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2017-07-17邢洁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

邢洁

摘要:赵树理是我国著名的当代作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赵树理开创了我国大众化创作风尚,其小说风格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在当时广为流传,对我国的现代化文学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赵树理的小说从深层将农村底部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出来,是在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对赵树理创作的评价 ,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些人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赵树理是一个过时的作家,其作品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意义,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赵树理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内在矛盾,片面的看法并不能将其作品进行真正的评价。在研究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时,我们要客观的看待问题,从而完整的分析赵树理小说的创作价值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文学创作;作品传播

赵树理的作品主要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横跨我国现、当代两个文学发展时期,他通过一系列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赵树理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底层农村人民的生活形态,其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和带有讽刺意味的文章立意,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作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章风格。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小说的传播渐渐失去了力度,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应该学习的。

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背景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赵树理作品诞生的前后,我国都处在一个社会环境相对复杂的时期,因此其作品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赏析赵树理的作品,很难能理解其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只有依托当时的大背景去深入理解赵树理的小说,才能明白其作品中蕴含的讽刺韵味,以及其中的人物塑造的目的。

例如赵树理的小说《福贵》就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这部小说创作于1946年,来源于赵树理对那个时代的真正体会。1926年,赵树理还在长治读书,福贵的事情发生在其暑假回家的时候,他亲眼见一个青年因为贫穷而进行盗窃,最后被同村人活埋。这件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赵树理萌发了为这些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写故事的愿望,他想以此唤起人们的良知。之后赵树理又经历了同村一个村民福归的死,福归活着的时候做着最下等的工作,被村里人瞧不起,最后也是在流浪中死去。因此,赵树理以这两个人为原型,创作了《福贵》这部小说,表现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的另一部作品《小二黑结婚》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中出现的迷信因素、包办婚姻等问题,都是在那个时代下人们没有科学观念,思想没有彻底解放的一种表现。在这部作品中他塑造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例如“三仙姑”和“二诸葛”等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体现的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特征。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在矛盾

赵树理的创作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 是现实主义的巨大收获。但同时其作品也存在了一种错误倾向,有一些极左时代极左思潮的体现。因此赵树理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这也是当时的人民生活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一种矛盾。

赵树理的作品表现都是真实的人事物,是现实主义作品,身为一名“农民作家”,赵树理坚持不写自己没见过的事物,所写的作品都要有现实做依据,以保持作品的真实性。赵树理创作《三里湾》 ,有的人批评他没有写地主分子的破坏, 赵树理就很坦白的说他那个村没有地主,因此不能凭空捏造。这是一个作家的良知,不为了迎合读者的爱好而去扭曲事实,因此他的作品真实的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为今天的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

但同时赵树理的小说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他曾说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他会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作品中反应出来,以便于能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不妨碍工作的进展。例如《李有才板话》这部作品,是因为赵树理当时的工作有些地方不深入,为了提倡老杨式的作法,于是,写了这篇小说来反应问题。而《三里湾》反应的是农业合作社应不应该扩大的问题,对有资本主义思想的人,和对扩大农业社有抵触的人,应该怎样批评等等的问题。再如另一篇小说《锻炼锻炼》是因为作者想要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而创作的。这些作品诚然都是赵树理经历的真实生活,但是其创作的目的又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同时其中心思想还透露着一些左倾的趋势,这也是中树立小说遭人诟病的部分。

三、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赵树理小说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是与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特殊的环境紧密相连的。他的小说创作在坚持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向的同时, 也如实的反映出了解放区民众在获得经济和政治翻身之后的生活观念、命运的变化,同时揭示了社会的客观规律。

赵树理的这种审美价值只停留在审美的实用层面上,为了保持与大众化方向、审美的实用价值倾向相一致,赵树理选择了一种适合阅读者兴趣和习惯的叙述方式,使得作品幽默诙谐,让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就能接受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例如《小二黑结婚》就集中体现了作家预先设定的美学观念。小说写的是青年人婚姻的解放,但作者的重点却不在青年人丰富情感的传达上, 而在于写出政治形态的改变给农民带来的生活变化。在刚刚摆脱了物质贫困和政治压迫的年轻一代的农民已不安于父辈安排的命运,他们竭力争取独立与自立。小二黑在面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百般阻挠时,予以坚决反抗,小二黑身上所焕发的这种精神正是作者予以肯定和赞扬的。

四、赵树理小说的传播

因为契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需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赵树理的小说传播很广泛,甚至被改编为话剧、电影等进行传播,当时的人民群众无所不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少人知道赵树理的小说,小说中的故事和背景与当下的时代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渐渐的不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但是赵树理的小说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底层人民的现状,是值得我们今天进行学习和了解的。同时赵树理的小说的写作手法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也是今天的文学创作中所缺少的,因此赵树理的小说在今天依然值得传播和阅读。

五、结语

赵树理的小说对于今天的我们了解历史,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了解其创作历史和创作背景,更有利于我们今天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学习其写作中的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莉.政权意志、民间伦理与妇女翻身——以赵树理小说《孟祥英翻身》、《传家宝》为讨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55-62.

[2]董之林.“工農兵小说”:通俗外观下的生活隐喻——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说起[J].长江学术,2013(04):5-14.

[3]刘岩须.“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D].中国海洋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的黑人民俗文化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追忆黄药眠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试论曹操文学创作中的“忠君”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
关于马洛身世之谜及其文学创作关联的研究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生命·文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