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批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微探

2017-06-18蓝赛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蓝赛芳

摘 要: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利用批注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批注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批注教学法

运用批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批注进行阅读的阅读方式中演变和借鉴而形成的全新教学方法。利用批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实现与文学作品的平等交流,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对初中语文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批注式阅读的定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文章形成一种对话的模式,通过文章的内涵和思想进行感悟和赏析,从而让学生有效获得阅读的主动权,有利于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其思维。

在初中阶段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学生对文章的个人理解和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思维能力为基础,充分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并能通过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对文章进行注解,实现阅读的创新性体验。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应用意义

1.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阅读本身就是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读者每次的阅读都是为了实现与文学作品间的思维碰撞。而教师利用批注式阅读教学绝非单纯地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中心思想或思想内涵,而是实现学生与作者间的思维平衡。

2.利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識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作为一个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批注和阅读,这不仅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欲望,实现真正的读者回归,学生最终成为阅读的主体和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应用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从而让学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解读文章。

1.实现充足的课前准备

尽管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绝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阅读习惯、知识层次和性格爱好,充分做好课堂预设。这需要教师在针对同一文学作品的批注中进行深入探究,进而体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和批注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和帮助,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爱莲说》的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菊,花之隐逸者也”处标记“代指隐士”,甚至还能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批注。

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对需要学习的文学作品进行批注。由于初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生活常识,因此他们应当直接对文章进行阅读。一般在第一遍不辅以任何工具书的文章阅读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章的总体脉络和逻辑顺序,对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给接下来文本的深入阅读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当结合文章的阅读目标,准确地找到文章的知识点以及自己感兴趣或无法理解、掌握的地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重点的批注。批注内容可以是字词注音解释,也可以是内容的自我理解,还可以是写作手法与主题的分析。无论通过何种角度进行分析,学生都可以在批注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潜意识的欣赏与分析,从而拥有深入的认识。

最后,学生还可以对自己喜爱的语句或形容方法进行摘抄或诵读,实现情感的内化,形成深层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独具个人特色的见解或观点,并将这些内容在相应的地方进行批注,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实现全面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进行成果的展示,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据此确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重点,进而开展更加有侧重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应当做好以下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在课前做好的批注确定教学目标,进而确定整堂课的教学计划,避免无法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批注式阅读教学绝非否定教师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拿出自己在课前为文章做的几处精彩批注和学生一同赏析。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中,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关注自己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之处的批注:“一个大约,道尽世态炎凉,将世间人情冷漠暴露无遗”。

并且,教师的批注内容应当集中在课文的核心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上,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批注的方法和文章的阅读方向。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的示例来点评自己的批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双方批注的优劣,并将批注和阅读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传授。

在相互讨论中,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简洁精炼、生动具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解决对学生而言必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以此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样才能大大节约师生教学的时间和精力。

3.实现有效的课后总结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学生的批注确定今后的教学组织方法,教授学生批注的措施,并以此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和重点。例如,很多学生在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的“即书诗四句”处会标记“这首诗到底是什么内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最好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将其整理成文,记录自己的教学得失,从而将自己的体验向着更加理性的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