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

2017-06-01周小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字体传统媒体语境

周小舟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

周小舟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字体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字体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视觉符号,随之成为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广泛汲取传统媒体中字体的设计、创意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语境应用环境的特点,对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创意的要求和衍生形式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凝练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技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新媒体;字体设计;衍生形式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新媒体语境

(一)新媒体及其发展历程

林迅在《新媒体艺术》中解读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针对某个参照系来完成相对性的表述,一般针对事件或技术,所以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表达特点

新媒体语境的表达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新媒体语境的表达模式,二是新媒体的表现技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媒体设计概论》中比较新旧媒体时提出“旧媒体是模拟的,新媒体是数字的。旧媒体是线性的,新媒体是交互的。旧媒体是静态的,新媒体是动态的。”从表现技法的角度而言,从印刷色到光学显示屏,从印刷媒体到数字媒体,新媒体的表达手段和表现技法都发生了变化。从传播学角度来讲,新媒体开创了媒体双向交流的时代,它引领媒体在传播方向上从单项的平衡、不平衡传播模式带入了双向的平衡、不平衡传播模式。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下,所有的新媒体用户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创造者,用户可以跨越任何时间、空间上的障碍,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换。

(三)新媒体语境下对于字体设计的新要求

字体是视觉语言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字体设计是字体通过视觉传达在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效果,决定它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对受众的视觉刺激程度。是视觉传达过程中最重要的表述形式,是最直接、最明确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一,是字体对于其展示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在新媒体形式出现以后,字体设计也不能仅满足于静态平面的展示形式,可以采用运动、流动、闪烁以及添加交互效果来展示。同时,依附于其展示媒体的特点及所展示内容的需要,字体不仅要符合相应品牌、活动或服务的特点,更要根据其传播特点、传播途径、信息受众的不同进行更多形式的表达。

第二,是字体对于其样式的简单化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扁平化图形和扁平化文字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字体样式符号化概念越显突出,新媒体下的字体样式不再是追求复杂的美,而是要逐步达到一种极简的契合。在字体设计的初步阶段,无论是衬线体还是非衬线体字的设计,都可以依附于新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对其形状、大小、颜色、版式等方面进行快速修改和完善。

>图1 Google标志文字的演变

> 图2 CCTV标志文字的演变

> 图3 HTML5网页中字体的动效应用

> 图4 APP界面设计中交互字体的应用

> 图5 苹果操作系统中的“苹方”字体

> 图7 Magic Leap技术中交互界面的字体及版式设计概念图

> 图8 VR界面设计中字体的设计及应用

如图1所示,旧Google标志采用了六色衬线体拉丁文字组成,虽然方便横向阅读,但是修改为非衬线体后,增加了字体的阅读性,提高了字体的识别度。

如图2所示,旧CCTV的标志采用了双线体字体,虽然比较圆润,但是在不同尺寸的显示状态下,识别率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采用新CCTV标识后,颜色更为统一,识别性更高。

由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未来字体设计的趋势,尤其是新媒体语境下的字体设计,更趋向于简单化、简洁化和易识别化。

二、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

新媒体语境下的字体设计,不同于传统字体设计,它是一种时代发展的产物,所以更应该具备时代性和实用性。

(一)动态中的衍生形式

字体设计在传统媒体的应用中,主要目的是将字体进行风格化的变形,使其更加适合于文字的内容,同时引起受众的关注,以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结合字体设计与版式的编排,在二维的媒体上呈现出具有一定视觉张力的字体效果便是字体设计在传统媒体应用中的基本要求。

如图3所示,在新媒体中,视觉表现的载体由传统媒体的纸媒转型成了数字媒体,动态的屏幕要求字体在表达中不能永久性的占据屏幕中的一部分面积固定不动。早期的字体设计便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动画效果将二维平面中设计字体进行简单地动态效果转换。

> 图6 苹果操作系统在弱化文字特效并加强文字阅读性

> 图9 VR游戏交互界面中字体设计及应用

数字媒体的兴起最早是在互联网界面,整体的版式布局、字体的应用依然延续了传统媒体中的形式。随着对于表现技法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字体开始逐渐呈现出其在外形、颜色、亮度等方面的多元素的变化。伴随着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更多的表现形式被挖掘出来,使得字体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

字体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印刷媒体的展示效果、排列形式,动态海报、动态标志中的字体在展示过程中展示出的模拟3D效果、解构、对称、收缩、重复等形式均应用在新媒体之中。除了动态字体在数字屏幕上的呈现形式以外,运用投影、全息屏等光影技术将字体设计成像在空间里的形式也屡见不鲜。这种将平面字体运用在动态平面或空间的形式,不仅加强了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也使受众置身于其中,视觉效果更加真实,受众感受更为有效。

(二)交互中的衍生形式

“‘沟通’‘合作’与‘参与’不仅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是影响审美价值、意义及情感体验质量的关键问题”。基于新媒体技术带来的高互动性传播模式,受众可以逐渐的参与到媒体的互动交流之中,字体设计在交互设计中不仅仅承担了信息传达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了信息引导、互动信息反馈、导航受众继续操作等作用。从技术层面而言,字体设计不再是传统媒体中固定的、单一层次的、艺术效果的设计,还要将字体互动中的效果以及相关链接等功能融合在字体设计之中。

