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

2017-06-21谢占国王悦君李利红孙建英刘志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谢占国,王悦君,李利红,孙建英,刘志红,刘 翌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北京 100075)

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

谢占国,王悦君,李利红,孙建英,刘志红,刘 翌△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北京 100075)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将11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组(联合组),针刺组给予围刺、电针、刺络放血,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观测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镇痛效果(VAS评分)以及并发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有效率91.5%,针刺组有效率76.3%,差异显著(P<0.05)。镇痛效果上,联合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在远期疗效中,联合组治疗方案的中老年患者并发后遗神经痛较针刺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带状疱疹;针刺;半导体激光;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1]。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平时不致病,当人体全身或者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沿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的皮肤区域而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此病伴发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以及探索一种有效的、易于推广的临床方案是临床研究者探索的重点。

神经痛是多数带状疱疹患者诊治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表明[2],针刺可以刺激人体神经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刺络放血可以改善人体局部组织内环境,刺络在病灶局部形成病理产物,促进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半导体激光则是物理因子治疗法中的光疗,可调整局部组织代谢[3]。

本临床研究从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入手,在限定年龄段及发病时间上进行临床干预,将传统医学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采用单纯针刺以及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8例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西医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蛇串疮”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联合组,各59例。118例患者中男35例,女83例;年龄40岁~90岁之间,病程最短7天,最长30天。带状疱疹疼痛部位:胸背部56例,腰腹部27例,头面部17例,后颈部8例,上肢8例,下肢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初诊疼痛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线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比较效果研究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针刺和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方法。本研究仅对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40岁~90岁之间,且有神经痛症状(VAS≥5分);②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且为主要就诊目的,无运动神经受累临床表现;③发病时间7天~30天;④身体状况良好,无不良用药史、免疫性疾病史;⑤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局部破溃感染化脓及水疱较大不适宜刺络拔罐者;③合并肝、 肾、血液系统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④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①先行患处围刺并接通电针:在病灶局部(疱疹患处或神经分布疼痛部位)常规消毒,采用0.25×40 mm(华成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毫针围刺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等距离均匀沿皮肤斜刺入3~5针,根据部位刺入13~22 mm。接通电针(华佗牌电子针疗仪SDZ-II型,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选择疏密波形,频率为80~10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通电10 min。②再行刺络放血:用一次性采血针,挑刺疱疹及周围皮肤,点刺深度约1~2 mm以刺破疱疹,使疱内液体流出。若无疱疹可在神经分布痛处(阿是穴),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用闪火法在被点刺出血的部位拔火罐。用止血钳夹1个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将火退出后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罐子的选择应根据病灶的面积大小采用合适的火罐型号及数量。排放血量3~5 ml,每罐留置时间3~5 min。对于头部及面部仅在患处点刺,戴无菌手套在点刺部位挤出3~5滴血。

2.2 联合组

在围刺电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导体激光(NK-808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可激发波长(808±10)nm可调波长,激光输出功率500 mW±20%,武汉佐盈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照射围刺部位(留针),距离皮肤表面2.5 cm。每个光斑照射10 min,照射结束后,起针再行刺络放血治疗。每日1次。

2.3 疗程

针刺组及联合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镇痛效果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6](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测量时测量者向患者出示标尺,令患者按其疼痛程度给定分值。记录VA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分值减少越明显,镇痛效果越好。

3.1.2 远期疗效指标 随访治疗后6个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

3.1.3 临床疗效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进行拟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患处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VAS评分降低≥90%;好转;皮疹消退约30%,患处疼痛明显减轻,50%≤VAS评分降低<90%;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患处疼痛无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50%。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A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的Wilcoxon检验,各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效果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治疗效果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所用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3.3 治疗结果

每组59例均完成了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无脱落数据,最终118例受试对象的数据均纳入统计。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2周后,针刺组与联合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3%,91.5%,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61,P=0.017<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VAS评分变化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减少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症状。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在改善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优于针刺组。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镇痛效果VAS评分比较±s)

3.3.3 远期疗效评价 见表4。治疗后随访6个月,针刺组患者共8例发生PHN,其发生率为13.5%,联合组患者共1例发生PHN,其发生率为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精确检验P=0.0324<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在相同疗程的治疗下,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病例较单纯针刺组低。

表4 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比较 [例(%)]

3.3.4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4 讨论

中医对于带状疱疹的病名记载出现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五:“甄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状如甄带,因此为名。”因为带状疱疹不仅多生于胸腰部,还生于头面部、腰部、四肢等部位,单独说“缠腰火丹”“缠腰疮”等等已经不能完整的概括带状疱疹的泛发部位,故现在以“蛇串疮”来作为本病中医病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研究表明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7],临床多见于老年人,有国外研究报道约9%~13%的带状疱疹患者最终发生PHN,多在皮损消退后3个月以上出现[8]。PHN是一种顽固性神经痛,疼痛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我国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PHN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有效治疗PHN是需要解决的医疗难题。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带状疱疹治疗的切入点,如龚烔等[9]采用氨酚羟考酮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目前激光疗法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中,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10],尤其对于疼痛评分(VAS评分)较高的患者,明显降低了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率[11]。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激光治疗还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3],如TNF-α、IL-1β、IL-6以及环氧化酶-2等等。

