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教师师德培育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7-06-20魏迪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教师应用型本科

魏迪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摘要:新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还存在模糊概念阶段的现实环境中,一时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办好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使之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培育并使之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对于促进学校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新教师;师德培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26-02

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中储力量,随着国内外各个院校、不同专业、包括社会其他部门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学校,复杂的职前背景、专业背景使得大部分新教师在面对新的职业岗位,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还存在模糊概念阶段的现实环境中,一时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的难度,甚至部分新教师对职业道德没有相应正确的主观认识和切身体会。如此,要办好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使之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外在办学条件日益充沛的条件下,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培育并使之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对于促进学校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教师师德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性”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求相悖离。近年来,聚集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进青年教师普遍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其中不乏毕业于我国优秀的985、211大学甚至海外院校的精英人才。这些“青椒”都是按照我国精英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科研方法、学术规范等,但却相对生疏于教育教学一线和行业产业实践。在我们针对新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新教师不清楚何为“应用型”,更不能回答相关的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规律等深入问题。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教学资源的非深入了解,自身的求学经验难以迁移到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那么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需求与教师的教学安排相脱节,不能实现教学目的。

2.新教师队伍“出校门进校门”,对“师德”有理论无实践。毕业于高校就职于高校,学习的地方变为工作的单位,学生的身份变为教师的地位,这一过程中的身份转换、角色定位等需要新教师相当的学习适应。例如缺乏一线工作经历、无法处理突发应急情况、有理论意义上的师德知识但却不知如何践行,这种“水土不服”现象造成多数新教师不能从根本上严格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不断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建立自身的教师道德形象。因此,尽快提升新教师一线工作能力,使其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解除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历程中的桎梏。

3.“教书不育人”思想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全面培养的瓶颈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社会招聘的新教师都具有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9%的新教师认为进行新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很有必要”,95%的被调查新教师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缺乏本应拥有的教育事业心和工作进取心,遗忘了教师本应具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的教师工作重心放在发表科研论文、完成科研课题,上课教学反倒成了次要工作;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正确树立教师形象,随之教师的道德形象在其内心也坍塌不存。种种摧毁教师道德形象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教书不育人”的局面,影响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在学生中以及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总之,新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促进新教师师德培育的策略

1.政策引导。第一,在入职培训阶段对新教师进行应用型本科理论教育,使新教师从进校之初即立足于我校现实开展相对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第二,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与考评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寻求师资培训实训基地,不仅有机会把我们的教师“请出去”实践锻炼,还可以通过把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来”的方式聘请“双师型”人才。第三,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制定相应的人事培育制度,引导新教师到实践实训基地锻炼,鼓励新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

2.系统的职业道德引导及培训制度,在新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师德教育。第一,比如我院当前的新教师培训制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校层面的集中培训制度,以专家讲座形式为主,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新进教师进行培训;第二阶段是系(部)业务能力培训,由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专业负责人,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做好具体培训经费预算,对新进教师做相应的专业培训。第二,进行“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师德师风案例征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立德树人成就最美”最美教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为进一步营造“德高为范、身正为师”的师德师风氛围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动力,也为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校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第三,筹建青年教师发展中心。聘用师德高尚、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教授作为新教师的工作导师,导师与新教师们一同分享从教以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的成果与体会;帮助新教师分析教师自身的身份、位置、态度定位决定了新教师走向资深教授的道路和距离;导师们阐释好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术志趣,也会进一步激发了教师育人的志趣,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教學科研工作的起步。

3.加强过程管理,树立职业自信心,增强新教师的职业归宿感。首先,在新教师中进行办学历史、文化底蕴等校园文化教育,使新教师树立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新教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并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的校园精神财富。其次,使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应该持有的基本敬业精神,牢记教育使命,坚定教育信念,实现“树人”的教育目的。再次,加强骨干教师和新秀教师的培育制度,督促新教师做好自我职业发展设计,也是进行新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有效途径。

4.构建科学的督导监督制度。我院当前实施的督导制度,教务处师资科成立了“牧业经济学院督导微信群”、正在建设中的“教学督导服务微信公众号”,实时反馈教师培训、教学、发展现状,随时为新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建设,对教师实行“双督”和“两结合”的督导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督导和社会监督职能双结合,使教师静心教学和潜心科研,保证良好的师德师风助推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其次,学校理解、尊重关心教师,加强教师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是落实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校方从教师自身基本的物质保障、人文关怀、管理制度等方面优化生存环境,统筹考虑教师的生存发展与职业道德之间的相互影响,给予教师适当的人文关怀。

5.促使教师自主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石,尊重教师主体性发挥,重视教师的教学自主性、科研个性化发展,激励教师职业的自我体现,使每位教师达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引导教师从教学反思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其教学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大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秋莲.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J].湖北理工学报,2013,(6):77-80.

[2]莫海平,莫柠源,齐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59-61.

[3]陈碧妹.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0):48-52.

猜你喜欢

新教师应用型本科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