APP下载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推动民族教育发展

2017-08-04索迪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城镇化

索迪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城镇化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但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教育质量仍然不高,且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肃南县民族教育存在师资不足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固有问题,以及在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如何加强环境教育的新课题。因此,肃南县民族教育应由解决牧区教育范式向城镇范式转变,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方针,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关键词:城镇化;民族教育;基础教育;肃南县

一、背景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表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1]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某种程度上也是城镇化的差距。因此,民族地区要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城镇化建设是必由之路,肃南县“十三五”规划也将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民族教育事业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始终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不存在缩小的趋势。为了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甘肃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颁布了《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省内民族教育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整体发展程度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普通高中投入不足;双语教育师资和教材资源缺乏。《规划》提出了新阶段民族教育发展目标是缩小民族教育与全省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服务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1.96 万人,占总人口的57.3%,裕固族近 1 万人,占 27.8%,是一个地广人稀、山大沟深,海拔高、战线长,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畜牧业县。裕固族是全国 22 个人口在 10 万人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这类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物力支持,近几十年,肃南县民族教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环境原因和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因素,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进行,使得肃南县民族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固有问题和新问题。通过阅读肃南县民族教育相关研究文献和两次在肃南调研的经历,笔者梳理了肃南县民族教育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肃南县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民族教育专章中指出要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等政策措施,民族教育,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迅速。我国目前有22个人口在10万以内的民族,统称人口较少民族。

建国以来,肃南县民族教育快速发展。旧社会存在的文盲充斥现象不存在了,到1997年全县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全县实行了“两免一补”和“三免两补”的政策,促进学生的入学机会均等;还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好教育的物质基础。截至2009年8月,人口较少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达到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多数达到90%以上,基本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肃南县民族教育当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浮现。

(一)固有问题

1.重要学科师资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理科教师缺乏,造成学生偏科现象。这一现象在中学阶段尤其明显,一般的高中往往重视理科而文科学生的数量较理科少,而肃南县恰恰相反,学生在高中阶段大量选择了文科,文科生数量在理科生数量之上,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肃南县理科教师的薄弱,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觉得学不懂理科而被迫选择文科。数理化是需要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打好基础的学科,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优秀的理科教师,理科自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2008年第一位裕固族学生考入清华大学,该生肃南籍,理科生,但高中就读于张掖市,之后陆续有不少肃南籍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名校,但观其教育经历大多就读于张掖、酒泉等教育水平较好的城市。因此,学生的理科素养受教师因素的影响巨大,尤其是理科类与民族地区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民族地区理科教师资源的缺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致使我国许多民族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是文科类型,民族高校理工类专业发展薄弱,限制了民族高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能力。

其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质量的在职培训。从城乡教师结构分析,全县城乡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数量各占50%左右,师生数量分布均衡;但教师中,城乡学校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比重也各占50%以上,年龄分布失衡,且城乡学校各类骨干教师比例失调;所以,城乡学校分别面临教师年龄偏大和偏小带来的教学压力。[4]环境限制了人的思维和才能的拓展,边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素养仍然不能紧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前沿。

2.民族文化传承有待加强,双语教育面临困难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裕固族人口共计10569人,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8088人,其中说裕固语的7431人。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裕固族人口为12279人,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为8825人,其中说裕固语的6887人。由近几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裕固族人口不断增长,但是说裕固语的人数有下降趋势。[5]

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影响下,裕固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方式一直都在发生变化,使得裕固族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困难。由于牧业转农耕的生产方式变化以及裕固族与其他民族通婚或者外出学习打工等因素,学生群体的学校教育情况尤其严重:一是由于2000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校撤点并校和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使裕固族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时间急剧增加,参与家庭生活、参与牧业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是由于裕固族总人口少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裕固族无法像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一样进行双语教育,日常教学无法使用本民族语言。[6]另外,许多由此可以看出裕固语衰退迹象明显,一些大量保存在口头文学中的重要的民族史料和传说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3.学校布局调整,学生难以适应寄宿制生活

