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7-07-26周言清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运用阅读教学

周言清

【摘要】本文分析“思维导图”及其与小学语文课文特点的契合性,以写人、写事、写景与状物等四种文章类型为例,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40-0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也就是说,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具备独立读懂文章的能力。但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课文内容入手,用“讲授式”的方法把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个性化的理解。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基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题研究,即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思维有序化的方法,是有效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符合人的记忆规律,能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习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是气泡形状的“思维导图”,也称为“气泡图”。还有一些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如树状图、逻辑框架图、花状图、蜘蛛图、饼状图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梳理的工具,具有开放性,可独立使用进行梳理,也可以多人同时进行梳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容易捕捉到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自主进行独立阅读。

二、“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文体特点契合性较强

记忆的效果与获得印象的深刻程度有关。为了增强记忆的深度,需要多种感知器官同时并用的方法,而运用“思维导图”恰恰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学生不仅要心动、口到、眼到、脑到,还要手到。这“五到”一起作用,学生就会记得扎实、牢固。反复使用同一种方法去做,形成了规律,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独立进行阅读学习和分析。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教师首先要对小学语文阶段各类文章的特点了然于胸。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又分为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四大类,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掌握这四种类型文章的特点,再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在反复的强化学习过程中,就会慢慢摸索出学习这四类文章的规律和方法。

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了解写什么人,与人物有关的情况是什么,人物所做的事有哪些,看看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理清文章的结构。从中分析重点词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主题,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事的记叙文主要从文章的“六要素”入手,首先要了解写了什么事,再理清写作顺序,然后通过分析重点段落,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景的文章首先要弄清楚写了什么景色,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状物的文章同样要弄清楚写什么事物,写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把握文章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了这几类文章的文体特点后,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共性的文体特点,反复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强化训练。

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写人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小英雄王二小》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故事。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根据“写人”文章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人,人物所做的事,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结构(如图1)。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了解得非常清楚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图1“思维导图”旁边进行个性化的积累,渗透阅读方法的传授(如图2)。

教师展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主要结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步步呈现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案例二:写事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燕子妈妈笑了》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写事的“六要素”基本齐全。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就可以从“写事”文章的特点入手,抓住“六要素”理清文章的内容,如图3所示。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能够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分析了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这样的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部分,保留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积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案例三:写景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写景”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如图4),学生从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景色,写了哪方面的景色,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样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上课,以层次分明、形式活泼的课程结构图来呈现课文内容,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案例四:状物

状物类的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物的外形、颜色、用途、特点,以及与人的关系等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白杨》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树展开讨论的事。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写物”类文章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用途、特点”这几方面进行梳理,明白了作者借助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如图5)。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获得充分“想”和“做”的时间与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和学生易于找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

注:本文系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規划课题“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ZJJ016)。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运用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