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智能交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2017-06-26李兴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从专业定位与发展、专业课程衔接度、实践教学学习和专业职业岗位特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智能交通专业可城市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文中所述问题、结合实际调研和自身工作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为同类别高职院校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能交通专业 课程体系

引言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也随之产生并发展。该专业融合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一套完善的、合理的、高效的课程体系,来满足智能交通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笔者根据对ITS产业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一、智能交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面临的问题

智能交通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也是一门新兴专业,所以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单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等问题,其中这些问题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总结出以下几类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在智能交通专业设置时,由于对专业定位、发展不明确,导致所设置的课程呈现“四不像”的状态,既不像通信专业也不像计算机专业更不想交通专业,不具有专业自身的特性。比如通信类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建设时,智能交通专业课程偏向于通信类课程体系,大篇幅的设置网络技术、数据库、交换机技术等课程,而忽略了智能交通专业的交通性,智能交通专业看起来更像是通信类专业;交通类教师主要负责时,智能交通专业课程更偏向于交通类课程体系,過多设置交通工程、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理论、交通设施设备等课程,而忽略了智能交通专业的智能性。

2.专业课程之间衔接度过低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修订的过程当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过大,没有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这就直接导致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高,甚至出现断层的情况。比如将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设计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讲解,学生对于交通工程基本知识点和概念还没有掌握,就进行相关设计的学习;再比如将数据库优先讲解,而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基础学科放在接下来的一学期进行讲解,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导致专业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困难,不能分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同时这种情况也给教师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边讲课边补充,课堂效率不高。

3.理论教学课时过多

由于智能交通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对应的实训设备也在发展之中,加之各个高职院校自身实训设备的差别,使得智能交通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当中,设置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过少,两者搭配不尽合理。学生一味枯燥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形成教师上课累,学生听课累的局面。

4.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该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笔者通过阅读课程体系设置相关文献,了解到大部分高职院校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过程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工作性质,大部分课程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呈现出脱离实际工作的局面,导致学生所学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进而在工作中产生挫败心理。

二、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笔者结合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立足专业特性,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智能交通专业教师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该综合考虑该专业本身的特性,既要考虑到其智能性,又要考虑到其交通性,既要考虑到其信息性,又要考虑到其服务性。只有结合本专业特性设置的专业课程才能形成一个高效、专业的课程体系。其次通信类教师和交通类教师应该加强沟通交流,破除自身专业屏障,从智能交通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解决课程设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再次,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间的衔接性以及先后顺序的设置,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放在大一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进行讲解,而专业技能或者核心课程应该放在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课程学习的连贯性以及教师教学的顺畅性,最后,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注重专业性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课堂的趣味性,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激情和兴趣。

2.注重实践教学,设置课程体系

智能交通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交通、信息类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比如能够熟练的操作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交通流量调查、交换机操作等等。这就要求该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认真思考授课方式和模式,在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上机操作或者现场实际观测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更主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大学生课堂学习懒惰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性质,设置课程体系

笔者通过本专业依托ITS产业进行实际调研,得出智能交通职业岗位涵盖了设计、研发、生产、影响、技术支持、制图、项目管理等几大类,智能交通专业就业工作性质宽泛复杂,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宽泛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胜任本专业的工作,也可以胜任专业相关的其他类型的工作。所以在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应该讲吉通工程、电子地图、专业制图、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专业的课程融入到课程成体系当中,丰富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使的该专业毕业生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工作。

三、总结

本文从专业特性、专业定位和发展、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国内高职智能交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也有助于专业本身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媛,向怀坤,等.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5).

[2] 李学锋,黄燕,杨蓉.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3] 阿尔孜古丽·艾赛提,尼合迈提·霍嘉,古力亚提·加帕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5)

作者简介

李兴华(1988-),女,内蒙古赤峰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