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治疗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2017-06-09李森源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治疗室病患子系统

李森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网络数据信息科,广东广州510405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治疗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李森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网络数据信息科,广东广州510405

目的讨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治疗室的应用优势。方法通过对传统门诊治疗流程和移动门诊治疗流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治疗的优势。结果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能有效保证第一时间、第一位置的医患数码信息对接,减少传统门诊治疗在核对患者身份及其药物的准确性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简化门诊药物治疗工作流程,减少医疗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结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门诊治疗;移动信息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掌上电脑(PDA)

门诊治疗室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每天需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是病患了解医院、认知医院的首要场所。门诊治疗工作是反映医护质量、医院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但门诊治疗工作繁忙、琐碎、重复性强,接受治疗的患者既多又杂,而护理人员相对缺少,忙于应对患者的各种服务要求,同时,医院使用的药品种类繁多,从而增加了门诊药物治疗的不安全因素[1]。国务院《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转变现有的卫生服务模式,惠及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需要[2]。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化改革,如何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规范门诊药物治疗工作流程、减轻门诊治疗工作量、减少医疗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1 传统门诊治疗管理模式及存在隐患

传统门诊治疗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①病患在门诊治疗室几乎无次序管理,当病患高峰期时候,治疗室显得非常繁忙,杂乱和效率低下。②流程中有多个环节需要以患者的姓名和年龄为标志进行人工核对病患身份;当碰到患者意识不清、碰到名字发音或者姓名相同的病患等等,会有一定的用药差错隐患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③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治疗(例如输液,肌注)单和治疗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此有需要的患者,增加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同时无法进行自动统计等。④患者治疗位置有随意性,秩序混乱,不方便护士确认患者的位置,既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又造成位置占用计划和统计无法做到。⑤患者有不适反应、治疗过程中时需要呼喊护士进行操作,造成了治疗室环境的嘈杂,护士无法及时响应及患者位置确认错误等问题,延迟了对于患者服务的响应。⑥护士的工作量没有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医疗护理出现差错和工作疏忽等信息无法记录,导致领导考核护士的工作量和差错率变的困难。⑦医院管理层无法切实了解治疗室的实际工作现状,和对治疗室护士工作正确考核。

图1 传统门诊治疗管理流程

2 运用移动信息技术改造后的门诊治疗管理流程的系统架构

2.1 硬件架构建设

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结合移动计算和移动识别技术,采用医院有线网、无线网、传感网三层架构结合的方式来实行对病患治疗过程的管理。具体架构如下图2所示。

图2 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硬件架构建设图

2.2 软件架构建设

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前端使用.net,Andriod,HTML5,等丰富前端展示技术,服务端使用java开发,业务逻辑与界面展示相互独立:由于应用层接口规范、网络层接口规范的使用,使得交换系统真正作到了在数据传输时与数据的内容、形式无关。

图3 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软件架构建设图

2.3 系统建设

2.3.1 自助取号子系统通过自助取号子系统,病患可以通过扫描自己的病历卡/治疗单,刷自己的就诊卡,或者是手动输入自己的相关凭证号码(门诊号,就诊卡号,发票号码等)进行取号。取号的同时完成系统接单,取号后,各自治疗台接收到该病患的治疗信息,并进行叫号,流程步骤如下:取号机→方式1:扫描条码;方式2:刷健康卡;方式3:手工输入。→核对信息确认取号→获取号码条→电视屏幕叫号

2.3.2 智能屏显示子系统该移动门诊治疗所有的显示屏都通过智能安卓叫号屏实现,具有以下功能:①智能设置服务器地址和显示屏幕设备,中央统一控制所有屏幕;②云呼叫:开启云呼叫,本地不发出声音;③治疗呼叫分类:在这里需填入与服务器对应的治疗分类,以&符号分割,排序顺序与程序内展示的一致;④呼叫语句预设:例子:请((0))到((2))0处是用户编号。2处是窗口名称;⑤提示语:填入提示语,在屏幕下方滚动播出;⑥呼叫次数:每一次呼叫的循环次数;⑦每页面最大控制台呼叫数量:呼叫屏可最大设置的呼叫类型数量,配置治疗分类配置;⑧个性化的显示方式。

