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2017-06-26曹钰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曹钰鼎

摘 要:农业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均显得陈旧,这导致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反思,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业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本科教育的公共课程之一,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大纲,主要是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作用,为专业发展的人才奠定语言文字能力基础,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农业院校虽然是专业院校,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仍旧是基础,语文的学习不可或缺。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课堂多缺乏吸引力,这种现象值得教学工作者认真反思并拿出相应对策。

一、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课堂现状及问题

农业院校指教学专业主要以农业理论、农业技术和农业交叉学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学校。这类院校的专业偏向应用科学,以技术知识教育为主。虽然《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但总体上缺乏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1.开课专业少,教学得不到重视

《大学语文》在很多本科农业院校的专业都没开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一般要求本科开设《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当然,各农业院有自行安排调整权,但与其他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等相比,《大学语文》整体上的课时比较稀少。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开设《大学英语》的专业仅仅只有翻译专业、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三个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而几乎所有专业均开设了《大学英语》。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学不少农业院校对语文教育的轻视。从课本的选材上来将,语文的内容选材涉及面较广,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从国内名家大国外名家,均有选文涉及。教学内容涉猎的广泛性,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赏析文字的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从语言文学掌握能力的角度来讲,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文字赏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从素质提升角度来讲,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爱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提升学生人文性等。虽然经过语文的学习,从老师的角度,很难判断学生从《大学语文》课程中学到了多少知识。也很难确认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到什么程度。而且这些基础技能的影响因素较多,从横向对比上看,很难判定一个学生比同班的另一个学生会演讲和会写作,就是因为《大学语文》课堂学习认真的结果。即使如此,不能否认语文学习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潜在影响。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关注度,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道德境界、爱国感、人生观和人文性等综合素质均可以得到提升。农业院校如果不重视《大学语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堂学习氛围不浓

农业院校的学生多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的专业性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农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一些农学专业丰富的实践课程,也吸引了学生较多的关注点,如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课外实习教学等,均比端坐教室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农业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往往学习氛围差。多数课堂均是老师在上面冗长地讲解,学生在低下漠不关心。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内容的丰富程度增加,学生边上课,边浏览手机网页的情况越来越多,兴趣点的增多,使得学生更加难以集中精力注意老师课堂的讲解。虽然老师有时会与学生产生一定的互动,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但这种学习氛围往往有让学生回到高中课堂的感觉,学生即使被动地参与到与老师或者学生的互动中,往往也是人在心不在,未能体验这些互动与知识学习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氛围异常沉闷。

3.考试标准较松

农业院校大学语文的成绩考核多以试卷考试为主,主要是各类选择题和判断题,内容涉及各种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各种修辞手法、语法的运用熟练程度, 另外就是各类优秀经典文章的赏析。除此之外,一般还有一篇考核学生作文能力的作文要求。这些要求实际上与高中语文的要求没有太大差别,学生对此轻车熟路。另外,大多数农业院校对语文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模式,即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规定学生可以带参考资料进考场。这样,学生对于应付这样的考试自然没有压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课的结业十分轻松,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在课外对文学资料不重视,结业后掌握的语言文字技巧能力不够。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连一篇图文并茂的自我推荐表都写不好,这与《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相悖的。

二、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课堂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业院校大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问题十分普遍,这与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素质对人的综合能力提升的潜在重要性有关,但也与农业院校教学方法有關。

1.教学方式陈旧

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明显,这与高考重视分数的考核方法有关。但到了大学,语文考试以开卷考试为主,应试教育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没有大的突破。主体上仍旧以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为主。虽然有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辅助手段,但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仍旧与高中无异。一些教学严格的老师提倡学生多掌握语言技能,修辞技能等,课堂上对此方面的讲解十分多。另外一些老师认为语文需要依靠课外的阅读,因此教学内容仅仅让学生过一遍课文即可,并寄希望于学生到校图书馆多多阅读。这两类教学方法均导致大学语文课堂比较沉闷,各类互动少,学生所学有限。

