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研究

2017-05-30邓国军崔坤杰

知与行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基层干部

邓国军 崔坤杰

[摘要]科学认知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落实的前提。基层干部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认知水平是影响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因素。调研数据显示,基层干部比较关注京津冀协同發展,从政治上高度认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缺乏深度认知,对政策内容不完全了解,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症结难点把握较准,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难较大,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缺乏举措和思路,寄希望于高层领导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希望上级能有大手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为基层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详细方案。基层领导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符合干部对政策认知的水平,对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大政策、大战略、大方向能够高度认同,都能从政治上把握要求,但具体落实上的专业性、详细了解不够。为提高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水平,需要转变观念,增强主动精神,克服“等靠推”的思想;加大培训、提高认知,通过政策宣传、舆论熏陶、理论教育,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提高认知水平;明确责任、积极落实,使基层干部能够知行合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键词]基层干部;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

[中图分类号]D267.5;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0-0042-04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解决北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紧张问题,有利于建设和谐宜居的世界一流城市;有利于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关键。基层干部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是基层干部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干部的认知、行动的执行力是影响落实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因素。“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科学认知是落实决策部署的前提。对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综合调查。课题组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委办局领导干部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72.1%,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调查对象涉及基层干部范围、层级比较广泛,有来自乡镇街道的,也有机关委办局的;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也有基层办事员。具体情况是:性别比例分布均衡,男性47人、占比46.5%,女性54人、占比53.5%;年龄相对年轻;学历层次比较高,大学专科5人、大学本科82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人;行政级别分布较合理,科员23人、副科级16人、正科级42人、副处级及以上20人;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岗位从事综合管理岗位,共有55人,党建政工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分别有17人、15人、14人。调查问卷设计主要是从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认知情况,协同发展的意义、目标、难点、路径以及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几个方面而进行的。

二、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现状

调查可从存在的问题和捕捉积极因素两个方面入手,以此方法来全面而立体地研判认知的全貌。

(一)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度较高,但缺乏深度学习

某区基层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意识,能够从大局出发,从政治话语中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比较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情况;而且能够从政治上高度认同,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行动上表示愿意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吗?”的调查中,50.5%的人非常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47.5%的人表示有时关注,只有2%的人不关注。但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认知还比较模糊,缺乏深度的了解。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不清楚,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座谈会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七大要求不明了。对中央和上级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政策内容不是非常清楚,许多基层干部没有从落实工作的角度来认真地阅读相关文件内容,认为与工作关联性不大,没有具体的落实任务就造成基层干部没有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内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不了解,只有6.9%的人认真阅读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材料,35.6%的人听过相关讲座,45.5%的人看过相关新闻,11.9%的人不了解。对《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也是不甚清楚,7.9%的人认真阅读过相关材料,46.5%的人是看过相关新闻,28.7%的人听过相关讲座,15.8%的人不了解。

(二)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景乐观,但认为推动落实困难比较大

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協同发展未来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认为通过系列的强有力的举措会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会是仅停留在理论设想和政策文本的描述,而是会落到实处。29.7%的人非常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景,51.5%的人比较看好,17.8%的人认为未来发展前景一般,只有1%的人不看好;基层领导干部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城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在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否会使京津冀地区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吗?”的调查中,37.6%的人认为会,50.5%的人认为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8.9%的人认为影响不大,只有3%的人认为不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会有效缓解北京市‘大城市病吗?”40.6%的人认为会缓解,47.5%的人认为部分会缓解,只有11.9%人认为不会缓解。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69.3%的人认为会缓解北京市公共资源紧张问题,66.3%的人认为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62.4%人认为会有效地抑制人口膨胀,61.4%人认为会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对高房价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不可能解决。基层领导干部也认为,协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难比较大,需要解决的难题比较多,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社会政策的协同发展难度较大。

(三)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内容不完全了解

基层领导干部虽然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多限于浅层次和感官性的认识,主动收集相关信息、研究相关问题的人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政策内容不完全了解。“您主动收集、阅读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资料吗?”5.9%的人会经常收集阅读资料,35.6%的人有时,36.6%的人偶尔会,21.8%的人从来没有收集阅读相关资料。一些基层干部不了解京津冀三地功能地位,有的人甚至对首都核心功能都不甚明白。9.9%的人完全不知道首都核心功能,72.3%的人部分了解首都核心功能,只有17.8%的人完全了解,对哪些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更是不甚清楚。如“高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外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吗?”57.4%的人认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4.8%的人认为不是,17.8%的说不清楚。53.5%的人不知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突破领域环节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知道,有40%的人不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重点突破领域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对《北京市新增产业限制和禁止目录》(2014、2015)了解的人更少,只有12.9%的人了解,38.6%的人听说过,48.5%的人没听说。