2.3.3 PC端治疗治疗子系统PC端治疗治疗子系统的功能包括:①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治疗类型设置不同的治疗台,例如输液,肌注,雾化等。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类型,实现治疗台的接单,治疗执行操作。③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类型,配置和实现不同的治疗流程,例如在输液台实现双联标签,肌注雾化等实现单联标签。

以下重点介绍该子系统的接单和执行功能。

①接单功能:病患到治疗室的治疗台,将药物和治疗单交给接单的护士。护士用条码扫描枪扫描治疗单的一维条码后,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的PC端程序通过接口从HIS中获取该处方信息;核对处方信息,若处方不规范,可进行组方,拆分数量,拆分剂量或修改频度等操作调整处方信息;核对费用信息,确认病患是否对本次治疗操作已支付相应的费用;核对标签,调整标签顺序,设置标签上显示的滴速和注意事项;给患者分配指定的治疗区和座位;最后确认后打印条码系统根据配置产生双联或者单联标签。病患联交给患者保管,用于患者治疗时出示,确认患者的身份。药袋联贴到治疗袋上,便于治疗过程中核对药物信息。

②执行功能:病患到治疗室的治疗台,之前已经有自助取号机接单的,可以到治疗台直接通过扫描枪扫描病人联完成治疗。

2.3.4 移动终端PDA治疗执行子系统通过移动终端PDA治疗执行子系统,护士在配药操作时使用PDA扫描药袋上的标签可记录该袋药的配药时间和配药人,便于统计工作量和实现治疗过程中操作的全过程追溯;在执行穿刺前和给患者换药前,护士须扫描病患联和药袋联,PDA端系统会判断该药物和病患是否匹配,核对成功后方可执行穿刺或换瓶的操作,同样系统也会记录执行人和执行操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过敏、恶心等不适反应,护士对患者进行处理前选择“添加巡视记录”,可选择异常现象,滴速和处理方式(暂停治疗或结束治疗),保存本次的巡视记录。护士也可以在整点进行对患者的批量巡视,选择“快速添加巡视记录”,对治疗情况正常的病患只需进行扫描病患联的操作,对个别出现不适反应的病患按照上述“添加巡视记录”相同的操作记录异常现象。等患者治疗快要结束,护士进行拔针操作后扫描病患联,点击“拔针”,标志着系统中该患者该次治疗流程的结束。

2.3.5 座位查询管理子系统通过座位查询管理子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治疗区里所有座位的状态,包括座位是否被占用,座位上的患者信息和治疗状态,当患者治疗结束护士在PDA上执行“拔针”操作后系统会自动释放座位。若没有进行操作,护士也可以在座位查询界面手动释放座位。如果病患在治疗过程中更换座位,护士可以在系统中重新分配座位,保证系统中的座位信息和实际情况同步。

2.3.6 查询统计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具有以下查询功能:①可查看病患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当护士发现患者将贵重物品遗忘在治疗室时,方便联系病患或患者家属。②可查看患者的就诊卡号,门诊号,处方号,以及相关处方信息,方便护士查找相关的接单记录。③可查看某个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接单人,接单时间,配药人,配药时间,穿刺人,穿刺时间,结束人,和结束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病患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对其记录的治疗巡视明细,实现了治疗操作的全过程追溯。如果引起医疗纠纷,可通过记录追溯到每个操作环节,同时也使护士工作量的统计更精细化。④可按照开方科室,药物的用法,治疗袋数,成人和儿童等维度来统计治疗人数,可生成报表导出,方便护士长统计工作量以及向上级汇报工作。

