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2017-07-25范志丹李青梁道臣王智运

海南医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前路植骨脊髓

范志丹,李青,梁道臣,王智运

(1.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广东中山528400;2.广州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514000)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范志丹1,李青1,梁道臣1,王智运2

(1.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广东中山528400;2.广州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514000)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应用手法牵引复位及术中撬拨复位,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标准评分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0.5±4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8.6±134.8)m L;术后1年可见全部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为(13.4±4.1)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以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前路手术;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疗效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因其常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而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尽快使颈椎序列得以恢复、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是其治疗目的[1]。临床上治疗本病常常需在牵引复位后再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但此方法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增加患者痛苦,延误了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近年来,笔者在无复位情况下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手术,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51岁,平均(46.2±7.6)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6例,坠落伤10例,跌倒伤4例,砸伤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MRI)明确诊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中的A级、B级、C级、D级分别为5例、20例、5例、2例。排除标准:陈旧性、病理性以及累及多个节段骨折脱位、保守治疗者,术后不能定期接受随访复查者。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切开皮肤前行手法牵引复位。患者先取俯卧位,做颈后正中切口,使双侧椎板及绞锁的小关节得以暴露后,在保持颅骨牵引下进行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关闭切口。患者再取仰卧位并保持颈部垫高,做右侧颈前横切口,逐层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沿胸锁乳突肌内缘间隙进入,将血管鞘、食管向两侧前开,充分将椎前筋膜暴露。在C臂X线下进行透视定位,将椎前筋膜及前纵韧带切开,然后将椎前纤维环切开并将破碎的椎间盘切除,进行终板软骨处理;取三面皮质自体髂骨,将其修整后植入,将前路钛板(选择合适长度)预弯后进行内固定。再次在C臂X线下进行透视观察,确认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将切口关闭,常规引流片留置。患者术后均应用颈托或头颈胸支具进行外固定。引流片在术后1~2 d予以拔除,3周后可以在颈托或支具保护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负重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期摄颈椎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物位置及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且以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标准评分系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65~280 m in,平均(210.5±45.8)m in;术中出血量为310~834 m L,平均(408.6±134.8)m L;术后进行颈椎X线检查提示复位满意,均保持良好的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术后1年可见全部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发症;患者随访1年时JOA评分平均为(13.4±4.1)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病例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术前MRI表现

图2 术后CT表现

3 讨论

下颈椎具有生理曲度前凸(突出于躯干之上)、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因此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病,指颈椎运动复合体在严重暴力作用下发生的椎体骨折及椎体间的脱位,且经常伴有脊髓及椎间盘的不同程度损伤,以及关节突交锁、颈椎椎间高度或生理曲度的破坏[3]。一旦合并关节突交锁,往往伴有颈髓受压、甚至高位截瘫,严重时危及生命。

本病治疗原则为及时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4]。保守治疗因为具有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以及稳定性差等,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不利,因此多主张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传统上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主张先牵引复位后再予以手术治疗,其目的是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对于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原则上应尽早减压,但是目前临床上一般在复位后再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往往需行长时间的颅骨牵引。且患者因为有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难度大、复位时间较长,因而延缓了患者脊髓功能恢复[5]。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有多种临床术式可供选择如后路、前路、后-前路以及前-后-前路等[6-7]。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显露简单、出血少等优点,可以使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较好的恢复。而早期急诊手术则可使骨折块及椎间盘碎片对脊髓的压迫迅速得以解除,从而减轻脊髓内部压力及水肿,避免了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有效促进了脊髓功能的恢复。此外,早期手术可以使颈椎的生理序列得以恢复,通过内固定术可以重建颈椎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康复[8-9]。本研究应用前路手术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在术前行手法牵引及术中撬拨联合复位作用,以达到完全复位,使减压、融合、固定更加彻底、牢靠[10]。本研究结果表明,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进行颈椎X线检查提示复位满意,均保持良好的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术后1年可见全部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发症;患者随访1年时JOA评分平均为(13.4±4.1)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情况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以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1]张广泉,李琳,高延征,等.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9):810-812.

[2]张国强,鲁世保,杨林,等.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6(1):110-112,44.

[3]方斌.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826-827.

[4]付青松,王安全,周宇,等.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9):902-905.

[5]郭超峰,张宏其,刘金洋,等.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8):774-777.

[6]牛存良,汪庚申,刘海军,等.早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87-89.

[7]李响,关骅.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J].海南医学, 2010,21(1):50-53.

[8]董吴平,王振昊.单纯前路与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16):2708-2710.

[9]刘卫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31-32,35.

[10]陈飞,蒲春明,曹汝荣,等.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311-315.

R683.2

B

1003—6350(2017)13—217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3.034

2016-11-29)

范志丹。E-mail:fzdahan@126.com

猜你喜欢

前路植骨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