2.教学内容陈旧

语文课本的内容仍旧沿袭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模式,基本上以条目式样的介绍古代或现代名家的名篇为主。这类文章虽然具有典型性,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名家的作品,知道名家的风格。但这类文章的内容信息含量有限,难以持续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课件形式上看,《大学语文》中名家作品的表现形式也都是文本文件,在信息时代,这类文本文件缺乏让学生关注的吸引力。另外,一些作品的情感表达均类似现代心灵鸡汤的方式,虽然不乏艺术性,但仍旧有种让学生太过熟悉的感觉,大多数文章学生看了开头,就知道最终文章要表达的含义。这些熟悉的内容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对读过较多书籍的大学生来说,缺乏新意,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来自心灵的思考。

3.成绩评价方式陈旧

农业院校的《大学语文》的学生成绩评价仍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与高中时代的评价如出一辙,虽然考试是开卷的,但判断学生的掌握语言文字的技巧仍旧以答对一些题目为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不关注语言文字的其他技能,而仅仅关注答题技能。实际上,《大学语文》更多的是以教学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基础技能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人文性。无论是答题还是作文,均是片面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没有覆盖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单纯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不利于激发学生在其它方面表现自己,实际上抑制了學生开拓语言文字学习的新途径。

三、农业院校探索《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的反思

农业院校虽然主要以农业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但缺乏语言文字技能和缺乏文学修养的人,注定是有素质短板的,是不符合高等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在新时代,知识的变革日新月异。无论是与高中语言教学模式相比,还是与过往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农业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均显得陈旧,与网络时代的特征格格不入,因此,应加快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1.《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探索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整体上对纯文本内容的信息不敏感,但仍旧有许多新的文学内容不断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比如获得了“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一些地铁宣传栏上的诗歌,新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同名小说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性,而且很受现代人的关注。因此,并非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不关注文学,而是当前的语文教学所推荐的文学作品难以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材编写人员探索《大学语文》新的选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对于碎片化的选材方式,也难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关注。信息时代以来,大学生获知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每天接触的信息的总量也较多。当前《大学语文》的教材编辑也沿袭初中、高中语文碎片化的选材方式,这些零星的题材难持续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反观一些热门网络课堂,如《水煮三国》系列、民国大师系列等,由于专题特点明显,可以深入地探讨一类问题,引发了不少大学生的关注,专题对某一类问题的深入分析,也容易引发大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专题的形式也是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方向之一。

2.教学方法的探索

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可用资源较多,大学语文老师应广泛涉猎,汲取不同名家的教学策略和参考名家的教学资源,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因材施教是教育界的公认教育原则,由此也可见具体的教学策略是可以多变的,是需要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均是新教学方法的探索。这些方法其实不难掌握而且也没固定形式,本质上只是对原有讲读式课堂的突破,以创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因为一味沉闷的讲读式课堂会降低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对于《大学语文》的教学而言,由于可以带入课堂的资源较多,可以综合多类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课堂学习氛围。首先,老师要敢于实施拿来主义,即多集思广益,需求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论是网络上的资源,还是兄弟学院的资源,无论是国内的资源还是国外的资源,均是大学语文老师可以借鉴的。如百家讲坛的资源、网易大课堂的资源,网上热门文章资源得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于大学语文老师同样适应。如果网上资源比老师自己做的课件更好,为何不直接借鉴呢。其次,是要突破现有教育思维的局限。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好。对于语文这种基础类的教学,自学的效果比灌输好。因此,老师最好做指路人,而非做“汽车司机”,让学生自己学习,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在教学方法中,老师要敢于引导和激发学生,无论是建立权威还是平等相待,只要自己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是合理的。

3.学生成绩评价的探索

农业院校现有的以笔试考试来评价学生《大学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也显得陈旧,不符合信息时代的特征。笔试只能衡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语言文字技能,没有覆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没有涉及人文性、道德性等语文教育的更深的要求。为配合大学生丰富的课外生活实践,应将对学生语文素质考核的方法放宽。如学生在纸媒或者正规网站上发表了文学性较高的文章的、在演讲比赛中获奖的、在正规文学网站上发表有原创长篇连载作品、诗歌作品等的均可以在考试评价中加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起单纯的考试,更能体现学生的水平。而且多样的考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兴趣,真正在生活中学习,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学习,这种学习技能的掌握,比死记硬背课本要高明很多。

总结

当前,农业院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农业院校大学语文学习农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质为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降低单纯在课堂上逼迫学生学习的压力。因此,教师应加强新教学内容和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玉峰.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2).

[2]李航宇.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