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6-09张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耳鼻喉内镜风险管理

张莉

长春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长春130051

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莉

长春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长春130051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管理者制定院内感染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该文选取在该院耳鼻喉内镜室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对2016年1—6月期间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内镜室常见的感染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出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2016年6—12月,对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结束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调查2016年1—6月和2016年6—12月这两个时间段对耳鼻喉内镜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员感染风险意识评估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有76.67%的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强,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显著减少,化学感染、生物感染及锐器伤时间发生率显效下降,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本院在耳鼻喉内镜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风险管理;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应用效果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以其体积小、光度强、视野开阔、检查及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1]。耳鼻喉门诊的人流量较大,诊疗工作较为繁重,在耳鼻喉门诊的内镜检查过程中,由于内镜诊疗属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耳鼻喉内镜室感染常见的因素有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内镜操作过程中感染、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意识薄弱等[2]。该文通过在耳鼻喉内镜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相应感染控制方式,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管理者制定院内感染管理办法提供依据,以期发挥护理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达到降低内镜室感染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耳鼻喉内镜室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全部为女性,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3.5±2.27)岁。

1.2 方法

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参考标准,对2016年1—6月期间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内镜室常见的感染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出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2016年6—12月,对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结束后,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调查2016年1—6月和2016年6—12月这两个时间段对耳鼻喉内镜室护理人员进行感染风险意识评估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统计,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根据耳鼻喉内镜室存在的感染问题,建立健全耳鼻喉内镜室的感染规章制度,制定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内镜室各级医护人员职责、工作流程等。

然后根据内镜室诊疗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将其分成候诊区、诊疗区、消毒清洗室、储藏室、生活区等。要求每个区域定时对环境空气消毒,内镜诊疗达到手术标准,及时擦拭消毒清洁。并定期对内镜及附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最后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并进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1.3 判定标准

1.3.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判定标准由5名资深调查人员组成调查小组,不定期对耳鼻喉内镜室护理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意识调查、评估。调查考核百分制,将调查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分为强、弱、差3个等级,80~90分为强等级,60~80分为弱等级,60分以下为差等级[3]。

1.3.2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结果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有76.67%的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强,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结果比较[n(%)]

2.2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显著减少,化学感染、生物感染及锐器伤时间发生率显效下降,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率[n(%)]

3 讨论

临床上可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量减少耳鼻喉内镜室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前,需明确耳鼻喉内镜室感染的影响因素[4]。常见的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对内镜的表面、内腔及附件进行清洗消毒的工作不合格:护理人员对耳鼻喉内镜缺乏质量控制基础,造成消毒灭菌不彻底。②内镜设备受到二次污染:内镜设备放置和储存存在污染。③注水瓶等内镜诊治辅助设备受到污染:缺乏对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④对内镜室的诊疗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工作不合格:工作环境污物较多,没有及时清理消毒。⑤内镜室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欠佳,缺乏风险管理标准规范制度。⑥患者年龄过大,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出现减退,各器官渐老化,机体免疫机制功能出现下降,对病菌入侵的抵抗能力减弱,加上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容易因内镜操作而发生感染[5]。通过分析感染原因,我们采取相应感染控制措施。有效的护理风险控制感染是减少耳鼻喉感染风险发生率的重要方面。该文选取在该院耳鼻喉内镜室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对2016年1—6月期间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内镜室常见的感染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出进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2016年6—12月,对内镜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结束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调查2016年1—6月和2016年6—12月这两个时间段对耳鼻喉内镜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员感染风险意识评估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有76.67%的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强,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显著减少,化学感染、生物感染及锐器伤时间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耳鼻喉内镜室感染风险,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感染意识。

综上所述,鉴于耳鼻喉内镜室护理风险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相关建议。首先做好室内消毒,必要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其次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合理应用内镜;再次加强对内镜室感染风险意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

[1]张彩云.呼吸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592.

[2]明细爱.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7(15):2831-2832.

[3]康炜骠,罗育新.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8):2831-2832.

[4]常桂芝.内镜室感染因素探讨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83-284.

[5]王春莲,沈瑞芳.五官科门诊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3028.

R473.76

A

1672-5654(2017)05(a)-0094-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094

2017-02-04)

张莉(197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耳鼻喉内镜风险管理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