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

2017-06-09周丽洁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周丽洁

贵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

周丽洁

贵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目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应对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进行问卷调查,并制定应对方式。结果大学生SCL-90项目分值均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在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分的检出率分别为4.60%、3.89%、3.89%,表现较为突出;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总分同消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是特别理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应对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对方式

大学生面临着的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而逐渐加大,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强迫、抑郁、偏执、焦虑、自闭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界的关注[1]。为了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地组织了该次问卷调查活动,并进一步总结应对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67%,将回答不完整以及存在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剔除后,剩余56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17%,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294名和271名,其中大学生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8岁和22岁,中位年龄(20.68±1.24)岁,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详情见表1。

1.2 方法

1.2.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次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975年Derogatis编制)[2]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包括项目90个,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评分法(严重:4分;偏重:3分;中等:2分;很轻:1分;从无:0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价。0.97为SCL-9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0.69以上为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0.7,每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6以上,信度和效度均较好[3]。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2 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采用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1998年解亚宁编制),包括两个维度: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项目共20个,0.89为重测相关系数,0.90为系数,信度和效度均较好[5]。

1.3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数据库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基本情况分析

就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SCL-90项目评分情况而言,该次调查的大学生分值均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能够看出,就测试大学生情况而言,心理状况总体比较健康,详情见表2。

表2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基本情况分析[(±s),分]

表2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基本情况分析[(±s),分]

因子全国大学生常模该次测验t P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其他1 . 9 1 ± 0 . 6 6 2 . 0 4 ± 0 . 6 7 1 . 5 8 ± 0 . 5 4 1 . 6 7 ± 0 . 5 9 1 . 9 2 ± 0 . 6 3 1 . 5 3 ± 0 . 5 7 1 . 8 3 ± 0 . 6 4 1 . 7 4 ± 0 . 6 8 1 . 6 3 ± 0 . 5 5 1 . 7 7 ± 0 . 6 7 0 . 7 3 ± 0 . 5 8 0 . 8 5 ± 0 . 5 7 0 . 5 3 ± 0 . 3 7 0 . 6 6 ± 0 . 5 3 0 . 6 8 ± 0 . 5 2 0 . 5 5 ± 0 . 4 2 0 . 6 2 ± 0 . 5 5 0 . 6 4 ± 0 . 5 2 0 . 5 7 ± 0 . 4 4 0 . 6 9 ± 0 . 4 9 5 . 0 2 4 6 . 6 8 4 1 2 . 7 1 2 2 0 . 7 5 4 1 2 . 8 7 9 1 3 . 2 4 6 1 1 . 8 4 2 2 0 . 0 3 1 6 . 4 1 7 2 0 . 2 7 5<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0 . 0 1

2.2 SCL-90各因子分≥3分的检出情况

大学生在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分的检出率分别为4.60%、3.89%、3.89%,表现较为突出,详情见表3。

2.3 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在该次调查中,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总分同消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负相关(P<0.01),详情见表4。

表3 SCL-90各因子分≥3分的检出情况

表4 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2.4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回归分析

将SCL-90均分设置为因变量,将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设置为自变量,对回归方程进行建立,显示联合预测心理症状36%的变异量,由此能够看出,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状态。详情见表5。

表5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分析

在该次研究中,大学生SCL-90项目分值均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能够看出,就该次测试大学生情况而言,心理状况总体比较健康。但相关研究资料显示[6-7],北京、宁夏高校等大约分别有16.51%、33.4%的学生存在心理疾病。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已经逐渐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

就SCL-90各因子分≥3分的检出情况而言,大学生在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分的检出率分别为4.60%、3.89%、3.89%,表现较为突出。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较高,并且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与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有关。该次研究结果提示,学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实际心理状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讲座、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相关资料显示,个别辅导、团队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均能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9];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应用认知和松弛行为技巧的训练也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10]。

3.2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应对方式指的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需求及其冲击而做出的行为性以及人事的努力,个人认知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11]。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活事件发生的强度、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均会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应对方式的影响[12]。在健康和应激事件中,应对方式属于中介因素,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使个体理智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问题进行处理,对情绪的改善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13]。

在该次研究中,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总分同消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比较,二者呈负相关(P<0.01)。同时通过建立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回归方程能够看出,联合预测心理症状36%的变异量,由此能够看出,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状态。该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14-15],说明大学生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使不良影响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能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如果在应激事件面前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降低。除此之外,积极应对受到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等因素的影响,而消极应对则受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等因素的影响,该次结果提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方面应该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是特别理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方面而言,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在对应激事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时,能够使其强度得到有效缓解,对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从而能够维持并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消极应对则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期以往则会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鼓励并指导大学生采用积极方式应对应激事件,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1]文代君,荣炳新.中职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状调查与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14(4):66-67.

[2]江巧瑜,许能锋,曹建平.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5(1):25-26.

[3]彭亮,肖海英,欧阳延飞,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3 (6):102-103.

[4]林梦瑶,李玉,黎巧玲,等.边境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4(6):905-906.

[5]房富利,钟玫,阿依夏木古丽·阿尤甫,等.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1(8):1027-1028.

[6]陈永进,夏薇,张林林,等.大学生心理暴力现状调查及应对方式对其影响[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9(3):5-6.

[7]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湖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6):78-79.

[8]杨斌芳,侯彦斌,李梅.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二[J].甘肃高师学报,2016,1(2):71-72.

[9]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4(2):101-102.

[10]张迎,刘远社,谭祈炜.彝族女大学生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29(17): 3592-3593.

[11]林梦瑶,黎巧玲,廖满媚,等.边境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分析[J].科教导刊,2016,18(10下旬):155-156.

[12]杨斌芳,李梅,侯彦斌,等.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一[J].河西学院学报,2016,37(5):92-93.

[13]尚效贤,陈燕,黄志伟,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3-234.

[14]Kendler KS,Hettema JM,Butera F,et al.Life event dimensions of loss,humiliation,entrapment,and danger in the prediction of onsets of major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anxiety[J].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8):789-770.

[15]Catherine J,Lutz and Brian Lakey.How People Make SupportJudgm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its Used to Infer Supportiveness inOth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1(6):1070-1071.

R195

A

1672-5654(2017)05(a)-016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163

2017-02-07)

周丽洁(1981-),女,贵州赤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心理小测试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