除上述子系统外,还有语音呼叫子系统、中央控制台子系统等系统建设功能,此处不一一罗列。

3 运用移动技术改造后的门诊治疗业务流程及其优势

图4 改进后移动门诊治疗管理流程

运用移动信息技术改造后的门诊治疗管理流程使用了自助机,屏幕,PDA,自助呼叫等移动计算和条码技术彻底改善了医院原有流程环节中操作方式,优势明显。

3.1 自助智能排队优势

在患者自助取号时,系统获取到患者的治疗医嘱信息,并将患者放置到各自治疗队列,实现患者利益如下。

①让患者可以提前预估到自己的治疗时间,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②治疗区域内的治疗使用统一队列,患者如有复合治疗,只需要排一次队伍即可。③根据治疗的所需时间的长短,优化患者的治疗次序,例如患者同时存在输液和雾化治疗,因为雾化治疗时间短、操作迅速,系统显示屏幕会先呼叫患者做雾化治疗,可以实现患者在做雾化治疗的同时在等待输液治疗。④当患者在某种治疗的时候,其他治疗不会冲突,也就是不会出现一个患者同时被两种不同的治疗台呼叫。

3.2 条码信息正确匹配优势

在接单环节中打印双联标签,将病患联标签交给病患,将药物联标签贴在相应的药袋上,穿刺时使用二维条码扫描匹配代替人工核对,以条码信息实现治疗信息的电子化,同时可替代用户目前在用的简单的药品名称打印,进一步保证药物信息、患者信息的正确匹配,减少医疗差错,降低治疗室护士工作压力,确保病患的安全。

3.3 规范记录治疗信息优势

在传统的治疗流程中,护士需要通过在标签上签字,写巡视卡来记录配药人,配药时间,穿刺人,穿刺时间,换药人,换药时间,拔针人,拔针时间等信息,一些流程管理不规范的医院甚至没有这些信息,而使用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后,护士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扫描的操作来记录各个环节中的操作人和操作时间,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等异常反应,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记录这些信息,不仅规范了治疗流程,同时实现了全过程的追溯。另外护士还可以随时查看药袋的状态,患者的治疗状态以及工作量等信息。

3.4 智能药物组合核查优势

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电子处方不规范的问题,如没有规范组方,剂量错误,频度错误等,这就要求护士重新核对手写的病历本以修改打印出来的标签内容,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引起病患的纠纷,而在移动门诊治疗管理系统中,通过系统提供的经验药物组合,智能药物组合,拆分数量,拆分剂量和修改频度等功能,这些功能使用户操作起来更简便,据统计平均每次接单操作可以节省3~10 s的时间。而针对电子处方严格规范,不允许护士纠正处方的医院,系统可以灵活地关闭这些功能,实现严格的治疗流程管理。

综上所述,运用移动信息技术改造后的门诊治疗管理流程优势主要体现在用信息化、数字化操作替代了手工操作,对传统门诊治疗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优化[3],改善了门诊治疗室的就诊秩序,有效保证第一时间、第一位置的患者数码信息对接,减少传统门诊输液在核对患者身份及其药物的准确性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规范门诊药物治疗工作流程,减轻门诊治疗工作量,减少医疗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能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叶世清,庄军,王保中.智能化门诊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11-1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8555/201504/63ba436861e04a848e05 e3f3216a4b7 a.shtml,2015-03-30/2017-02-12.

[3]杨禾,许庆华.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67-70.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Management Process

LI Sen-yuan
Network Data Information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510405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room.MethodsThe advantage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was prove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outpatient treatment process and mobile outpatient treatment process.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room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first-time and first-position medical-patient diagram information connection,reduce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s of traditional outpatient treatment in checking the identities of patients and accuracy of drugs,simply the outpatient drug treatment workflow,reduce the medical errors and provide safety and excellent services for patient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and servic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 which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utpatient treatment;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r cod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PDA

R197.324

A

1672-5654(2017)05(a)-0046-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046

2017-02-06)

李森源(1986-),男,广东广州人,本科,信息系统监理师,研究方向:移动护理,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治疗室病患子系统
皮肤科性病治疗室院感管理分析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探讨病区治疗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外科治疗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机车6A视频子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