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

2017-07-12罗兰芬李冬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化现状研究创新创业

罗兰芬+李冬

【摘 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的情况和经验,提出通过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和研究体系、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专业化队伍、统筹资源建立有力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推进国内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 课程化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32-03

国外创业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之久,国内开展创业教育也有近30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外不少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总结出国内外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经验,用于指导国内尤其是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进行相对缓慢的高校。

一、国外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总体情况和经验

创业教育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为MBA学生开设的“新企业管理”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这个出现的标志往往被认为是创业教育的起点。自此,不少大学纷纷在校园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的创业教育(包含创业实践活动)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层次、学术研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纵深型教育和研究的模式。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已经相对成熟,不少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和研究体系完备。国外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都将创业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依据所开展的创业领域的研究结果及实际,搭建了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研究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注重涵盖较为系统化的丰富内容,主要是创业构思、融资、企业创办、创业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有些学校还细分到结合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管理教育,如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家族型企业创业管理等课程,课程门类齐全。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无论是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还是各个级别和类别的创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之间的衔接,都相对顺畅且有不同的区分度,如对中小学和大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不仅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保证了创业教育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延续性,还能从学生成长身心规律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调整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从认知到深度了解和实践的掌握过程。

(二)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国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并取得了收效。一是为创业教育配备雄厚的师资队伍,以美国的仁斯里尔理工大学为例,该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2名,开设了20门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名,开设了23门课程。二是积极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为提供和创造最为专业化的各级各类培训。如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育研讨会、创业论坛、创业大赛观摩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或体验活动。国外不少创业教师都有创业经历或到企业实习实践的经历,他们对创办企业及创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成长历程、市场应变等方面都有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这些经验的习得和积累,对于教师日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很有帮助。四是聘请社会资深人士参与到教育教研活动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这类教师往往是具有资深创业经历和学术研究背景的人士,他们到大学里来传授创业知识或讲授创业经验,往往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加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权威和广阔的知识面,也极大地带动了教师队伍间的资源整合和共同促进与提高,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西方国家在创业教育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相对成熟。目前西方国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实施了专业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英国为例,英国在不少高校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了创业学专业或创业方向,这种模式有利于有志于在创业教育领域有所发展的学生能系统化地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挖掘创业潜质、提升创业素质。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教育,这有利于有志于在创业教育和实践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和实践的学生能有深度学习的机会,是培养创业意识、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创业教育支持系统强大有力。在国外,创业教育支持系统相对完备且强大有力。首先是政府层面,对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经费、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资金帮扶方面,如美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用于支持和扶持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基金会,同时每年以各种创业或商业设计大赛奖金等方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帮扶资金,为高校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在舆论支持上,整個社会舆论氛围都给予创业活动极大的正面宣传和支持,如《商业周刊》等权威性刊物将创业活动刊登在头版头条。在社会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不少社会、企业界人士也主动关心并加入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如英国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小企业服务,其成员由20多个具有经营中小企业实践经验的创业家或资深人士组成,他们参与大学创业推广活动,为有创业抱负的大学生提供建议和咨询、开展一对一指导举办创业促进活动等;同时,高校也主动与政府、社区、企业、校友会等建立起广泛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形成了高校与政府、企业、社区、校友会等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整合,满足了本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各种所需资源的需求。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从立法上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金融、税收法律法规。从高校层面来说,高校应理顺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支持创业的环境,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国家的有关政策尽量落地,如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用于引导和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措施和做法,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政府的政策从出台到落地的衔接、社会舆论氛围的支持、高校的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等方面,目前都做得相对不够。

