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考察

2017-05-31王奕婷苏翠芳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继承比较

王奕婷+苏翠芳

摘要: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韩国江陵端午祭作为韩国地区性的传统祭祀节日,在传入韩国之后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江陵一代的文化特色。这两个节日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分离。本文从历史起源、节日庆祝方式以及两国传承的差异性来比较两国端午节的异同,同时提出关于中国的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下去的建议。文章认为,在文化上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更好地促进两国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端午节 江陵端午祭 比较 继承

中图分类号:K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15-0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与邻国一直有着相依互存的关系。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与朝鲜半岛紧密相连,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中韩两国在传统文化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化之间的摩擦与误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2004韩国江陵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这就是文化之间的摩擦与误解的鲜明例子。

我们小组从历史渊源、传承差异性和祭祀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中韩两国端午节日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一、历史渊源

从历史渊源来说,中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最明显的共同点是:传统上,中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都是在阴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为什么都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呢?除了我们所知的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中国传播过去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韩两国自古都看重奇数相遇的习俗,因此五月五日这一天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把这个日子定为一个重大节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中韩两国端午祭从历史渊源来说,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中韩两国端午祭历史来源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端午节是因祭祀而生,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则是由中国传入的。也就是说中国是端午节的起源国,韩国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

关于中国的端午节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最早的一种说法就是,在早期的中国社会,五月被称为“恶月”。也就是说,五月在老百姓的眼中是一个不吉利的月份,五月五日是一个“恶日”。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为了驱邪辟邪,都会去山中采集药草,这样的活动传承久了,就出现了“药市”这个活动。即在旧时,五月五日这一天会有一个被称为“药市”的活动,人们在“药市”中采购需要的药品。中国民间流传关于端午节的来源除了“药市”之外,还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祭祀伍子胥,邯郸淳《曹娥碑》中提及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祭奠伍子胥。二说是为了纪念曹娥。据《会稽典录》记载:“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为了纪念曹娥,端午节这一天又称“女儿节”。其中被老百姓普遍认可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出答复屈原招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竞渡,乃以俗也。”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纷纷驾起渔舟,赶往落水地点打捞抢救,并向江中抛洒竹筒饭和麦面,以防鱼虾、蛟龙吞食屈原的身体。《续齐谐记》中还这样记载:“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色丝,遗风也。”粽子由此而生。而将渔舟装扮成龙的样子则是为了吓唬江中的鱼虾,让它们不靠近渔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竹筒麦面等是為了祭祀江中的蛟龙(也称为“龙王”),希望龙王不要吞噬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不管是祭祀谁,这个节日的起源本身就带有一种祭祀的色彩。

朝鲜半岛与中国国土接壤,在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王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时承认其国,历史上称为“箕子朝鲜”。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那端午节又是什么时候引入朝鲜的呢?据《东国岁时记》记载,韩国风俗有“按汉制”一说。也就是说,在古时,作为中国附属国的韩国,韩国的端午节是按照中国的端午节引入的,即韩国的端午节日活动从汉朝开始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的习俗来进行。“入乡随俗”,被引进韩国之后的端午节虽然承袭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但是为了更好地让端午节在韩国这片崭新的国土生根发芽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也随之改变。在韩国的不同地区,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的说法也就不一样了。据韩国非物质文化官方网站上展示,在古时江陵一带,关于江陵端午节最早的记载,源于在江陵出生的许钧。江陵端午节当时祭祀的对象是朝鲜三国时代统一了三国的金庾信将军。出生于新罗时期的金庾信将军自幼在溟洲,在江陵南部的禅智寺任职时铸得名剑一把,一举统一了高句丽和百济,死后被奉为大关岭山神,守护当地的百姓。据说在壬辰倭乱的时候,敌军以为树立在大关岭的松树是士兵,就不敢贸然侵犯。于是人们就将五月五日这一天定为祭祀大关岭山神的日子。还有一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城隍神的故事。《大关岭国师城隍神》中记录到:相传古时候一个有钱人家的闺女去石泉打水,饮了一瓢映着太阳倒影的水,不久就产下一子。但是家人将未婚便生子视为耻辱,就将小孩弃至后山鹤岩下。数日后生母去探望,以为孩子早已死去,没想到看见鹤正在抚养孩子,她以孩子是天赐之子为由,抱回家中。数年后孩子成为国师,回故乡后建立“神福寺”。据说至今国师的浮屠仍在此处,现在尚存的崛山寺也是他所建的庙宇。人们在他死后将其奉为守护江陵地区的“国师城隍神”。所以在端午祭这一天,人们也会祭祀城隍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端午节祭祀的是先驱与龙王,缅怀先驱们高尚的人格品质,祭祀的是人。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为了祭祀山神,不管是大关岭山神金庾信将军还是国师城隍神,他们本身都是神话的人物,在民间享有崇高的地位,为人民所敬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之处,即是中国的端午节带有早期的祭祀色彩,而韩国的江陵端午节则带有很强烈的巫俗色彩。

二、祭祀方式

在中国,虽说南北有着文化差异,但是总体上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习俗。有些地方还有小孩佩戴香囊、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以求平安的习俗;南方的某些地方还会祭祀龙王,在端午节的龙舟上抽下龙王的胡须绑在手腕上祈求平安的做法。中国端午节的祭祀活动时间一般比较短,正式的活动时间只有五月五日一天,但水源河流多的地方,会用赛龙舟的方式庆祝端午节,一般持续半个月。

