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图书馆”模式下的管理与服务创新

2017-06-26王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管理

王欣

摘 要:在“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互联网+”业务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紧跟“互联网+”潮流,做好相关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图书馆“互联网+”的特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互联网+ 民办高校图书馆 管理 服务

一、互联网+”与民办高校图书馆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让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得到创新与发展。但“互联网+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互联网”,“+”号前后的改变意味着主次关系的改变。以往“传统行业+互联网”,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传统行业发展的工具,主题仍是各行业。而“互联网+传统行业”表达的是互联网才是主体,传统行业作为补充,加入到互联网这个生态体系中。

2.“互联网+”与民办高校图书馆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发展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机构,担负着教育的重大责任。在“互联网+”的时代,既冲击着民办高校图书馆等传统行业,同时又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互联网+”所体现的平等、开放、免费等精神正是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因此,图书馆要重新认知公众需求,借机与互联网结合,打造“互联网+图书馆”。这并不是互联网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简单相加,这是两者的融合补充与协同发展后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发展形态。

“互联网+图书馆”能使传统的民办高校图书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通过打开信息壁垒,重新建立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新的服务体系。“互联网+图书馆”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可以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例如,民办高校图书馆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的结合形成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及云图书馆等,使得用户可以更为迅速方便地获取移动服务、智慧服务、云服务。

二、互联网+图书馆模式下的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特点分析

1.智能感应、全面互联

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图书馆实现了全面互联,简单来说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例如利用移动计算机等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图书馆全面互联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其一,以现实层面分析,互联网摆脱了行业、层次以及地域的束缚与约束,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的连接,确保了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建立了互通的服务体系。其二,互联网+模式下可以有效连接分散异构的信息与数据,实现了人与信息的链接,进而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约束,满足了全面共享与互联的需求。全面互联致使用户、读者不仅可以在图书馆获得一些零散的信息与资料,同时更可以获取健全的知识体系。

以全面互联为基石,通过应用各种智能技术,包括传感设备、近距离通信等,促使智能感知成为了互联网+图书馆的关键特征之一。同时智能感知包括两大层次,其一是基础感知。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反馈。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技术,了解、获知使用人群的需求信息和相关的服务反馈,进而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图书馆服务,紧密连接图书馆与用户。其二是图书馆内部业务感知。通过包括感知业务表单、数据管理等,同时采集、分析并处理用户借阅、搜索记录等相关的数据信息,获知用户的相关需求,进而提供服务。

2.大数据以及开放包容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信息量每日剧增,因此,当前互联网+图书馆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的大数据传播与数据共享。其一,伴随图书馆信息数据的几何级数增加,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打破了以往传统图书馆资源的束缚,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网络资源、电子图书等。这些数据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文献数字化、而且还有原生的数字资源以及异地海量的虚拟馆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后的图书馆的数据量与存储量也将不断扩大。其二,在这种大量数据资源的背景下,图书馆必须要借助大数据应用,对信息获取流程进行优化,并组织、分析及处理大数据资源,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3.组织重构和协同演化

所谓“互联网+图书馆”简单来说就是图书馆、互联网和有关行业、学科的结合,其中包括诸多服務、管理与思维创新的内容。互联网经由数据信息、知识信息等方式促使实体世界向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转变,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及文化结构都面临着改变和重组,需要重新锻造。图书馆与互联网相互补充、协同演化的过程中,原有的馆员、用户等身份都发生了模糊和变化,原先的管理体制、运营流程及服务手段都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强调用户参与,尊重用户需求,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建议

1.文献资源智慧化整合与利用

图书馆整合所有信息资源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各类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等,用统一数据来赋予它们“身份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使读者 “感知”资源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此类资源。这就使资源信息与读者信息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读者利用资源的智慧化。

2.紧跟“互联网+”潮流,做好相关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

可以在各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以下三条:(1)以信息资源为核心,打造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未来图书馆将通过信息共享,构建覆盖全国,乃至连接全球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跨语种、跨学科、多类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无限拓展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社会公众将突破时空造成的物理阻隔,真正实现平等无差别的学习权利。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这种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而应运而生,以国图为中心,建立国图、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四级实施主体,打造惠及全民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行动仍在稳步推进中,成为图书馆“互联网+”的重要动力。(2)以终端服务为突破口,营造全媒体融合阅读中心。随着移动终端的长足发展,社会公众的阅读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新型服务终端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3)以人工智能为切入口,促成“智慧图书馆”。通过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达到人与书籍、人与信息的互联互通。现在,网上大多数宣传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图书馆仍是上一波“智慧图书馆”的余波。

3.与相关行业深度合作,走图书馆“互联网+”的特色发展道路

虽然图书馆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但是图书馆凭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化的更新换代,较早地开启了“互联网+”的征程。进入201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响应“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号召,积极通过“国图公开课”“掌上国图”等;用“互联网+”服务提升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为“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鸣锣开道。上海图书馆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上推出了续借、查询、预订、推荐图书的“互联网+”服务,并开发在线阅览、网上展览的家谱原型系统“互联网+”服务。历史悠久的浙江图书馆也开始拥抱“互联网+”,与蚂蚁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企业合作,试图运用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打造集借阅、活动、消費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让阅读体验更美好。

4.打造服务团队

人才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图书馆功能从文献收藏向网络化服务改变,图书馆对于馆员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适应“互联网+”要求的人才培养制度,打造具有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专业知识与信息技能的服务团队。此外,还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馆员成长的环境,完善人才选用、培养激励机制,实现制度激励人、环境凝聚人。

5.收集读者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读者首次到图书馆,接待读者办理读者证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个人信息、兴趣爱好、阅读需求等等存储在读者个人信息档案中。馆员在进行文献推荐、参考咨询等服务时,就可以参考读者预留的的信息对其进行服务。

结语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提升为国家层级的战略计划,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更新与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行业,亦应借此平台,对传统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图书馆模式下的管理与服务创新,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岩,徐文哲,郑建明.我国数字图书馆协同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14,12:2-7.

[2]陈巧玲.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闭强.基于REST的个性化数据开放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

[4]王硕.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服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