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2017-06-26杨春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杨春梅

摘 要: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世界有爱才多彩,生活有爱才美好。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语文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都要求有情感目标,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爱、理解爱、学会爱、能够爱。让学生从爱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从爱中懂得担当与责任,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关键词:教育的生命 经典古诗文 爱的能力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授业解惑是本职工作,而“传道”则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就是让学生懂得爱,体会爱,学会去爱。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爱是对人或事物深刻真挚的情感。父母亲人之间的真情、两性之间因欣赏而产生的爱恋、朋友之间的友爱、对国家集体的感情、对自然美好事物的喜欢……这都是爱!每个人心中都应时刻被这些情感充满,我们的人生才是完美的!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这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不管教材怎么改革,语文课本中永远不会错过那些经典华文。在这里,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在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呢?因为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重风骨、重气节、重仁义礼智信,而这些恰恰是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所缺少的所忽视的所遗忘的。在古文的学习之中我们能从作者深切而又真实的情感流露中体会他们对爱的诠释。

高学生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语文教师最应当趁这个良好的时机,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作用,利用这经典优秀的古诗文培养学生爱的能力。自爱、爱祖国、爱自然、爱父母、爱他人……

《荀子·子道》中提到“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宽厚仁慈的人懂得爱自己。在经典美文教学中,让学生懂得自爱是至关重要的。自爱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爱护自己懂得自尊自重,另一方面是自我喜爱。

从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我让学生懂得:作者以为陋室不陋正是因为诗人高洁的情操对自我的喜爱与肯定,他自爱的认为“陋室有我定当蓬荜生辉”。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中让学生懂得陶渊明因其对自我志向的肯定与喜爱达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理想境界。从《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美文中我教导学生周敦颐自己就如莲花般高洁傲岸,爱莲即爱己,他对莲的高度赞扬就是一种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与喜爱。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不也是自我喜爱的一种体现吗?

教学这些经典美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学生懂得自爱是一种自尊、自重、自信,是对尊严的维护,是对自身的约束,是对自己的喜爱。现实生活中懂得了自爱,就是语文教学联系实际后学生的自我升华和自我完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爱己是为志穷自私,做大事者当胸怀广阔、兼济天下,做到真正的爱他,即爱国、爱自然、爱父母、爱他人。

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以提升爱国情操。爱国是爱他的最崇高的情感。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于易水边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义无反顾恰恰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才使他会舍生去刺秦王!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爱国志士,勇士与智士! “生时辉煌;死亦光辉!”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辽阔的疆域,而各个地方,都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壮丽风光。伟大的文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这些古诗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更能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洞庭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意境开阔。《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美景让人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更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优美风光让学生虽不一定能实地欣赏,心却可向往之,让作者成为他们的眼,替他们领略造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懂得热爱自然,热爱世间万物。

爱物也当爱人,首先是爱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化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孝感动天虞舜、单衣顺母闵子骞、负米养亲子路、卖身葬父董永、怀橘遗亲陆绩……二十四孝的故事家喻户晓。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的孝敬意识渐渐淡薄,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使社会上形成“敬老不足,宠少在余”的风气,所以学校的教育极其重要,而语文传统的孝的故事对学生是极深的心灵触动,使他们懂得父母生养的不易,懂得三恩。

此外,爱父母外还要学会爱他人。古人对亡者深切的哀思总能令人感同身受。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作者痛悼哀思、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让学生们更感同身受;苏轼《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使學生通过浸着血泪的诗句仿佛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具备基础素质,更重要的是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己、爱国、爱自然、爱他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教师在研讨古诗文教学中把握契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日后定能成为自爱又爱人的新一代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