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河子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09张婷

科技资讯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张婷

摘 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石河子市地区500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维度上高于女(P<0.01),性别差异在积极情感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在生活满意度上高于回族(P<0.01),民族差异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石河子市留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消极应对方式、支持力、主观支持等。

关键词:流动儿童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192-03

主观幸福感是指拥有较多的正向情感、较少的消极情绪以及更高的生活满意(Diener等,1999)[1],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倾向于个体对生活环境以及自身情绪状态的主观感受,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的重要综合性指标[2],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观幸福感主要受性别[3]、年级[4]等人口学变量,人格[5]、自尊[6]、自我价值观[7]、心理韧性[8]等主观变量,社会支持[9]、家庭教养方式[10]等客观变量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探讨石河子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对策。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新疆某学校的500名小学生和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问卷由解亚宁编制编制,包括20个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积极应对分量表的a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a系数0.78[11]。

(2)社会支持量表(SSRS)问卷由肖水源编制,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构成,共10 个项目”三个分量表a系数在0.89~0.94之间[12]。

(3)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SSRS)问卷由胡月琴,甘怡群编制,包括27道题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因维度,计算各维度总分的题目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韧性越好。该量表的a系数为0.83~0.85之间[13]。

(4)主观幸福感量表问卷由Diener等人(1985)编制,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消極情感频率三个分量表。该次测量中的a系数为0.84[1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和民族差异

在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积极情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活满意度上汉族得分显著高于回族(P <0.01),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时,因变量选择主观幸福感中生活满意度加积极情感;预测变量来自一般调查问卷中的年龄、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多方式、心理韧性中的支持力、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和民族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相一致[15-16]。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生与男生人格的差异,女生在处理问题时比较细心,能够合理的制定计划应对问题,而男生多没有女生有耐性,经常因遇到困境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女生。另一方面,受中国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流动儿童对生活的要求都容易得到满足,因此生活满意度高于女生。研究结果表明,民族间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17],该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家庭支持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发展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8],这也就对回族民族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做出了部分解释,因为该研究中回族流动儿童在家庭支持上低于汉族流动儿童。而且,石河子市汉族人口比例较高,应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汉族流动儿童比回族流动儿童对变化更容易适应,相应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3.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年龄对石河子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也有相关结论证明[19],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在认知、情感上发展越来越成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情感认知都比较高。

流动儿童随父母到另一个城市,获得个人、家庭、社会的支持不足,为了适应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会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所以主观支持偏高[20]。该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即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如果能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有助于他们获取积极的主观感受,对这个城市对认可度会更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从而对生活幸福的感受也会增强。胡义秋[21]和何冬丽[22]相关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流动儿童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多,越容易提高自身克服困难的信心,并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其自尊。当他们自尊水平提高时,对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较高的认知评价,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幸福感。该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力对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即验证了上面关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提高流动儿童主观支持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把应对方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儿童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3-24]。流动儿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减少自身的正向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而且经常增加负性情感,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年龄、主观支持、支持力和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对流动儿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提示,为提升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实证研究基础。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新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 Diener E,EunkookM,Richard E,et al. Subjecitve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302.

[2]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3] 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J].心理学报,2008,40(4):474-486.

[4] 贾继超,刘金同,王旸.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4,22(3):522-529.

[5] 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9-26.

[6]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30-732.

[7] DienerE.New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Rsearch[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2,11:590-597.

[8] 宋广文,何云凤,丁琳.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2):87-91.

[9] 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01):1357-1370.

[10] 张志涛,士敬群,刘芬.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80-1083.

[11]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1]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1994,4(2):98-100.

[12]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902-912.

[14] Seligman M E P, Royzman E. Happiness: The three traditionaltheories, Authentic Happiness Newsletter, July 2003.

[15] 姚娇娇,徐凤,慎慧霞,等.585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5):535-537.

[16] 聂衍刚,王瑞琪,黄静仪.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幸福感关系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

[17] 于成杰.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J].学理论,2011(35):198-199.

[18] 董泽松、张大均.536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2(28):3626-3628.

[19] 何冬丽.流动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7):863-865.

[20] 杜志丽,刘连龙.农民工社会支持及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0):1302-1304.

[21] 胡义秋,潘艳丽,刘衔华.留守農民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3,21(5):836-837.

[22] 何冬丽,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52-954.

[23] 李晓巍,刘艳.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93 -495.

[24] 赵国香,张玲,曾禄贤.儿童期留守经历、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7):636-638.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