传统医学治疗此证,方法多样,疗效确切,不同方法的中医药研究探索[12],拓展了对于此症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刺血疗法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到这一点[13-14]。“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灵枢·小针解》)刺血拔罐可明显调整人体局部状态,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通过拔罐形成自身病理产物,动员自身免疫机制,促进自身局部代谢,进而消除神经根炎症和肿胀,缓解局部神经疼痛。

本研究设计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而设定,选择对象为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病程度以中重度疼痛为主,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依据实际临床情况设定,这样保证了研究的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的偏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在发病时间的限定上,多数老年人说不清具体发病时间,或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经治疗无效后确诊为带状疱疹转入我科治疗。在病例入组选择上,研究尽量选择发病时间清晰、入组前很少/没有其他方法干预过,影响本治疗方案的患者。第二、在观测指标设定上,本研究偏重于疼痛的研究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观测指标相对不足,对于带状疱疹的结痂等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对于带状疱疹的研究评价缺乏整体性,这将是以后研究带状疱疹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三、远期疗效评定中,评定效果采集多为患者主诉,随访中发现患者自述已经痊愈、疼痛缓解,但仍感觉发病部位不适,这对于疗效的最终评定将会产生影响,本研究最终疗效认定依据自拟的临床疗效评定。

本研究结果可知,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PHN发生,较单纯针刺组比较,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PHN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将针刺与半导体激光疗法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疾病病程的缩短及疼痛症状的减轻,产生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将传统医学与物理因子治疗相结合,两者协同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可知,治疗前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组患者疼痛症状较单纯针刺组减轻明显,镇痛效果显著。联合组PHN发病率为1.7%,对照组PHN发病率为13.5%,两组差异明显,说明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可显著降低PHN的发生率,是安全可靠、远期疗效显著的联合疗法。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3

[2] 王嫣,海英.神经活性物质与针刺镇痛机制关联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181-183

[3] Mozzati M,Martinasso G,Cocero N,et al.Influence of superpulsed laser therapy on healing processes following tooth exteaction[J].Photomedicine & Laser Surgery,2011,29(8):565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 Aitken RCB.Measurement of feelings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s[J].Proc roy Soc Med,1969,62:17-21

[7] Nagel MA,GildenD.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reactivation[J].Curr Opin Neurol,2014,27(3):356-360

[8] Goh Cl,Khoo 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present ation and outcome of herpes zoster in a tertiary dermatology outpatient referral clinic[J].Int J Dermatol,1999,36:667-672

[9] 龚烔,王米君.氨酚羟考酮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移神经痛39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8):880-882

[10] 黄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6,37(9):2132-2134

[11] Knapp DJ.Postherpetic Neuralgia Case Study of Class 4 Laser Therapy Intervention[J].Clin J Pain,2013,29(10):e6

[12] 段宝学,梁虹.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5-8

[13] 郑卫国.围针刺、叩刺拔罐法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7):44

[14] 聂汉云.围刺和经穴泻刺法治疗带状疱疹9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6):11

关于冒用《针灸临床杂志》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近期《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发现网上有冒用本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的情况,对此本刊郑重声明如下:

1.《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未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进行网上征稿活动;

2.《针灸临床杂志》投稿途径为:邮箱zjlczz@sina.com

3.《针灸临床杂志》唯一汇款地址为: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50040。

任何单位及个人在网上开展的征稿活动,均属非法行为,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请作者、读者谨防上当受骗。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for Middle andOld Age patients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emiconductor Laser

XIE Zhan-guo,WANG Yue-jun,LI Li-hong,SUN Jian-ying,LIU Zhi-hong,LIU Yi△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075,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emiconductor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or middle and old age patients.Methods:11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acupuncture group(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bined group(therapy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acupuncture,wheareas the therapy group also received semiconductor lase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as well as incidence of PHN were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wo weeks(ten treatment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rapy group were respective 76.3% and 91.5%,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VAS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in groups, and the group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treatment group had more reduced incidence of PHN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semiconductor las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HN for middle and old age patients, in terms of pain alleviation, disease incidence and life quality.

Herpes zoster;Acupuncture;Semiconductor laser;Postherpetic neuralgia

谢占国(198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刘翌(1971-),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病疼痛治疗工作。

R246.6

A

1005-0779(2017)05-0032-04

2016-10-30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