为了优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2011年起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把学生集中到县城以及附近的教育质量更高的学校学习。2000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和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肃南县基础教育的教育硬件得到很大提升,校舍建设和教学器材及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也产生出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对孩子身心影响很大,许多孩子一年级就开始住校,缺乏家庭教育,加上父母无暇看望,且不能擅自离开学校,生活圈很小,有的教师只好在自己家里照顾学生,这无疑又增大了教师的额外负担。

(二)新的问题:环境教育

在城镇化进程中对经济发展的过分强调,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度推崇,难免将民族的生态伦理教育抛到脑后,造成以牺牲民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与民族地区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态伦理产生断裂,这样的城镇化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生态破坏严重,2015年9月环保部对张掖市等三部门进行了约谈并要求整改,而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2016年12月底结束对甘肃省的督察后发现,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严重,母亲河变成“下水道”、“垃圾场”,未经处理的工业废物直排进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和张掖市政府高度重视,展开了环境问题大检查、大整治。另一方面,破坏环境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环境教育缺失的产物,为此,肃南县于近期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笔者在2016年与肃南县调研当地中学的环境教育课题时发现,学校教育层面的环境教育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和安全考虑,只能采取课程渗透模式与校内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环境教育与常规的教学相结合,学校的围墙阻止了他们体验自然环境的机会,他们缺乏深入自然的生活;社会、学校、政府三方面对环境教育缺乏进一步的联动支持;社会和政府层面的环境教育均以环保意识宣教为主,针对社会大众的环境教育重视不足。可喜的是,来自肃南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亲近自然,长期受长辈的教导,天然地具备一定的生态伦理,能够天然的对自然充满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环境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三、思考与建议

民族地区有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和文化背景,随国家对民族教育复杂性日益凸显,对民族教育的管理重心应逐步下移,管理方式应逐步转向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完善和落实民族教育管理自治权。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民族教育的城镇范式出现端倪,民族教育发展应顺应变化,更加关注民族教育的城镇范式,在人才队伍、关注的主题方面作出转变。[7]

首先,民族地区要充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方针为民族教育服务。“民族教育管理自治权,是指国家法律赋予自治机关在国家教育方针的统一领导下,依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 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民族教育的自主权。”[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6条也肯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因此国家应该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扩大教育政策制定的自主性。民族地区也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对不适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的上级国家机关有关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指令, 如对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和撤点并校的做法变通执行,对符合本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要善于采纳,在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精神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

其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和教育发展不足,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要求,所以国家应携手民族地区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民族教育发展:(1)国家应完善关于教育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从财力上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2)国家应鼓励优秀人才支援和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支持民族地区完善教师引入选拔机制,完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长效机制,从人力资源上支持民族教育事业。(3)国家应从智力和政策上支持自治地方建立一套有利于裕固语言文化学校传承、教师培养、教学评价、政策支持的长效机制,组织相关专家与民族地区学校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最后,民族教育向城镇范式转变带来了与之相对应的城镇化问题,如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问题,学生居住环境和家庭教育问题,而且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张的矛盾也被带到了民族地区,对民族地区环境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审视与反思民族地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求一条兼顾民族文化特质与社会总体要求,使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特色化与可持续性具有重大社会意义。”[9]这不但需要民族地区加大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并加大教育力度,还需要社会、学校、民族自治地方三方面对环境教育进一步的互动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伟,田娟娟. 论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教育事业的发展[J]. 民族教育研究,2006,(04):78-84.

[2]何立华,成艾华.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J]. 民族教育研究,2016,(01):5-12.

[3]孙美玉.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4]安维武.破解制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4,30(1):12-18.

[5]钟进文. 裕固语面临传承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15(007).

[6]安维武,蔡世宏.裕固族语言文化传承,一道待解的难题[J].中国民族教育,2015,(05):42-43.

[7]陈·巴特尔,李双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教育”专题会议述评[J].中国民族教育,2016,(12):14-17.

[8]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72 .

[9]么加利.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担当[J].中国民族教育,2014,(Z1):8-12.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