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用户微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2017-06-05张晨

图书与情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学习高校图书馆

(1.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81 )

摘 要:阅读学习方式的变迁、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驱动着具有灵活、便捷、实用、随地等特点的微学习的兴起与发展,也驱动着高校微学习环境的构成与完善。在高校微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是微内容与微资源的组织方与提供方,是最重要的支撑机构。基于用户微学习的实际需求,高校图书馆可在图书馆联盟、数字图书馆、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基础上重视微资源建设,并向微学习用户提供资源聚合与共享、内容组织与定制、平台开发与运营等服务。

关键词:微学习;微资源;微内容;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38

在众多的辅助学习方式中,微学习是最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微学习(MicroLearning)自2004年由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Lindner首先提出以来,一直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主题之一,2005-2016年间,全球研究微学习的机构共举办了八届微学习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从首届的概念、时间等基础问题发展到了能力构建、学习策略、效率评估等较高专业水平领域。重要的是,微学习不只在教育界被广泛关注,正如2016年6月召开的微学习国际会议主题“微学习对医学和健康领域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实践”[1]所折射的一样,微学习正在引起教育界、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乃至医疗卫生界等领域或学科的广泛关注。作为与教育界学科有最强关联的图情界,也表现出对微学习的浓厚研究兴趣,并付诸了一定实践。本文在调研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就高校图书馆面向用户微学习的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进行探讨。

1 高校微学习环境的组成与分析

1.1 高校微学习环境的组成与描述

什么是微学习?微学习环境模式包括哪些组成要素?不同立场或需求视角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教育界的一些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解答。笔者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和相关微学习平台、媒介开发应用情况,认为微学习就是在用户对系统知识的解构以及颗粒化知识的梳理基础上,通过微平台等媒介、工具、平台的应用而实现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机制。微学习环境的组成要素设计为微内容、微资源、微媒介、微过程和微时间[2]。具有以用户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征,学习可以定制,学习方式丰富多样,如菜单式、知识检索、资讯传递、互动交流等[3]。

1.2 微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职能与作用

在微学习环境下,微内容与微资源是微学习环境最主要的两大构成要素。其中,微内容是微学习的知识对象,微学习主体(用户)通过微内容与微资源进行交流互动及知识传递,微内容可以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个完整、成熟的问题解决方案,诸多的微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微学习环境知识体系;微资源即支撑整个微内容的基础资源,在一定环境下,微内容就是微资源,如通过C2C获取的其它用户推荐资源链接等。但更多环境下,微资源是指组成微内容的基本单位,比如一首歌曲、一段音频或视频小品等。众所周知,高校最大的资源提供者为高校图书馆,其提供的资源建设、知识组织不仅表现在传统的课堂辅助、课下查阅等教辅性工作方面,随着微信、知识发现、学科咨询等工具与平台的应用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支撑全体师生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最大资源服务机构,MOOC课堂的成功实施更是让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一步凸显。因此,在微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微资源建设、微内容组织的双重身份,面向用户微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资源建设(资源建设)与服务(微内容组织)方面有所突破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的微资源分类与建设

2.1 微资源的分类

关于微资源的定义及分类、获取,不同的平台及学者也有不同的定义,如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免费在移动平台上共享的资源[4]。国内学者顾小清等[5]则从实用角度对微资源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开放立体的微资源分类框架;胡通海和汪颖[6]选择了国内外具有较高人气的11 个网站的一级目录标签进行词频分析,通过对大众分类标签的分析、整理和提炼,从五个视角提出了适合成人学习者的微资源分类框架。综上,本文认为微资源就是支撑用户微学习的所有信息资源。(1)从分类来看,其主要有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微信等移动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微学习网络平台互动服务中产生的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或消费者的用户个人大数据等;(2)从资源形式來看,主要有文字型、图文型、动画型、音频型、视频型、混合型等;(3)从数据结构来看,主要有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4)从来源看,有些来自网络,有些来自学校数据库(包括自建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有些来自自媒体站点和互动平台。

2.2 面向用户微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微资源建设

(1)以CALIS等联盟为基础的微数字资源建设。CALIS、CADAL乃至一些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为各级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基础,这些共享、丰富、集成的资源也是高校图书馆微资源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群体的需求特征,将这些共享的数字资源有选择的设计加工成适合微学习的微资源,建设特色微资源视频库、音频库等。如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效果,构建了信息素养微视频案例库[7]。