相比之下,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举行活动的时间比较长,祭祀和活动的方式也比较多。一般来说,江陵端午祭是从阴历的五月三日到七日,为期5天的时间,有的地方甚至从四月十五日便开始准备端午祭,一直到五月七日这一天,将近一个多月。在古时,韩国传统端午节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京乡各地共享茶礼;妇女饮用菖蒲水,用菖蒲水洗发,用菖蒲露化妆,用菖蒲水洗面沐浴,用菖蒲根做发簪,化“端午妆”;除此之外,还有喝益母草汁,煮白草来祛病的习俗;大多数地方都会吃艾子糕或车轮饼;很多人还会备带餐点,与家人聚集在菖蒲繁茂的水边饮水、荡秋千;某些地区还会进行壮士角力比赛;君臣间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也是主要的庆祝形式;达官贵人们,例如士大夫会将朱砂天中赤符、端午符等贴在门上祈愿平安等。

上文已提到,据《东国岁时记》记载,韩国风俗有“按汉制”一说,也就是说,韩国江陵端午节的祭祀方式与中国的端午节的祭祀方式有着一致性,即无论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活动方式有多么丰富多彩,多么与众不同,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的祭祀方式中找到根据。就拿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时候妇女的传统来说:在江陵端午祭这一天,韩国的妇女要饮用菖蒲水、用菖蒲水洗发和用菖蒲露化妆,洗面沐浴“端午妆”,用菖蒲根做发簪等,这些皆是由于中国旧时的“菖蒲”有驱邪之意。虽然说韩国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江陵一带将江陵端午祭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不仅被接纳,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有丰富意义的节日。

江陵端午祭的庆祝方式,按照流程可以分为“迎神祭”和“酿神酒”两种庆祝方式。前者庆祝的时间比较短,从“迎神祭”到“送神祭”,大概20多天;后者庆祝的时间就相当长了,有一个多月左右。在庆典,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会参与,是一种官民合一的庆典活动。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在古时也被称为“部落祭”,具有传承文化、辟邪求福的作用,同时还有着陶冶民众性情,防止各种族群间的分裂,来实现统一社会的目的。这也是江陵端午节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贺学君先生从韩国考察带回来的《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以江陵端午祭为例》文中,详细地介绍了韩国的19种代表性的祭仪,如不净巫祭,大关岭城隍巫祭等。在这些传统庆典活动之中,有一套端午祭的祭祀方式——大型的巫术祭仪。这个祭典有着一整套相当繁琐的祭祀方式,其中包括官奴假面舞、歌谣、农乐竞乐等。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端午节是由祭祀庆典转变为节日庆典,而韩国的祭祀活动则是由中国传入,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逐渐转变为节日庆典。

三、传承差异性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改变。从最初的祭祀屈原或者供奉水中神獸为主要目的的祭祀活动,不断演变成为龙舟竞赛、吃粽子的习俗;从人们最初驱邪避邪的目的演变成现在的庆典活动。此外,中国的端午节中的龙舟竞赛也不断地国际化,政府方面也在努力推动端午节的发展,如投入资金举办区域性的龙舟竞赛,并允许艺人融入这个市场,用创意推动端午节节庆活动的发展。

相对于中国端午节的商业化,韩国政府更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并希望传统文化的庆祝方式能够一直维持原始的方式。如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最好的体现。在江陵端午祭的祭祀活动中,主持庆典的人多为世袭,也就是说,用世袭的方法让这些活动的祭祀方法及意义能够更好更稳定地传承。而韩国政府对于江陵端午祭的资金扶持,则是给予拥有传统技术的艺人们相对应的资金补贴,并鼓励人们积极地去学习这一传统庆典的庆祝方式。韩国政府的这一做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江陵端午祭的稳定发展,这是十分值得我国思考和借鉴的。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与韩国在对于传统节日保护方面,都是在努力维护本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相对来说,韩国政府比中国政府更加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同时也更加注重传统节日的意义以及参与活动艺人的专业程度,而我国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逐渐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商业化。

那么,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对我国来说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我认为,首先是政府的支持。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在网上发表感言趋于流行,相信不少人在社交论坛上发表感言:“传统节日的味道真的是越来越淡了。”是的,近年来人们热衷于西方的外来节日,对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重视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作为中国三大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更需要由我们来好好保护。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觉得政府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溯根活动,鼓励人们主动深入地参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来达到了解我们传统节日的目的,逐渐地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节日恢复以往的光芒,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当然,在用活动鼓励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而不是商业化我们的节日。

其次,我认为有一个很好的做法,那就是申遗。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事例,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保护传统节日的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申遗。我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其中丰富的寓意都是优势,我们可以通过申遗来向世界展示我国瑰丽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倘若我国端午节能够申遗成功,不仅是国人,国际友人也将会进一步关注我国的端午节。申遗成功,不仅能推动我国的端午节走向国际化,也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端午节。

还有一个重要的保护方法,那就是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有创造性。这个做法是中国政府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的。比如龙舟竞赛不再局限于小城小县,为龙舟竞赛制定一整套的比赛赛制,然后将其推广至省级的比赛,甚至是国际级别的比赛,这是我国在保护传统文化中一个有利于端午节稳定发展的措施。粽子也是我国端午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我们可以举行从县、市、省再到国家级别的粽子制作大赛,通过大赛的形式让大家体验到各地方粽子的特色,了解其中的不同,品味各地域粽子的美味,开阔民众的视野,使国内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学习,让我们的端午节更具有活力,同时这也是让我国的粽子更好地走进日常生活,更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发展为创新制造动力。只有不断地将我国的传统节日与时代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韩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文化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过程。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保护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增添光彩,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杰.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94-99.

[2]王鹏.中韩端午节俗异同考[J].东疆学刊,2009(4):7-12.

[3]黄榴丹.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

[4]宋洋,郭德刚.由“端午节申遗”谈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保护[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88-190.

[5]杨琳曦.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1):99-10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继承比较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