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探讨

2017-06-09唐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医疗

唐旭

山东省临沂市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273406

心血管内科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探讨

唐旭

山东省临沂市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273406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管理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心血管内科病历92份,分析管理风险因素。结果风险事件31例,患者风险因素19例,护理人员风险因素9例,医院风险因素3例。结论增强素质水平、营造医疗环境、构建护理体系能有效防范心血管内科的管理风险因素。

心血管内科;风险因素;安全防范

心血管内科,又称心内科,指医院内科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所设立的临床科室[1-3]。心血管内科的治疗范围广泛,例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早搏、心理衰竭、心律失常、猝死、高血压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同时,在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社会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要求也更为严格,一旦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6]。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心血管内科管理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治疗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历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43岁。患者心血管疾病类型包括肌缺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绞痛、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心血管内科病历92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调查问卷,邀请92例患者填写能引发医疗风险事件的管理风险因素,并且仔细归纳总结现存的管理风险因素。其中,调查问卷的项目涉及病患沟通、管理水平、工作职责3个方面内容。

1.3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风险因素比例上,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31例风险事件,患者风险因素19例,护理人员风险因素9例,医院风险因素3例。见表1。

表1 心血管内科管理风险因素比例[n(%)]

3 讨论

3.1 患者风险因素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主要管理风险因素,患者风险因素高达19例,占总风险因素的61.29%。患者风险因素较为复杂,例如: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对医嘱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无法严格落实医嘱,无法按时吃药,无法定期复诊,甚至提前中断治疗,特别是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忽视医嘱提前办理出院手续,无视护理人员劝阻,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引发风险事件,威胁生命安全;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一部分患者缺少基础疾病知识,对于治疗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过于依赖护理过程,一旦治疗效果无法达到患者的心理预期,即病情恶化或短期内无法出院,直接将医疗责任推卸给院方,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存在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7-8]。

3.2 护理人员风险因素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次要管理风险因素,护理人员风险因素为9例,占总风险因素的29.03%。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复杂,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高,风险因素与用药比例、实习生、文件书写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文件书写风险因素又可细分护理记录真实性、护理记录时效性、护理记录准确性3个方面内容。护理记录真实性主要表现为由于监管力度不足造成护理记录真实性过低,例如: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意填写护理记录,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9]。

护理记录时效性主要表现为由于心血管患者普遍病情危重发病骤急抢救时间短,一旦护理人员忽视及时登记环节,直接影响护理记录的时效性。护理记录的准确性主要表现为由于心内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复杂,例如: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例,每隔30 min测量1次心电图,一旦护理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例如:字迹模糊、字迹潦草、记录有误等,极易引发医疗风险事件[10]。

同时,受心血管内科特殊性的限制,药物种类丰富,药物名字复杂,药物错拿率高,一旦主治医师的病历笔迹过于潦草,加剧护理人员的理解难度,无法准确把握药物用量,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周期,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此外,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医护人才的培养需求,大多数医院每年面向高校与社会提供一定比例的实习名额,一旦实习医护人员的经验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准确表述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法及时上报予主治医师,极易引发管理风险事件,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1-12]。

3.3 医院风险因素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载体,医院风险因素为3例,占总风险因素的9.68%,最为突出的风险事件为医疗费用等经济纠纷。受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影响,治疗费用高昂,一旦治疗费用超出患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承受极限,患者无法定期缴纳治疗费用,不仅直接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还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一部分患者没有及时缴纳医疗保险,或没有与医院及时沟通,一旦患者无法定期缴纳治疗费用,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医院的行业竞争力。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工作原则,以患者病情为出发点,做好医嘱处方的审核工作,预防药品风险因素,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及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控制室内温度及适度,并且以患者心理状态为切入点,鼓励患者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度。

同时,医院加大对于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组织一系列在岗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例如:以人数、文化水平、岗位职责为标准,组织在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开展岗位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上岗资格,并且扩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解决医护人员的实际问题,以物质保障为基础,最大程度激发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构建具有本院特色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体系,特别是风险系数高的患者,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方案,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患者”。

此外,针对心内科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出台一系列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其中,以患者为主体指医护人员以医疗行为及思想观念为立足点,以患者病情为出发点,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制定详细医疗方案,控制医疗成本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工作流程,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最终目标的工作原则。

综上所述,增强素质水平、营造医疗环境、构建护理体系能有效防范心血管内科的管理风险因素,客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1]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75-76.

[2]杨福兵.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6):136-137.

[3]蔡丽梅.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7(9):194-195.

[4]李剑,晏静.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9):236-237.

[5]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3):107-109.

[6]徐艳丽,王禹轩,郝若然.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4(15):161-162.

[7]张明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2(3):175-177.

[8]刘秋云.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8(16):226.

[9]申维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0(8):208-209.

[10]李美英.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16):361-362.

[11]徐敏.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3(4):121-122.

[12]林巧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32(14):112-114.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Study on Safety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ANG Xu
Fangcheng Health Center,Linyi,Shandong Province,273406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safety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92 c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31 risk events,including 19 cases with patient risk factor,9 cases with nursing staff risk events and 3 cases with hospital risk factors.ConclusionIncreasing the quality level,creating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ng the nursing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management risk fa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Risk factor;Safety prevention

R54

A

1672-5654(2017)05(a)-0135-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135

2017-02-04)

唐旭(1975-),男,山东临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医疗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