(2)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微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应用,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及网络化提供了可能,而当前数字图书馆的主要资源组成中,商业资源基本都提供微学习用户需要的微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网络资源、自建数据库资源、微信公众号资源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标示与索引,进而通过制作资源数据库提供给微学习用户。宗燕燕[8]就尝试将传统数据库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号相结合,以实用单元电路特色库为例,实现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实用单元电路学习、查询的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应用服务。

(3)以机构知识库为基础的微数字资源建设。经过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虽然目前国内高校机构库数量较少,但在CALIS三期机构知识库子项目的帮助和支持下,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数量迅猛攀升,服务也逐渐完善。从微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作为收集、存放全校机构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的数据库,其资源最贴合本校师生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工作需求,机构知识库平台提供的内容提交及编辑、检索浏览、全文下载、访问统计、下载排行榜、最新上传内容展示、RSS推送、全文在线预览、支持多语言、检索框自动完成提示、全文检索、已注册DOI等服务也完全可以移植为微学习用户服务导航。

2.3 面向用户微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

(1)微资源聚合与共享。微学习环境下的微资源,尽管经过了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诸如元数据的描述、检索标引等相关基础工作,但资源是否具备一定的关联、发布等功能,进而实现数据的聚合与深度共享还有待在服务阶段及微内容组织阶段进一步深化,一方面使微资源实现从服务器、云平台到微学习用户的多角度、可视化呈现;另一方面微学习用户产生的微资源、微内容也能通过学习工具、学习平台实现高度聚合与深度共享,让用户不但成为微资源的使用者,也成为微服务的提供者和微内容的组织者。

(2)微内容组织与定制。高校图书馆的最大专业优势就是对资源的编类、导航、组织,进而通过用户的需求实现知识资源的组织与定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用户个人需求信息的精准化分析也使图书馆围绕其用户显性乃至潜在的个人需求进行知识服务成为了图书馆的追求目标。在微学习环境下,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注册的个人信息、浏览过的历史痕迹等数据实现对学习用户的需求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在对用户提供资源服务时对微资源进行一定的筛选与整合,建立导航、定制系统,并通过与社交媒介、社交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将微内容主动推送到学习用户终端。

(3)微平台开发与运营。微信、微博以及在线的网络交互、教育平台的应用尽管是微资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图书馆资源特别是图书馆传统的书目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通过微信等进行便捷传播,基于资源、服务集成的微平台开发便成为图书馆微学习最为迫切的工作。目前的CALIS、CADAL等资源集成平台虽然在资源的共享性、全面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与基础,但系统间不兼容、服务供给性能差等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因此,高校图书馆需从自身资源组成、资源数据类型、服务提供等方面出发,开发基于获取多家系统、数据库资源的统一平台,向微学习用户提供诸如在线知识检索、MOOC课程学习、碎片化阅读、移动社交等创新服务。

3 结语

高校微学习环境的形成、用户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兴起,驱动着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而图书馆联盟、机构知识库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热潮也为微资源建设提供了便利与机遇,基于用户专业化、碎片化、便捷化的服务需求,开展资源聚合与共享、内容组织与定制、平台开发与运营也成为高校图书馆面向微学习用户的创新服务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Conference 2016[EB/OL].[2017-02-13].http://www.medunigraz.at/neues/detail/news/info-microlearning/.

[2] 郑绍红.微学习:内涵、理念及生态结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2-18.

[3] 基于学习2.0的U-Learning2.0与微学习[EB/OL].[2017-02-13].http://arts.9first.com/info/case/2011-8-8/6618k.shtml.

[4] 微資源[EB/OL].[2017-02-1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gHEpDRmkicik42UoRzHJxTEIId-wYkk3EtjL-RrhqZsEQ4Iu

J3Cngl4_LHtbsB8MvFyZVj42qOVxCfxvpRnI4A33Gt9dRFesmA6IWK6NcBUbZMOFHSq8fUJwgdJOg_z.

[5]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等.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6] 胡通海,汪颖.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36-39.

[7] 沙玉萍,周建芳,刘桂芳.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研究——兼论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案例库[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68-72.

[8] 宗燕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实用单元电路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58-61.

作者简介:张晨,女,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微学习高校图书馆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微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让学生迈入“微学习”时代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微学习课程平台设计
“微学习”时代我们怎么做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