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激发情感共鸣的几点尝试

2017-06-26常艳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品德课新课程交流

常艳芹

长久以来,思想品德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枯燥而又空洞说教的学科,这种误解来源于传统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及各地不同的檢测形式,而情感教学的缺失更使思想品德课缺乏生命的活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升入,形成了以新课标为核心的新的课程建构,更多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道德品质、法律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新课程中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情感体验,积极探索与情感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教育水到渠成。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激发课堂情感共鸣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作一陈述。

一、课堂生成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更要求注重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引导者、评价者。如何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课堂学习交流具有开放性,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火花,也许在不经意间生成,老师就要善于因势利导,促成情感的升华和共鸣。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次教学经历,我上八年级《难报三春晖》一课。这一堂教学目标中要达成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我自然引导学生交流我与父母长辈彼此关爱的故事,想启发学生去体会这其中与父母长辈彼此关爱的情感。当时课堂上主动举手交流的同学很少,而且三言两语的描述,使教学进程陷入窘境。我当时有些不知所措,想着如此尴尬的局面不如就将这一环节跳过。但是当我看见班级中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一名男生,看我的目光有一些闪烁,我知道他一定有想说的故事。我给了他机会,他给我们讲了他和奶奶的故事,甚至说到了奶奶去世,言语中饱含了对奶奶的无尽思念,说到这,他言语哽咽,潸然泪下,直到我让他坐下的一刻,他伏在桌之上还在呜咽。这个故事很感人,是我提问前没有想到的,但这“教学材料”生成的情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举手交流的同学多起来,好多同学体会到了与父母长辈的这份亲情,所以也表达流露出爱父母长辈之情。我不会放过这课堂上的情感点,让同学们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想,因为我知道这种课堂上生成的情感,正是教育的动力源泉,远远比单纯的教育更有意义。

二、教师预设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利用课堂特定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情的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教学中老师会按照教学内容,穿插不同的教学形式,无论通过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还是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方式进行,无不是激发课堂师生情感共鸣的生成点。无论哪种表现方式必须同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注意留意收集各种报刊资料及社会信息,易触及学生的“敏感点”,讲到学生的心坎里,产生情感的共鸣。我曾看过一段“患癌妈妈临终前给小儿子录出20年的生日祝福”的视频报道,我在收看时几度落泪。我想这正是让学生体会父母亲情的教育素材,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曾现出来,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果然在课堂上呈现之后撩拨了学生的心弦,受亲情的感染,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被感动着,而且在课后这种教育的影响还持续了很长时间。

三、生生互动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心理学指出: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创设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达成教育的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搭建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参与活动的情景,在亲身体验中实现情感提升,达成自我教育的目的。记得我曾教过的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两个挺要好的男同学,经常看到他们是形影不离。可是却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他们一起了,是因为考试时没能给对方及时传答案,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问题。这种做法一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找到两人直接说教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想利用《同学·朋友》这一课,在课堂上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设计了一道辩题,如果好朋友有困难了,我是……将他们两人分别划分在两个辩组里,让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来辩理,把自己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在这个针锋相对的激辩中,其实不止他两人,还有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矛盾,所以这场辩论赛,可以说全班同学都在积极参与。大家时而情绪激昂,时而委屈流泪,这场同学之间有关友谊的争论越辩越明,在这样强大的气场下,在情感的交流中,两个同学或者更多的同学握手言和,其实这就是生动的情感教育。

四、学科相通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现代教育表明,融会贯通的将学习的问题进行整合,体现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面知识、能力素养的学生也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新的诠释。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和语文、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尤其现在逐步兴起的“国学”热,更给教学搭建了平台,这样在相通学科的学习中,激发情感体验与共鸣,实现教育目标。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古诗词收集、展示、分析其蕴含的哲理,历史名人的做法对今天我们为人处世的作用与影响等,多渠道和角度了解中华文化与传统道德的生成与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和体会。这种自主与合作、探究与实践的学习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情感的共鸣也就自然达成。

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依赖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用真诚和热情点燃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的共鸣使课堂如春风化雨缓缓滋润学生的心田。以上的尝试是我的一点浅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学习与实践,思品学科可以探寻出更多激发情感共鸣的途径,实现思想品德课人格塑造的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新课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