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2017-07-19刘虹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虹

(新疆喀什市第十九中学 84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中获取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更加认真、细致观察生活。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同时教师还要强调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走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会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更加牢固,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兴趣与爱好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着活泼、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而数学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这对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而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在生活中提取数学,让其运用到生活中,加强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这样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和直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步掌握了数学的实际运用方法,这对数学学习极为有利。

(二)切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对数学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发展[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数学自身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究意识将得到增强,学习起来也更加高效,确保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数学的机会。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有效捕捉书本信息,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大力挖掘生活素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2]。例如:在“折扣”教学过程中,节假日专卖店一般會推出八八折或八折等优惠活动,学生虽然见得多,但是对其含义却不清楚。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进来,分别扮演商家、顾客等角色,课堂上开展促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其含义。学生在活动期间,通过对比商品原价和打折后的价格,可以明确了解其含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生活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一般爱玩游戏,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快乐和轻松,学习主动性很强,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化游戏里面,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了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能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20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1-10的扑克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玩加减游戏与比大小游戏。又如当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教师可以开展摆数字游戏,学生用火柴棒摆好数字后,说说总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棒。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移动火柴棒,可以添一根或去一根,让数字发生变化,并由学生进行合作游戏,总结成果。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表现很积极,在多次尝试以后,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

(三)转变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会”逐步变成“会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不过数学学习需要进行猜想、实践、探索、推断、总结等过程中,为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需要引入生活化理念,让探索过程生活化,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3]。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图形卡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三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提问:“圆的周长指什么?如何测量圆的周长?”接下来,教师让各小组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铁环,通过多种方法将铁环周长测量出来。方法1:用线绕铁环一周,将线拉直后测量其长度,可得到铁环周长。方法2:将铁环沿着卷尺滚动一周,可测量出周长。之后对比这两种测量结果,获得较为精确的周长数据。教师要让学生探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并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总结出来,同时对其进行检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组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教师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与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交流与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推断各种数理公式和生活学习技巧的运用。教师要将探索过程生活化,利用实际经历优化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容易,效率也能得到提升。例如:在“复式统计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问学生:“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们班准备开展联欢会,需要买一些水果,但是班费有限,只能买两种,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学生1:通过举手的方式决定买什么水果。学生2:进行投票,大家想吃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使用统计的方法选出大家最喜欢吃的两种水果,之后逐步引出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学生因为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快,掌握的知识也非常牢固。可见,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对此,教师要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对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化方法,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完成。

参考文献:

[2]段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20-126.

[3]宋庆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学周刊,2016,(30):132-133.

[4]潘富园.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02):52.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