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北京画坛与京派美术——陈师曾篇

2017-07-04

中国美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京派本专题文人画

编者按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成功,清帝逊位,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帝都,“旧”政治、文化中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本土文脉。因此,在这场“风暴”的腹地,形成了具有牢固传统观念与凝聚力的京派画家群体。他们以捍卫“国粹”、复兴中国画为己任,对传统绘画的守护立场与“精研古法”的实践,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起着存亡继绝、惜古开今的重要作用,陈师曾、金城、姚华……正是其中的代表。

陈师曾(1876—1923),祖籍江西,出身名门望族(祖父陈宝箴、父陈三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的改革家、学者,开明士绅),1902年同鲁迅及二弟陈寅恪留学东洋,并与李叔同结缘。1909年回国,受聘于江西教育厅教育司司长,后辗转于南通、上海,结识了张謇、吴昌硕等。

作为艺术史型的艺术家,陈师曾深谙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并坚守中国传统画学精髓。他的《文人画的价值》作为“传统派”的精神纲要,成为中国“现代性”多元选择中的经典文本之一,时至今日依然影响巨大。

本专题收录了朱万章、刘曦林、于洋和邓锋四位学者的五篇文章,按专题层次结构逐一展开:对陈师曾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人物交友考据;依据现存文本与图像,对陈师曾的艺术观与艺术创作的本体解读;依据陈师曾的时代背景与知识结构,对陈氏文人画理论及其“文化保守主义者”形象进行重构;对陈师曾以及关于陈师曾的文集、作品集等出版物的梳理,即对陈师曾研究的再研究。五篇文章相互交叉,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力图建构出陈师曾的立体形象,还原那个纷乱芜杂却又波澜壮阔的年代。同时,本专题集结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荣宝斋、天津美术馆、广东省美術馆所藏的陈师曾绘作与历史旧照,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京派本专题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千亿房企的生存之道
当代画家 胡石
集中梳理重难点,“新陈代谢”不复杂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叶广芩的“京派”回归及内心纠结
预测大型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