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7-05卢秀贞

体育师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教学运用

卢秀贞

摘 要:文章就如何利用中國文化传统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发挥其正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在批叛中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其积极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0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更日益显现,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中焕发光彩,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也有所体现。

如何利用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发挥其正面的作用,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在批叛中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其积极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1 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与德育的关系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以形成,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传承和推动着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是国学不等同于德育教育,但国学教育却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纪律和思想作风,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恰恰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国学精华就是熏染、陶冶青少年时代的最好材料。如:“不学礼,无以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等等,教师通过对这些国学名言警句在课堂上运用,使青少年的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适当引用一些励志的成语故事,如“随月读书”、“闻鸡起舞”、“铁杵磨针”等,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是激励和鞭策青少年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楷模。

2 传统文化在体育基本活动中的运用

2.1 成语在队列和体操队形中的运用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它闪烁着我们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深刻、精辟的哲理,是我们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在进行常规的队列队形报数练习中,一成不变的数字法报数,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时可以把它改编为成语的报法,増加其趣味性,如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三两两,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六大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一时一刻,一石二鸟等,在教师数字成语的启发下,学生还可以去寻找和积累动物、植物、运动等各种专题类的成语,既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精妙,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古诗词在体操活动中的应用

古诗讲究押韵、对仗和节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与低年级韵律活动多模仿,多练习简单动作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通过学生熟知的古诗如:《春晓》、《悯农》、《咏鹅》等,配合韵律操的学习,选定活泼欢快的古诗配唱音乐,并且把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创编以形体动作来表现诗魂的古诗韵律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诗句边做操,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目的,既丰富了语文学习的方式,又锻炼了身体,寓学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3 武术的运用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武术动作具有技击的特点,编成套路,可用于健身,武术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动作舒展大方,手脚相随,动静结合,造型优美,不失为华夏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通过武术的“抱拳礼”、武术拳种命名和拳理、武术套路结构、武术攻防技击特点及持械方式等方面内涵的传统文化意义的深刻分析 , 传授教学本身所拥有的文化教育 ,让学生了解武术是强身健体的,不是打架斗殴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有益熏淘,以此来培养民主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4 利用好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挖掘好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突出自己的特点,如舞龙、舞狮子,民间游戏:滚圈子、打金砖、跳房子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它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

3 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作用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占据当时主导思想的“修心养性”学说,还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中庸之道”;无论是强调“身心合一、防治并举”的中医理论还是注重和谐人际关系的“仁爱”观点;无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令节庆,还是旨在加强人际沟通的风情民俗,无不闪烁着心理健康思想的光辉。

作为教育的载体之一,体育课也理所当然的要承担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正处在发育过程,很不稳定,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体育课特殊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还可以通过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强调和谐、讲究“天人合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采用灵活教法,用简短、经典的语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告诉学生要学习礼貌,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平等相持。鉴于小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列举一些古代故事为学生剖析学会如何与别人共处,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将相和”中的廉颇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民俗民语——保健谚语在体育保健课中的运用

保健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知识总结,内涵丰富、朗朗上口,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有积极意义,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以便其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教师在使用体育认知教材时,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或者是根据季节变化和学生出现了不良卫生习惯来进行教育,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从不同角度,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又如:“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饥不暴食、渴不狂饮”;提醒人们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度”。有的谚语则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才有益健康:“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要健脑,把绳跳”等谚语,告诉人们:勤劳动、多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则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遇事不恼,长生不老”;“笑一笑,十年少”,说明了精神因素对长寿的重要性。“不求虚胖,但求实壮”。“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是肥胖会影响寿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三分吃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既恰当地评价了药物的作用,强调了保养的重要。适当引用正确的谚语,可以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 小结

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传统文化精髓进校园、进课堂、进人心,豐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文化底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重道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扬长避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太银,王玉峰,谢娟. 古诗韵律操. 中国学校体育2007. 2.

[2] 陈 鸿.中国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http://hi.baidu. com/choeng/blog/item/e10dfa4566aa0e25cffca3b4.html

[3] 王恩朝. 浅谈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 fyeedu.net/info/73648-2.htm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教学运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