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装帧艺术在当代书籍设计创作中的思考

2017-06-01刘辉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刘辉

(天津师范大学 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传统装帧艺术在当代书籍设计创作中的思考

刘辉

(天津师范大学 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文章通过论述我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中的装帧材料、装帧形态以及装帧艺术中的文化精神,并结合现代书籍设计的的实例来

传统;装帧;书籍设计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传统是指从历史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传统不是过去的、固定的、僵化的,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的书籍设计艺术就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传承的。

装帧一词中,装:裹也(《说文》)。“装”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卷轴装、旋风装等书籍形态,有给书籍进行“装裱”“装潢”之意。“帧”原是画幅的量词,用于字画的单位。“装帧”两个字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汇。“装帧”一词最早出现在1928年,是由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丰子恺等人引用的日本词汇,用于为上海《新女性》杂志撰写的文章中,当时单指书籍的封面设计,这词一出现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伴随时代的进步,我国装帧艺术也随之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老一辈装帧艺术家们开始明确提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概念,这时,“装帧”一词不仅指封面设计,它还包括了书脊、封底、环衬等设计内容。到了20世纪90年代“装帧”一词的内涵再次被丰富,所谓装帧艺术不仅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等的整体设计,而且还包括内文的版式设计、书籍的材料设计、印刷装订工艺设计。

虽然“装帧”这一词是近百年来才出现并且含义逐渐丰富,但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方式。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打开,外国一些精美的书籍设计突然出现在国人眼前,一时间影响了我国的书籍设计。当时,书籍设计更关注外在的张力,注重视觉冲击力,追求反传统、反理性的美学观念……对外来书籍设计文化精神还欠深入的研究,就过多地抄袭其表面形式,“拿来之风”盛行一时。但当我们静下来思考不难发现,这种抄袭毕竟是生硬的,经不住推敲,西方书籍设计再有新意,毕竟还是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并不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民主精神,自然,终将不会被我国大众所接受。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想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靠模仿他国的设计形式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根植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去粗取精,把那些积极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华,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今天的书籍设计中,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的书籍设计方面赢得一席之地。

一、我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点滴

(一)传统装帧艺术的材料特征

文字出现后,文字要附着于一定的载体材料才可以让人阅读、流传。最早书籍的载体可以说是公元前11—16世纪商代甲骨文的载体材料——龟甲兽骨。到了商周时期文字被铸刻在青铜器、石器上。周代时出现了在竹木上用笔书写或刀削刻文字,就是常说的竹简木牍。先秦时出现了缣帛。汉代书籍的承载材料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张——现代社会书籍的主要承载材料出现了。

综上可知,传统书籍装帧的材料大致有:龟甲兽骨、青铜、石头、竹、木、缣帛再到纸,从这些材料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的发展。

(二)传统装帧艺术形态的演变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率先在中国发起开放获取运动,或发表宣言,或开放出版,或开放存储,或构建平台,以实际行动履行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我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大体经历了从龟册、简策装到帛书再到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中,龟册称得上是我国装帧艺术的源头和最早形式。简策装沿袭了甲骨文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的书写格式。而且,简策上简与简之间自然形成的边痕留有空间,使一行行竖写的文字变得规整,版面整齐好看。这种边痕在后来的帛书装、卷轴装中形成“乌丝栏”和“朱丝栏”,后来,再到宋代又演化成蝴蝶装中的一根根界行。卷轴装时,卷末端也多留有题跋的位置,有的在卷尾加注抄写时日及抄写、校阅、监督等人员的姓名,很有现代书籍的款制。为了保护卷轴装的书,常会在其轴外配有不同花色、材料为丝、麻或细竹帘制成的书衣。

值得一提的是,在卷轴装中出现了扉画,这种形式开启了我国书籍中文字带图的时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结束了手抄本的时代。唐朝末年,书籍形态把原先长长的卷轴装改为“册页”形式的蝴蝶装。蝴蝶装在版式上出现了界行、书耳、版心、鱼尾、象鼻、白口、黑口、天头、地角等比较固定的格式,其风格典雅、古朴、内涵丰富。明中叶以后,在总结以往的书籍形式基础上继续改进,出现的线装书是我国传统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标志。而且这时,为了保护书,有的书外有用木板或纸板等制成的样式各异但富有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书函。

书籍装帧形态、材料变化的背后,不排除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但我们还要认识到民族文化精神对书籍装帧艺术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方式、设计理念。

