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帕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2017-07-18杨慧敏

哈尔滨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川崎

杨慧敏

(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普罗帕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杨慧敏

(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对比研究普罗帕酮及美托洛尔对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差异分为A组(n=37)与B组(n=37),A组采用普罗帕酮,B组采用美托洛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以及肌钙蛋白水平、各种临床症状出现情况、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A组LVED、LVEF、CtnI及CRP水平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过程中,A组短阵室/房速、室/房性早搏具体发生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可对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产生显著疗效,提高心肌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价值高。

普罗帕酮;美托洛尔;小儿川崎病;心律失常;疗效

川崎病属于血管炎综合征,具有全身非特异性,通常发生于不到5岁的儿童身上。疾病极易影响到冠状动脉,使得小儿产生后天性心肌病,故临床上非常重视该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若川崎病患儿产生心血管疾病,50%患者合并心肌炎将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致死[1]。本研究以74例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当做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普罗帕酮以及美托洛尔对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当做研究对象,全部患儿都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并且经超声诊断仪以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快速心率失常;按照用药差异分为两组,A组男22例,女15例,患儿年龄0.7~12岁,平均(5.35±1.31)岁,18例产生冠状动脉病变,9例过早搏动,22例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B组男20例,女17例,患儿年龄0.8~13岁,平均(5.84±1.38)岁,20例产生冠状动脉病变,11例过早搏动,19例心动过速,7例心房颤动。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74例患儿提供24 h心电监护服务,同时结合其心律失常情祝科学调整药物。其中,对B组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每天给予2~3 mg/kg,一旦心律失常转变成窦性心律,就需要停止用药[2]。同时,如停止后出现心律失常复发现象,应该让其口服美托洛尔,并保证每天服用2 mg/kg的量。对A组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同样采取静滴方式给药,其中首次给药剂量应该是2~3 mg/kg,二次给药剂量减小为1~2 mg/kg;一旦心律失常转变成窦性心律,就应该停止给药,对于病情反复患儿,需要让其口服普罗帕酮,并保证每天服用3 mg/kg的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以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3];CRP—C反应蛋白与CtnI—肌钙蛋白水平;各种临床症状出现情况(包括短阵室/房速、室/房性早搏);不良反应出现率(包括头晕、呕吐、口干)。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s)代表计量资料,百分率(%)代表计数资料,以t或χ2检验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LVED及LVEF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A组LVED及LVEF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x±s)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nI及CRP水平:治疗前,两组CtnI及CRP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均得到了改善,A组CtnI及CRP水平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nI及CRP水平(x±s)

2.3 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各种临床症状出现情况:治疗过程中,A组短阵室/房速、室/房性早搏具体发生次数显著少于B组(χ2=0.127,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各种临床症状出现情况(x±s)

2.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均未出现新发心律失常症状,并且心电图QTc没有明显延长,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n(%)]

3 讨论

川崎病患儿病理表现通常为全身血管炎,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最严重病变,患儿能产生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心肌炎症、心内膜炎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不良症状,使得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4]。

美托洛尔属于心脏选择性受体常见阻滞剂,能够抑制心收缩力,减小心率,产生抑制房室传导并且缓解心肌缺血症状的功效,阻碍心肌梗死出现。普罗帕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有效阻滞机体钙通道,在依赖性阻滞作用下,能迅速阻断钙离子以及钠离子,增加心肌细胞钠通道具体恢复时间,减少再次激活钠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实际0相速率,从而减少动作电位时程,使得传导速度下降,避免心肌细胞自律。此外,普罗帕酮还可有效延长旁路传导,增加心室颤动阈值,缓解心肌异常冲动,产生减小心率值、降低心房以及心室传导速率的作用。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普罗帕酮主要经肝脏代谢,具有较高安全性,对患儿静注后,能够快速达到峰值,获得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LVED、LVEF、CtnI及CRP水平明显优于B组,同时A组短阵室/房速、室/房性早搏具体发生次数显著少于B组;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相似。说明普罗帕酮可对小儿川崎病并发心律失常患儿产生显著疗效,提高心肌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1]陈尊,蒋国平,吕志宿,等.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血栓的超声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9):821-822.

[2]凌楠,安新江,牛玲,等.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川崎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5):611-613.

[3]高燕,赵璐,刘芳,等.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6):393-395.

[4]晏萍兰,李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66-1368.

R725.4

B学科分类代码:32034

1001-8131(2017)03-0257-02

2016-11-18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川崎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中毒患者血液中普罗帕酮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