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特点及教育训练浅析

2017-06-26张彦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前庭训练方法本体

摘 要:3-6岁孤独症儿童患者特别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进而造成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空间感知障碍、平衡障碍和视听障碍,容易加重孤独症儿童的病情。本文将对3-6岁孤独症儿童患者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几种适合孤独症儿童的科学训练方法。

关键词:3-6岁孤独症儿童 感觉统合失调 特点 训练

前言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泛指一组导致显著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困难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大多伴随着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感觉统合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提出的理论。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对外部事物产生刺激信息,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感觉刺激信息进行组合加工,从而做出有效的反应。如果这一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相关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多发生在4-12岁儿童身上,孤独症儿童中更高达95%,因此,必须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提供感觉输入的控制,使孤独症儿童能够统合这些刺激信息,从而促进脑神经发展,改善病情。3-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3-6岁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训练期。

一、3-6岁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特点

1.本体感觉障碍

本体感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孤独症儿童的本体感觉失调首先会在运动功能障碍上有明显体现,包括控制大肌肉和精细肌肉的功能下降,使其无法完成大幅度动作或精细动作,身体协调能力逐渐下降,甚至无法完成穿衣服、扣纽扣等日常生活动作。本体感觉不足的孤独症儿童大多手脚笨拙,动作缓慢,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的控制不灵活,容易造成语言障碍,如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等[1]。

2.空间与结构感知障碍

空间与结构的感知障碍主要体现在孤独症儿童对方向和空间距离的感知能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容易迷失方向,最明显的表现是左右辨别困难,容易将衣服或鞋子穿反,不会使用筷子等。另外由于存在空间结构感知障碍,孤独症儿童不能准确判断距离,非常不喜欢做翻跟头、捉迷藏、打滚等活动,这与正常的3-6岁儿童有较大区别[2]。

3.前庭平衡性障碍

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表现为孤独症儿童比较好动,踮脚尖走路,喜欢前后摆动身体,做事协调力差,容易晕车晕船,需要抓住某些东西来保持平衡,走路时跌跌撞撞,经常无故摔倒或不自觉的转圈,容易摔伤或受到碰撞伤害。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阅读能力和算术能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难以保持端正的坐姿,不安好动,看书容易眼睛发酸[3]。

4.视听障碍和触觉障碍

视听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事物以及发出的声音感知力差,经常出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避免跟人目光注视,喜欢斜视,经常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这给儿童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比如在进行写字练习时,经常会发生抄写错误,多字或漏字,或者将偏旁部首写颠倒等。触觉障碍则表现为儿童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对温度和疼痛反应异常,并且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做出攻击行为,爱玩弄生殖器等[4]。

二、有效的教育训练方法

1.合理制定教育方案

为孤独症儿童制定教育方案主要是指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症状进行的测试、训练、评价和反馈等措施。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较轻的患者只表现出1~2方面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而严重的患者则可能具备上述所有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因此,首先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测试,了解其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症状及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帮助儿童克服或减轻对应的症状。同时也要注意对训练过程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对训练方案作出及时调整。

2.科学选择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主要针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症状,包括本体感觉训练、空间与结构感知训练、前庭平衡性训练以及视觉听觉、触觉训练等。本体感觉训练主要分为大动作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前者包括跑步、跳绳、蹦床训练等,通过加强对大肌肉的紧张-收缩,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的输入,提高儿童的大动作能力。精细训练主要是锻炼儿童具体身体部位的灵活度。比如手指灵活度训练、物体抓握训练,口腔肌肉的训练等。空间与结构感知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建立空间概念,使其明确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的划分方式,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空间结构感知训练。前庭平衡性训练需要利用一定的训练器材,比如借助滑梯加大对儿童前庭系统的刺激,促使其产生缩颈等身体保护行为。还可以进行袋鼠跳训练,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视听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也需要借助一些器材来强化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比如利用皮球进行抛球接球的训练等。触觉训练首先需要向孤独症儿童讲授一些身体知觉的基本概念,然后给予儿童不同的身体部位刺激,使其对外界刺激进行正确认知,从而提高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避免产生异常反应。

3.注意训练方法

因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孤独症儿童不具备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所以在进行教育训练时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训练方案个体化、系统化和结构化。首先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确定训练内容和训练策略,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儿童对训练方法的接受情况以及康复情况对训练方法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幼儿家庭、康复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通过大家的密切配合,提高教育和训练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孤獨症儿童群体非常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儿童的病情状况,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鸣晓. 感觉统合理论下的体育干预对自闭症儿童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感觉统合积极疗法[M].北京:中国

[3]曾淑萍,李京,周翔,林晓红,方苗,杨海虹. 86例孤独症儿童临床分析[A].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3:1.

[4]王纯.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11-513

作者简介

张彦姣(1980.11 );性别:女,籍贯:河南省濮阳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现有职称:幼教一级;研究方向: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

猜你喜欢

前庭训练方法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