(三)传统装帧艺术中的文化精神

书籍是一种可将无形精神寄于有形物质的载体。它能很好地反映出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装帧艺术中的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他名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中。它广博、精微,下面我们仅就三点来了解: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论在儒家、道家哲学思想中都得到认可和推崇。它对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中的版式设计有着深远影响。早在龟册装时期,甲骨文的文字排列中就已经体现出“天”的朦胧意识,方块字从右至左,从上而下,从天到地,形成竖写直行的款式。到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注重人、社会与自然,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认为世界是由天地演化而来的,人的身体结构是天的副本。人从“天人合一”上得到同构,形成“天人感应”。因此,在我国传统书籍的版式设计上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原理,比如:天头、地脚传达出“天”“地”的传统观念;文字只能在界格内书写,这里,界格对文字的限制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的行为要受天地运行规律的限制,不可肆意而为,而是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2. 大象无形

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一直沿袭着这个“无”“空”的空白讲究,比如:封面与书心之间的空白页;书中的章节首页留出较多面积的空白;正文版面的天头、地脚,是上下留白;版心左右的空白叫左白边、右白边;全书篇尾的空白页等等,这些空白处给读者营造了一个静美、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读者领略到书籍所特有的、文雅的书卷之美。此外,从功能角度考虑,空白处可以标记一些与书相关的信息等,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与使用。

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也十分强调书要留有空白,他在《华盖集》中曾指出,“较好的中国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鲁迅先生甚至把书籍中的空白,升华到了“读书之乐”的高度。

> 图1

3.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出自《易经·系辞下》,是中国易学的重要法则之一,它的含义是从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环境发生的异常变化来取象,进行或大或小的形式判断和结果预测。从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来讲,装帧的形态演变,从龟册、简策装到帛书再到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这些发展过程中,每一种装帧形式的变化,一方面都是后者弥补前者在使用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不足,从自身进行改进,使其日臻完善,比如:从蝴蝶装到包背装,包背装就弥补了蝴蝶装翻页时出现的空白页和容易脱落这两个缺陷。另一方面装帧形式的演变伴随当时周围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比如:随着造纸技术的出现,书籍可以不再使用厚重的简策装,也可不必使用昂贵的帛书装了;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我国的装帧形式受到这些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影响,融合发展出了梵夹装的装帧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我们研究中国传统装帧艺术,不但要研究它的材料、形态,还要挖掘隐藏在其后面的历史文化思想根源,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传统装帧艺术。

二、传统装帧艺术对当代书籍设计创作的启示

我国古代传统书籍装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形态、典雅大方的版式、丰富的内涵,可以说传统装帧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曾说:“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合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作好了,现代文化才能好好发展。”让当代的书籍设计中注入传统装帧艺术的血液,传统与现代形成新的整合,使当代书籍设计在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具有独特的现代气息。

> 图2

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老师的作品已给我们作出了典范,如《朱熹大书千字文》(图1)书的最外是一个外函,符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想,书的设计效仿宋代印刷雕版,将一千个字反向用现代技术雕刻在桐木板材料上,全函用皮带串连,如意木质扣锁合,有一种古朴的夹板装书籍形态,高雅大气,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书脊裸露锁线 ,既体现书籍装订的原始容貌,又使读者翻阅舒展便于临帖。内文版式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和粗细不同的线条,左右细线,上下粗线与书法并置,形成奔放与平静、动与静的视觉平衡。

我国新锐设计师广煜为传统水墨画家常进设计的画册《常进》(图2),设计师不是简单的对原有传统装帧模式的照搬,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线装书籍形式与作者的名字进行重组同构,形成了具有特征的视觉语言。这样,既解决了装订问题又实现了封面设计。封面中大量的空白,表达了画家作品的传统、高雅以及纯净空灵。新颖的线装形式与封面的空白配合,使书籍看上去简洁、卓尔不群。

还有很多优秀的书籍经典之作,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两个实例窥一斑可见全豹,传统装帧艺术是当代书籍设计创作的源泉和基石,要深入研究我国自己的书籍装帧艺术,继往开来,从中提炼积极的独具我国民族特色的书籍设计语素,将它运用到当代书籍设计创作中,设计出能够代表我国特有气质的书籍,让我国的书籍设计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具备独特魅力和话语权。■

项目来源: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育科研项,课题批准号:JKX1607534

[1] 杨永德,蒋洁.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3]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

Thinking of the Traditional Binding Art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Book Design

LIU Hu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Jingu College,Tianjin 300384,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raditional Chinese book design art in the form of binding materials, binding, binding art culture and combining modern books design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traditional decoration art is the source of modern book design.

traditional; binding; book design

G232.3

:A

:1008-2832(2017)05-0044-03

说明传统装帧艺术是当代书籍设计创作的源泉。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