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焦氏头针对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2017-06-21孙忠人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头针步态步行

韩 超,孙忠人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焦氏头针对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韩 超1,孙忠人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焦氏头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焦氏头针组取焦氏头针中运动区配合常规体针,常规针刺组仅取常规体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r量表和步态分析时空参数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焦氏头针组Fugl-Meyer评分和各项时空参数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在步行速度、跨步长度方面,焦氏头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焦氏头针疗法可明显提高患侧步行速度,缩短步行周期,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

步态分析;中风偏瘫;焦氏头针

中风患者的偏瘫步态是影响患者正常步行和保持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疗法和科学评估。步态分析是临床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热点,通过评价针刺后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改变,评估步行功能的改善[3-4],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利用步态分析仪对焦氏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步态进行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的中风病患者,就诊时间范围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书,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焦氏头针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5]和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5],急性期经头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者;②年龄在50~80岁,病程2周~6个月;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④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者;⑤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②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③其他原因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④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⑤存在活动受限的其他合并症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药物治疗

两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扩血管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2.2 常规针刺组

根据中医学“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在足阳明胃经选取腧穴:髀关、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冲阳。患者处于仰卧位,选用0.35 mm×40 mm针灸针(贵州安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应用夹持进针法,行平补平泻法,使针刺得气,运针手法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30天。

2.3 焦氏头针组

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应用焦氏头针针刺法,在运动区上1/5处,沿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 cm处向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斜刺一针,进针后采用捻转手法进行运针,捻转速度在200转/min以上,每次捻转3 min,每隔10 min进行捻转1次,运针手法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30天。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应用Fugl-Meyer评价量表和运动学时空参数进行评价。

3.1.1 Fugl-Meyer指数评价 总分34分,每项均为0~2分。0分表示不能完成,1分表示部分完成,2分表示充分完成[6]。

3.1.2 运动学时空参数 数据收集分别在治疗前、 治疗后,应用法国RM INGENIERIE公司的RM.GAIT步态分析系统采集两组患者患侧下肢的时空参数,包括步行周期、步长、步频、步速。按照RM.GAIT步态分析系统的操作指南进行,采集报告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Fugl-Meyer治疗后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焦氏头针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步行能力均有改善,但焦氏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常规针刺组比较,2)P<0.01

3.3.2 两组患者运动学各项时空参数比较 焦氏头针组患者治疗后步行周期、步长、步频和步速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学时空参数比较±s)

注:与常规针刺组比较,1)P<0.01

4 讨论

步态分析是对人体步行能力评估的一种现代技术,可用来分析因不同原因引起的步行障碍或步态异常。其原理为应用红外线摄像系统采集患者的数据并用电脑系统进行评估,其测量指标主要有时空参数(步行速度、步行频率、步长、步行周期、时间百分比)、运动学参数(臀部、膝盖和踝关节角度)、动力学参数和动态肌电图。因病理步态可反映相关病症,比如脑瘫和中风患者常见的实验室步态,故步态分析的研究适用于诊断和干预策略的评估,并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负责康复工程。除了临床应用,步态分析也用在专业的体育训练,以优化和提高运动员成绩。中风偏瘫步态的表现为患侧骨盆抬高,踝关节跖屈,因下肢向外画圈而出现“划圈步态”[7]。其特点为步态周期时间增加、步速减慢、患侧支撑时间短、健侧步幅短,主要表现在站立相的时间增加,患侧增加的幅度小于健侧。其出现原因多为中风患者的高位神经中枢丧失对低位中枢的控制能力,使肢体肌张力出现异常进而无法维持躯体姿势平衡及运动平衡,使患侧下肢肌力和稳定性减退,行走时身体重心偏向健侧[8]。故本研究应用焦氏头针改善偏瘫步态,提高患者的下肢力量进而提高其各项时空参数,改善步行功能。

焦氏头针[9]是在现代神经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它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射区,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分区,并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进行针刺的疗法。本研究治疗偏瘫步态主要选择运动区(中央前回区在头皮的投影),区域上界为前后正中线向后0.5 cm,下界为眉枕线和鬓角发髻前缘交点,此上下界之间的区域即为运动区。运动区根据部位不同还可分为:运动区上1/5,主治对侧下肢及躯体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或周围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构音障碍、面肌痉挛等。焦氏头针的疗效关键在于针刺手法[10],要求进针后施捻转稍加提插,捻转速度应达到200转/min以上,连续捻转5 min左右,休息5 min应再重复捻转,重复3次即可,这样刺激量才会穿过高阻抗颅骨,对大脑相应皮层内产生细胞兴奋作用,兴奋并激活大脑神经细胞。该疗法属于中医针灸与西医解剖的科学结合,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应用一定手法后可将刺激直达病灶,恢复患者的下肢力量。

本研究结果证实步态分析仪可以客观评价偏瘫步态步行功能的改善,运用焦氏头针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风后的下肢肌力,增强步行稳定性,进而改善患者的步长、步频和步速,缩短步行周期的时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焦氏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是偏瘫步态的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 Park BS,Noh JW,Kim MY,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runk exercise program in aquatic and land-based therapy on gait in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J].J Phys Ther Sci,2016,28(6):1904-1908

[2] Mitoma H,Hayashi R,Yanagisawa N,et al.Gait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pontine medial tegmental lesion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it analysis[J].Arch Neurol,2000,57(7):1048-1057

[3] 祁玉军,沈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7):679-682

[4] 吕瑛,梁瑞珑.卒中偏瘫后遗症针刺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6(5):508-510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Fugl-Meyer.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the patient with stroke hemiplegic[J].Scand JRehabil Med,1975(7):13-14

[7] 赵丽,江钢辉.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3):110-111

[8] 程先宽,董浩,王征美,等.脑卒中偏瘫康复针刺干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521-522

[9] 焦顺发.头针[M].太原:山西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20

[10] 徐晓红,郑鹏,王富春.三种头针体系的疗效比较与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7(4):47-48

欢迎订阅2017年《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现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在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工作会议上,本刊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临床研究、理论探讨、临床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刺灸聚英、推拿疗法、文献研究、实验研究、针苑百花、医籍探析、医家针萃、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针灸临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单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册定价4.8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代号14-177,国外代号M-1088,请读者及时到当地邮局(所)办理2017年订阅手续。如读者在当地邮局订阅不便,编辑部可代办邮购。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邮政编码:150040 电话:0451-82117809

投稿方式 E-mail:zjlczz@sina.com

Gait Analysis on Clinical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Jiaoshi Scalp Acupuncture Treatment

HAN Chao1,SUN Zhong-ren2△

(1.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2.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Jiaoshi Scalp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hemiplegic gait. Methods: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even groups(Jiaoshi Scalp Acupuncture-treatmen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control group). Basic medication was also given to both groups besides acupuncture treatment. Fugl-Meyer Evaluation score, as well as Spatial-tempora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ne-month treatment. Results:Fugl-Meyer evaluation score and Spatial-temporal parameters in Jiaoshi group were bot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especially in walking pace and step length(P<0.01).Conclusion:Jiaoshi Scalp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walking pace and shorten gait cycle tim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hemiplegic gait.

Gait Analysis;Hemiplegic Gait;Jiaoshi Scalp Acupuncture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编号:20122327110007。

韩超(1989-),男,2015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孙忠人(1960-),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防治脑脊髓疾病的研究。

临床报道

R246.6

A

1005-0779(2017)05-0026-03

2016-09-11

猜你喜欢

头针步态步行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