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2017-06-12李玮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

李玮

【摘要】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评价,人们历来众说纷纭,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但其精髓始终未变。本文浅谈美国电影中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阐述了美国英雄的祛魅,最后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今夕对比分析,更加全面地认识在美国特定的氛围中个人主义的特点,从而达到对个人英雄主义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祛魅 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电影 魅化英雄 个人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为满足自身对强大的向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换面孔,却似乎永远不会褪色。而它也在美国电影中获得了勃勃生机。

一、美国电影中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当某一伟大的全民族事业面临发生的重大挫折时,以大无畏精神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挺身而出,在积极克服矛盾和障碍时所付出巨大努力而成为一个人的性格本质,而他们在个人活动中英勇顽强的表现和自我牺牲精神,使行为具有伟大意义,这时就出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个人英雄主义就见于各民族的神话和史诗中,如《格萨尔王传》、《奥德赛》、《伊利亚特》等。伴随着农耕文明的不断发展,知识阶层基于远古神话,建立了各种宗教的体系,给予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念与勇气。再紧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宗教信仰被弱化,科学观念取而代之。而在这一时代的个人英雄主义,通过电影各电视剧等可视的高科技手段展现,例如美国电影屏幕上的经典人物超人、蜘蛛侠等,故事的内容都多与科技有关。

作为独立战争胜利而成立的国家,美国形成了非常狂热的梦想主义信仰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而信仰和崇拜在影片的中输出效果是,大部分的美国电影都将主人翁体现为一个的时代英雄,如《勇敢的心》、《魔戒》、《蜘蛛侠》等经典美国大片莫不如是。在以上这些美国电影中,电影里的主角俱是力挽狂澜的伟岸英雄形象,都有着独来独往的大侠风范,个人英雄主义都展示的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想与英雄品质完美重合不可并存,于是美国人就虚构了各种类型的完美英雄形象满足人们的幻想,在其缔造的电影王国里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譬如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能完成你无法想象的事,一个人挽救世界,并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来寻找英雄的影子,这也为形成后来个人英雄主义的魅化提供了温床。

从形象上看,多数美国打造的英雄形象都有着极正的三观和价值取向。在《国家宝藏》中的尼古来斯·凯奇,《空军一号》中的哈里森·福特,他们关心民族大义,在乎国家利益;又如《终结者》系列中的施瓦辛格保护了地球,拯救了人类;还有《蜘蛛侠》系列的彼得·帕克、《钢铁侠》系列等捍卫了法律、正义与和平。美国电影给他们亲手创造的现代英雄披上了一层传统的、具有普遍性的崇高神话思想外衣,让全世界不管处在什么文化层次、拥有什么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感知与接受到这些影片所承载的神圣思想以及崇高精神。

从情节上看,在美国影片中,这类的个人英雄英勇顽强,诸如《夺宝奇兵》系列的Harrison Ford、《终结者》系列中的Arnold Schwarzenegger、《第一滴血》的Rambo等,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人类社会,不惜自我牺牲,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双重满足了观众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期望,实现了普通人心中的关于英雄的梦想。

所以,总的来说这些英雄创造的神话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导观者向往正义公平、自由平等的人权理想,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可如果我们剥去这层简单而具有普遍性的崇高主题,就会发现美国电影编织的英雄神话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内涵,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过去,有时过于的注重英雄正面描写,结果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把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英勇人物塑造成了刻板的雕塑木偶,仿佛是为了拯救全世界而生,即成为了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这其中的时代原因如下:其一是過于注重电影传达的思想性而忽视了艺术的应有的真实性和达到的鲜活性,其二是塑造者过于强烈的主观意识冲淡了偶像应有的客观属性,其三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畸形意识形态,忽视了文化艺术自身规律性,造成了客观性的迷失,就形成了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在近两年风靡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我们惊奇的发现主角阿宝全然没有传统英雄身上那些闪光点,反而性格开朗爱耍宝,随和贪玩孩子气,但其实他表面滑稽,实则重情重义,所以成为了美国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祛魅的典型代表。

二、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英雄祛魅

《功夫熊猫》与其他典型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电影相比,有着它独特的一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影片做到了“英雄去魅”,让大众看到英雄更真实的一面,而且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事实上人们崇拜英雄并不会走向苛刻的极端,对其不足也会更加宽容。英雄虽有独当一面的魅力,但英雄终归也是凡人,这样的英雄形象反倒更加鲜活生动而真实。让大家感觉到英雄就存在在我们每一个并不完美的个体当中,而这种世俗化的“不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真正的“完美”。