二、国内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总体情况

(一)创业教育起步晚,但目前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百花齐放的模式。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9所大学列入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单位,率先在全国高校尝试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自此,创业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得到扶持和发展,不少高校在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目前,走在相对前列的如清华大学,早早开设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课程,南开大学的“创业管理”课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等16所院校的创业类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以本校专业特色实际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来设置课程,逐渐搭建起了多样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有与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的“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模式,有面向所有在校生开设的“通用性+普及性创业教育”模式,有结合本校实际而开设的“特色化+创业教育”模式。以试点学校以外的华东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把“创业精神导论”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公开授课,重在对创业精神的诠释和培养。第二专业教育可以单独设置创业教育方向的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二)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程度百花齐放,总体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尽管20多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各高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和起步时间不一,课程建设程度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侧重点不一致、考核评价方式不一致、师资队伍建设程度不一等方面。以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的7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为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网络创业,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主要是从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谈创业教育。这些课程内容多不全面,建设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校创业教育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大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独立运行模式——创业学院模式,即高校独立设置创业学院,以相对专职和专业的人员来负责本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统筹开展;二是依托学院模式,即依托商学院或经管学院等有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资质的学院,结合实际组成专兼职教师队伍来开展本校的创业教育教育工作;三是“行政部门+教学部门”联动式运行模式,即由学院领导牵头,负责就业创业的部门和负责教育教学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实施本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等工作,学生工作、团委、各二级学院等部门共同协同开展工作。这种模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这种联动式的模式容易受到部门之间分管领导及部门间工作职责的影响,顺畅的管理关系得不到真正疏通,会影响工作合力的形成。同时,因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不同高校间不同的教育资源的调配和发展程度不一样,各地区和各高校之间的创业教育之间也没能形成资源共享的育人合力。基于此原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创业教育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多高校都依据资源配置情况,组建了一支校内外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校内专职教师方面,因受到学历和经历背景及学校体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少老师没有在企业挂职或任职的经验,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时,因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设计和深入研究、缺乏对创业实践活动的了解和掌控,效果不好;在兼职教师队伍方面,因大多是聘请工商企业届人士,尤其是企业界人士,队伍流动性大,且目前国家对这类教师的聘请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标准,因此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准入标准、缺少认证体系和激励机制,导致这类教师队伍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提升和后续发展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3.高校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尚未建成。目前不少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或实践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二是第二课堂的团学活动。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深究起来,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科体系有待完善。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领域,支撑它的不仅仅是“创业基础”或“创业实务”等这样单一的课程,也不仅仅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本位或应用型院校的实践课程本位,而应该是包含金融、营销、法律等综合内容在内的系统和系列的课程,由这些课程构成完整的一个学科体系。二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有不少创业教育类课题研究,也有不少创业教育类新教材,但是在学术界方面,比起国外的理论研究现状,我国的理论研究深度和纵度还有较大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路径

(一)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和研究体系。依据国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我国高校的实际,建议各高校搭建“学生专业+创业理念普及(必修)+创业实践(选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思维教育和实践探索所需的金融知识、政策法规、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及实践能力,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使他们将来在岗位上创新创业;帮助大学生掌握创办企业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创办企业或进行其他创新创业活动。

在开设系列完整课程的同时,各高校还应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或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等职能部门或机构。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牵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是针对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也可以是纯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論文、著书或是其他软件等。科学研究的内容越丰富、领域越宽泛,越有助于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朝着纵向深度拓展,越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专业化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专家化,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搭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多是辅导员、团干,多是行政兼课,多数人没有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在这个教学领域参加深度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类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高校应针对这支校内行政兼课的教师队伍,给予更多这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尤其是到企业学习、挂职锻炼的机会。二是要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涉及经济领域广的校外师资团队。因创新创业活动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校内教师受到工作环境、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积累不够多,因此需要引进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师资队伍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弥补不足。三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创业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人社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创业教师离岗创新创业,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尽快将政策落地,鼓励任课教师创办创新企业或参加相应实践,这样有助于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有利于丰富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三)统筹资源建立有力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首先,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程,也出台不少相关文件来促进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部、团中央也专门下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各高校应根据文件精神,将各项要求尽量落地,如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休学创业的便利、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可折算学分等,这些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权益。其次,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学校财政出资、社会融资、校友捐赠等方式,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如投资创办众创空间、设立小额创业扶持资金、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创新创业大赛奖金等,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最后,高校应营造全员育人、创新创业的氛围。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但不少院校正是由于这种“集体重视”导致每个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都在努力开展自己的创新创业工作,没能形成整体合力,没能将创新创业做强做大。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定牵头部门统筹开展责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在总规划下协调稳步推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课程设置及课程开设情况是其中重中之重,我國高校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构建体系完善的、实践平台好的,以及具有多元主体通力合作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推动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的“双创”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2]钱宗霞.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3]邓汉慧.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4]张涵.高职院校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

[5]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6]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7]郑泽萍,张璐璐.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1)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 冬(1984— ),湖北十堰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课程化现状研究创新创业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