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2017-07-18曾鹏于利钟小萍古雨达林杏

哈尔滨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强制性脑瘫上肢

曾鹏 于利 钟小萍 古雨达 林杏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广东惠州516000)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曾鹏 于利 钟小萍 古雨达 林杏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广东惠州516000)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11月间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儿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儿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相应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应用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定表(FMFM)评定患儿的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患儿的ADL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FM评分明显改善,试验组的FMF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后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较大,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脑瘫患儿上肢功能;ADL能力

脑瘫,是指患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30 d内,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出现的一种脑损伤综合征,该病不具有进行性,具体表现是姿势和反射、肌张力异常,也可伴随智力低下等[1]。临床按照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性质和范围),将脑瘫分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其中痉挛型在临床较多见,发生率占总比的60%~70%,发生率较高[2]。手足徐动型发生率占总比的20%。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治愈中枢神经系统。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脑瘫患儿实施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各30例患儿。设其中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设其中的另外30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中,女14例,男16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1.1)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7例。试验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3~5.5岁,平均年龄(4.4±1.0)岁,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数量、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儿童康复(第2届)与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2006)的诊断标准[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4],包括实施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理疗等治疗。

1.3.2 试验组:在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使用低温板材来塑形、制作有内衬手套的限制性器具,对健侧手的活动进行限制,对患侧上肢进行大量、集中的重复练习,具体为易于接受的、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且高于患儿能力的训练项目,采取鼓励的方式,患儿在完成训练时或有进步时,给予表扬。要求患儿每天限制性器具的佩戴和治疗时间应≥3 h。

1.4 观察指标:应用FMFM评定患儿的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患儿的ADL能力。

1.5 疗效评价

1.5.1 FMFM评定:包括视觉追踪、抓握反射能力、上肢关节活动度、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性,共5个维度,45项内容,4级评分(0,1,2,3),原总分135分,查表换算得到FMFM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精细动作能力越好。

1.5.2 Barthel指数评定:共10项内容,包括穿衣、进食、控制小便、控制大便、使用厕所、洗澡、修饰、转移床或轮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根据需要帮助情况4级评分(0,5,10,15),总分100分;独立(100分),轻度依赖(75~95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完全依赖(0~20分),分数越高个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治疗前、后FMFM评分情况比较:详见表1。

2.2 两个组别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后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功能训练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对于患儿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并可提高适应能力、交流能力。

表1 治疗前、后FMFM评分情况比较(x±s)

表2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x±s)

本研究结果证实,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和在其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脑瘫患儿比较,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脑瘫患儿治疗后的FMFM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更优,证实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较好,对患儿的上肢功能改善有较大影响,能够促进功能恢复,使生活质量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改良疗法在日常对患肢进行训练,使习惯性废用克服,继而促使使用,长时间进行功能恢复,促进神经系统重组。

综上所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较大,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1]张梅,汪红烨,章永,等.“医教结合”理念下脑瘫患儿上肢动作康复的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5,28(6):162-165.

[2]徐怡,汤健.健康教育路径对脑瘫患儿护理及家庭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8(12):1197-1198.

[3]杨娟,雷婷,罗旭,等.浅析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75-77.

[4]何金华,张惠佳,王益梅,等.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7(9):864-865.

R720.5

B学科分类代码:32034

1001-8131(2017)03-0270-02

2016-10-08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803)

猜你喜欢

强制性脑瘫上肢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