如图4所示,在交互媒体中的字体设计首先要通过与之内容风格相符的字体设计吸引受众的注意,再激发并引导受众按照文字内容、信息进行下一步的互动行为。在此情景之下,字体设计既要保证在传统媒体中字间距、字号、字形等方面的变化统一、秩序节奏等审美要求,也要保证其信息内容的逻辑性、信息功能性、文字识别性、设计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如图5所示,苹果在新的iOS系统中,抛弃原先使用的华文字体,而采用了更加简洁和识别率高的“苹方”字体,目的是为了增强品牌识别度和产品的统一性,这也是未来新媒体语境下字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信息载体可大可小,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到投影屏幕的大面积覆盖。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普遍规格,字体设计在新媒体的交互活动运用之中面临的另一个新问题是如何集中受众的注意力以及如何减轻电子设备对于受众阅读的视觉刺激,确保在符合受众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保证文字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和阅读的时效性。

(三)其他新媒体技术中的衍生形式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字体设计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也变得愈加丰富。字体设计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其应用范围也随之日益扩大,随着载体的种类增多,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传播需求,新媒体在表达形式上不仅只是单一媒体的传播形式,整合媒体、跨界媒体等多媒体组合形式的出现,使传播途径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加完善,但是在新的媒体组合下,字体设计面临的新挑战也随之而来。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并不是摒弃之前的设计原理和美学形式。整合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为设计者设计过程提供了不少便捷的同时也增强了字体的效果。但在应用范围上,字体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如图6所示,苹果系统在字体设计上,一直在做着化繁为简的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字体的阅读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跨界媒体的字体设计不能再满足于传统媒体的二维静态的展现形式,更要根据字体平面形态内的造型解构制作出立体、动态、解构等要求下的多形态设计,以此满足于跨界多渠道媒体的不同需求,其中Magic Leap技术最具代表性。

如图7所示,自2015年底开始,Magic Leap作为一项更新的技术进入了媒体的行列,逐渐走入市场。该技术可以在真实的空间内呈现虚幻的立体裸眼3D效果。该技术打破了以往在二维媒体中极力制造逼真的空间视觉效果,使模拟视觉效果打破了平面的界限,进入到受众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在这种空间模拟立体效果日益成熟的进程中,字体设计也随之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图8所示,空间中的字体设计区别于当下较为普遍的投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D屏幕、全息屏幕等媒体形式,在模拟空间表现的技术中,受众无需借助工具,即可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呈现在身边的语言符号,这要求设计者打破平面上字体设计的思维,建筑更为完善、更为立体的动态的、视觉形式。

除了技术上的学习以外,字体设计更应不仅仅满足于字体之间的对比、版式、节奏及层次关系,更要考虑空间与字体、环境与字体、受众与字体等多方面的形态、交流设计,以及在空间范围内,如何将字体的功能性、展示效果与实体的空间环境、受众需求巧妙的融为一体等问题。如图9所示,让字体设计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仅能够满足较早在传统媒体下的功能,还要在新环境下满足其新的传播功能和新的展示功能。

三、总结

科技高速发展至今,新媒体已经逐渐走向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其传播模式和展示形态日益成熟,但仍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字体设计作为重要的传播视觉符号,要时刻结合新媒体形式将表现形式最大化、极致化。字体设计依托于新媒体的平台上,所面临的挑战是其在视觉上的动态设计以及在传播模式下的互动设计,乃至结合空间感官的综合运用。

今后,新媒体会有着更大、更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会对字体设计提出更多的挑战。但无论新媒体形式如何丰富,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如何多样性,要继续秉承字体设计在传统媒体中所运用的构成要领和造型基础。在继承字体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将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日益发展的媒体形式进行相互结合,力求做到新媒体形式为字体更强的视觉表现而服务,字体的多元化形式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做到最大化。

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依托着新媒体的发展,字体设计的创新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互动更为普及、便捷。字体设计的衍生形式无论在传播形式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是功能性和艺术性并重的一个设计项目,两者只有相辅相容,才能兼收并蓄,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和视觉体验。■

[1] Gelband, Ned. New Dimension in Media Transaction [J]. Marketing & Media Dimension, 1981, 16(6):95.

[2] 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45.

[3] 方艳,胡巍.字体设计概论[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2-3.

[4] Metz, Rachel. Virtual Reality [J].USA.: MIT Technology Review,第118卷,第2期,2015(3-4):28-33.

[5] Byrnes, Nanette. Real Cash [J]. MIT Technology Review. 第119卷,第1期,2015(1-2):66.

[6](英)崔西亚· 奥斯丁, 理查德· 杜思特 等.新媒体设计概论[M].雷倩,徐昊 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0-11.

The Analysis for the Derivative Form of the Font Design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ZHOU Xiao-zhou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The font design can be explained to be an elaborated arrangement fo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ity of visual design. The font, as the important visual symbo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of the effective spread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font design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creative ideas, the passage emphasizing on the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e terms of the design of font, the demand of originality and derivative form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which also integrate the factor of apply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is for condensing the technique about the design of font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reading information.

new media; font design; derivative form

J0-J5

:A

:1008-2832(2017)05-0036-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字体传统媒体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字体的产生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跟踪导练(三)2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组合字体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