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形式美

2017-06-29葛书龄

东方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形式美

葛书龄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具有“诗化”意蕴的美学特征,是他全部创作中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瑰宝。本文从和谐美、对比美、整齐一律美、多样统一美四个方面来阐述音乐形式美的特征在《春思曲》的展现,以解释其动人之处。

关键词:春思曲;音乐美学;形式美

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黄自一生创作歌曲60余首,其中艺术歌曲创作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既有西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又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其结构工整严谨,风格雅致,情感真挚朴实,韵律优美。所以在表现黄自先生的作品时,要注意根据歌词的含义和诗歌的韵律,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并加上中国古诗的吟诵风格来进行演唱,这种“唱“与”诵“的结合方式成为了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典型风格。《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 出自于黄自第一本个人艺术歌曲集《春思曲集》里面的一首同名歌曲。具体内容为“潇潇夜雨滴街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少女思念远方情郎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既孤独、惆怅,又有憧憬与期盼。它是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寄情的产物。表现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表达音乐的意境与诗画、话的情感。黄自以它为歌词,用音乐的形式加以处理使歌曲变得更有情感,富于变化。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形式美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这是黄自先生学习欧洲作曲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大胆探索创新的成果。

一、《春思曲》的和谐美

和谐美是音乐在骨子里的美。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声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音能被音乐采取,因为它们不噪不吵,而是谐和、悦耳动听,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心情向好。旋律写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流畅,也就是音与音之间连接要和顺。《春思曲》第一句“潇潇夜雨滴街前”的“潇”字在开口音f2上,演唱在气息的控制下,使声音在控制的能力下从高位置起,腔体充分,使声音柔和的唱出来,“应是梨涡浅”的“浅”字调性开始变化转向f小调和F大调,用降半音和减七和弦配合“浅”字,“绿云慵掠,懒贴花钿”这一句从从属十三和弦进入了主和弦,这一段变化音和音程起伏跳跃达,但是音乐跨度不是很大,并且在旋律音程大跳后,旋律线条反向进行,弥补大跳留下的空挡,消除了变化大跳音之间的紧张与不安,以及不和谐的和弦解决到和谐和弦,这些正是和谐美要求的结果。另外,曲子中钢琴伴奏在第二段后重复出主旋律以后尾声也用到了主旋律,这呈现出了音乐的一个独特现象——强调重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维护稳定也是和谐美的一种体现。

二、《春思曲》的对比美

由于多次重復会引起人们听觉上的疲倦,这便催生出音乐中的对比。从“小楼独倚”第十一小节起是第二乐段,从f小调进入F大调,大调明朗欢快,生动有趣,甚至还有些谐谑的性质,但有时又蕴含着一些隐隐的悲伤。“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调性也变得明朗了起来,从F大调——f小调——#c小调——F大调,此段大小调频繁转换,色彩变化鲜明,音调时而明朗时而暗淡,此起彼伏,从前段主人公娇弱无力的形象到看到新发芽的杨柳和一对双燕互相追逐而生出无限空虚、惆怅、不安的心情,内心时刻变化着。旋律与调性的变化给人以新鲜感,让听众感觉仿佛是置身曲子,感受女主人公的内心变化,这就是由对比美所引起的美感。伴奏织体由右手模仿雨滴声的连续三连音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形式,左手主旋律低八度重复到左手伴奏与主旋律形成的对比复调,右手和弦分解,两者的一对二复调对位形式,最后回归到模仿雨滴的形式,左手旋律再现。这首曲子的钢琴伴奏时刻都体现到了对比美,在首尾照应上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12/8—9/8—12/8的节拍形态的交替变化,都是对比性原则之美的淋漓尽致之发挥。

三、《春思曲》的整齐一律美

由于音乐的音响材料(音、音程、和声等)的特殊性,使它无法像造型艺术、语言艺术那样去与被表现的客体形象发生直接的逻辑联系,而是比较自由。为了避免这种自由流于散漫,音乐特别讲究规范。这便使得整齐一律美在音乐中变得十分突出。绝大多数的伴奏织体,可以说都是在这种寻求审美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周期运行。《春思曲》 运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在歌曲一开始,三连音的节奏出现制造出雨滴声,这也就奠定了整首曲子的节奏基调,这种节拍既像是春雨绵绵的滴答不停的音响,又像是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它以f2为支点音,以三连音为支撑来显现整齐一律美,这种音型既给予了旋律声部稳定的支持,又使旋律声部更加突显,特别说歌曲结尾部分伴奏的处理,以一种首尾呼应的形式,来增强色彩美感,从而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使歌曲别具一番滋味,耐人寻味,让听众产生广泛的心理共鸣。

四、《春思曲》的多样统一美

这种在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的美,实际上是贯穿于音乐始终的一种普遍性的美,是事物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在音乐美学领域的感性显现。旋律发展的一切有效手法比如移位、倒影、扩充、压缩等都是属于这种形式美的具体表现。《春思曲》中运用到了鱼咬尾的手法,这一巧妙的手法将全曲的变化与统一配合得天衣无缝、美不胜收。还有贯穿全曲的三连音伴奏音型,若没有像这样一支首尾风格一致,勾勒出“潇潇夜雨滴街前”的情景,突出歌词,描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旋律贯穿挈领,便觉无你所听到的美的艺术效果。《春思曲》在节奏上以12/8与9/8拍的交替运用,在统一的基础上不断的对比发展,将节奏安排的非常合理,在统一的基调下,把人物的性格细致地揭示出来打动听众的心灵,完美的体现出了多样统一的原则。

诗歌借助音乐增强了它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音乐又借助于诗词使其情感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明确。黄自艺术歌曲的价值不仅在于音乐上的细致与完美,更重要的是在他创作中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与体现,深刻的刻画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春思曲》体现出了黄自先生中西结合的思想,也体现了他重视中国诗词原有的抑扬顿挫的音律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首曲子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其中既蕴含和谐美、对比美,同时整齐一律、多样统一美无一落下,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冯长春.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探微[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5

[3]许小民.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J].学术论坛.2006

[4]杨晓勤.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若干特色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

[5]常佳.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浅析[J].鸭绿江.2014.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形式美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