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带学

2017-06-26雷蕾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雷蕾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进行教学调控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正如著名学者杨振宁说“问题提得好,等于创造完成了一半。”成功的提问是提问目的和提问技巧的结合。本文拟从如何提高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出发,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策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 提问技巧

一、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1.提问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教师的提问非常关键。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在上平均数这一课时,一个问题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问题:小张去应聘,经理告知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有1900,叫他好好干。结果他干了一个月才发现原来老板欺骗了他,大部分员工只有1200左右,根本没有1900.你来讲讲理,老板欺骗他了吗?又如: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

“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你用所学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2.问题的难易要适中

所谓“适中”就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加以回答。也就是说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如: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这样显得过于笼统。若问等腰三角形边有哪些性质?角有哪些性质?这样就把问题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思考。

3.课堂提问的紧密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中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可以设计如下一些问题:

①有一塊三角形玻璃呗打碎了,碎成两片,现在要上街去配与原来一样的玻璃,问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

②如果只需带一块,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

③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元素?

④将第一块带去,带去了几个元素?

⑤将第2块带去,带去了几个元素?

又如在上直角三角形时可提一下问题:

①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6,8,则斜边为 。

②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且DA=DB=5,

又△DAB的面积为10,那么DC的长是 。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为 。

④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

这样,提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启发下,学生不仅思维活动得以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4.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如: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下一系列问题

①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时,称直线和圆相切,这句话对吗?

②在点和圆的位置判定时运用了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③在直线和圆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

④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用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出启发性问题,无疑会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迅速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把握最佳时机提问

要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尽量挑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时候提问,因为此时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就会全神贯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最佳时机提问,能极大地刺激他们大脑的思维活动积极运行,这时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如,在上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做5-4/2-1等于多少。有一个5-4=1,最后得出-1/2;还有一个学生得出1.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不应到此为止,而应追问:要使最后等于这两个值,这个题目应怎么改呢?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

这一问题恰恰把有理数混合运用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给学生留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教师提问后,要留出3~8秒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以便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提问是用来引导学生思考的。对“问题”进行思考,既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全面的感知,把握问题的指向对象和意图,又需要回忆、累联想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正确答案,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问题提出后马上要求学生进行回答,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思路堵塞,使学生形成害怕心里。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答问的不同,处理时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A、回答成功,给与表扬,但不能频繁。

B、回答失败,积极引导,竖起其信心

C、拒绝回答,给与鼓励,及时的疏导

D、回答不全,补充提问,思考再作答

E、回答太多,帮助锤炼,训练概括与归纳

F、回答卡壳,给于指点,疏通

这样处置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目光神态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有利于创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有利于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避免的问题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这是因为有时候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太具体、太琐碎,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只是盲目的设计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忌提问笼统性,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问题。(2)忌提问时语态生硬,表情僵硬。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3)忌盲目提问。要抓住重点问题提问,引起学生兴趣,使得牢固掌握概念,灵活解题。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沈龙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M].中国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