从形象上看,电影《功夫熊猫》里熊猫阿宝的外形憨厚老实。但细读之,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除了保留熊猫原有的憨厚形象和胖胖体型,还有心的在设计五官的时加入了有着白种人特征的蓝绿眼珠,使其具备了鲜明的美国色彩,从性格上讲更是加入了美国式的幽默和张扬,熊猫阿宝更多体现出任性、搞笑、耍小聪明的一面,其行为叙事表现为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志大才疏。

这样一种复合型的形象处理,首先使中国式的熊猫具备了国际通用色彩和时尚流行潜质,制造了“陌生化”祛魅效应。其次将美国英雄精神融合在一种传统、自由乃至通俗杂交的声像喧嚣中,深化了祛魅效应。

从情节上进行分析,《功夫熊猫》讲述了一只痴迷功夫却没有任何功底的熊猫,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被选为“龙战士”;在所有武功高手均败在恶人手下的情况下,冥冥之中领悟了武学真谛,只身打败恶人并拯救了村庄的故事。主角平凡而愚钝,肥胖且笨拙,还有一不开心就会狂吃的习惯。在世俗的眼光中,与维护和平的“龙战士”形象相距甚远。然而最终打败恶势力,不是声名远播的“五侠”,也不是威力非凡的师傅,反而恰恰就是被所有人轻视忽略的阿宝。这个情节正是体现了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祛魅。

熊猫阿宝与之前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千差万别。其一,他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熊猫阿宝只满足于能做一个跟实际生活不一样的美梦。其二,他有自知之明,不会把被选作为神龙大侠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去认真努力跟随武侠学习。其三,他没有使命感,凑合着拯救了世界,如同他凑合着挤过两张桌子给人端一碗面,什么事情都不求完美,所以什么事情又都凑合着能做完。还能给人带来一点欢乐。

对于熊猫阿宝,与我们许多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非常的贴近。练习功夫从抢包子开始,没有什么是来不及做的。这也许就是能给普通人最大的启示与激励。熊猫阿宝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再是一个耀眼的典型英雄;但正说明了他是一个祛魅了的英雄。

三、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人英雄主义从历史及心里观念来看,是来源于美国人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忧虑和对人文理念的塑造,是发自內心深处,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所以在内心深处需要拥有过人能力的英雄的存在,以保护与支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强大的心理安慰。而功夫熊猫中的英雄祛魅,从某种意义上是美国人逐渐有了较为充足的安全感,不会再将希望寄托在无所不能却虚无缥缈的超级英雄上。

如今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多是让观者带入主角拯救世界的角色。所以,主角出身越发平庸无能和普通人一般,更可以给观者更好的代入感。曾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种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了美国式魅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是由于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英雄又不免带有旧大陆英雄文化的影子,它所塑造的英雄普遍具有一种相似的特质:个人主义色彩浓烈,进攻性十足和绝对的自信。几乎遵循着同一模式:一个英雄单枪匹马打天下,最后功成身退,悄然消失。

与欧洲许多国家相比,美国英雄文化其实相对单薄青涩。所以现在的美国电影的英雄祛魅,更多的借用了他国文化,如对料理鼠王、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取材于欧洲;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借用与转化,《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人人喜爱的熊猫和武术,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南北朝传说木兰辞改编的电影《花木兰》。在这些影片中,人们既能感受到巴黎都市,也能领略到面纱、骆驼、舞蹈、乐器等异国风情,以及长城、烽火、饺子、武术等中国符号。但不管取材于哪国的题材,美国电影总能将美国文化价值观巧妙地植入其中,完成对他国文化的嫁接、改造和吸收,使美国域外电影呈现出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快速的传播力以及广泛的影响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传统美国英雄的梳理,和电影《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祛魅发展,及对将来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进行了分析与推测。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当前美国电影塑造太多英雄反而造成了英雄泛滥以及英雄魅化,所以现如今如何塑造与时俱进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成为了尤为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建成.什么是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化,2006.6.

[2]邱粤.美国全球文化扩张语境中的《功夫熊猫》[J].影视评论,2009.10.

[3]汪自友.浅析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考试周刊,2012. 6.

[4]齐瑾.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J].安顺学院学报,2009.1.

[5]张文星.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新锐视点,2013.2.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
浅析夏目漱石《心》中的夫妻形象
论美国文化的特点及中美文化差异
从《老友记》中解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如何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日本社会福祉思想视角下的《我的个人主义》
两种德性伦理传统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