(四)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症结难点把握较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是国家新的战略部署,但京津冀三地推进落实协同发展困难比较多。在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迟缓的原因?”调查中,有81.2%人认为是地区利益约束,59.4%人认为是地区发展差距巨大,三地的社会公共服务、医疗教育水平明显不同,46.5%的人认为区域功能定位不明确,29.7%的人认为是三地政治地位不同。什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与上面的调查结果非常吻合,43.6%的人认为是地区利益约束,42.6%的人认为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5.9%的人认为是政治地位不同。66.3%的基层干部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主要是行政力量太强,市场培育不足,27.7%的人认为说不清楚,5.9%不赞同这种观点。

(五)基层干部寄希望高层领导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层干部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自上而下地推动,需要领导者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做好顶层设计,以强有力的制度推进产业对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提升区域城市化一体化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强动力是什么?”49.5%的人認为最强动力是国家领导推动的,41.6%的人认为是三地协同合作,6.9%的人认为是市场驱动,2%的人认为需要基层改革试点先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哪些?”80.2%的人认为有国家高层推动,63.4%的人认为是三地有共同的利益诉求,51.5%的人认为是区域资源丰富,50.5%的人认为是近来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具有成功的经验,48.5%的人认为是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

(六)基层干部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缺乏举措

基层干部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知要做什么,也不知怎么去做。“目前基层干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状态是?”51.5%的人认为是观望、等待政策;22.8%的人是茫然,不知所为;也有25.7%的人积极创新落实。“您曾想过利用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吗?”34.7%的人没有想过,33.7%的人不清楚相关政策,31.6%人想过利用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基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主要依靠?”74.3%的人认为要领导推动,53.5%的人认为是制度约束,50.5%的人认为需要利益驱动,37%的人认为要教育引导,只有29.7%人选择考核推动。基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确实存在许多难点,有57.4%的人就认为是政策不清,49.5%认为是层级较低、资源比较缺乏,38.6%的人认为是沟通困难,37.6%的人认为是重视不够。

(七)基层干部期望本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大作为

许多领导都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对本地区发展有影响。56.6%的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对本地区影响较大,37.6%的人认为有一点影响,只有5.9%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基层干部清醒地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本地区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37.6%的人认为机遇更多,22.8%认为挑战更多,32.7%认为两者相当,4%的人认为不确定。58.4%的基层干部期望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较大地改善本地区的交通现状,使交通更加便捷;47.5%的人期望能够引进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百姓收入水平,42.6%的人期望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37.6%的人期望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80.2%的人期望本地区能够在生态环保方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示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53.5%的人期望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做点贡献,45.5%的人期望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

综上所述,基层干部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戰略,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举措。基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期望较高。但是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识不系统、不深刻、不全面,对中央精神要求领会不深刻、对上级政策深入学习不足,对照问题、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有效学习不足,推动上级决策部署的主动性、探索性精神不足,存在依靠上级、等待政策的心态,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提高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的思考

影响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宣传教育不足等外在因素影响;既有区位因素影响,本地区亟须解决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问题、承担的具体任务比较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紧迫性不强;也受岗位因素、个人利益因素影响,学习认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是工作岗位规定动作,与工作要求、个人发展关联性不强,基层领导干部更多的是落实具体的政策要求,当工作没有规定性要求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硬指标时,基层领导干部就停留于浅层次的认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是概念性认知,缺乏深层次的把握。当前,为提高基层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水平,需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加大培训、提高认知;明确责任,积极推动落实。

(一)转变观念,增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动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重大战略需要落实,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增强主动精神,克服“等靠推”的思想。

1.基层干部要有主动参与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依靠顶层设计、做好规划,也需要基层具有主动参与精神,自觉地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学习和运用中央的精神,以京津冀一体化的思维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2.基层干部要有主动担责的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依靠领导推动、协调各方,也需要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推动,不能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不知所措,茫然不知。

3.基层领导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依靠上级送政策,更需要基层主动学习中央精神,把握上级政策内容,主动与上级或相关部门对接,了解相关具体政策要求。需要基层干部原原本本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和市委相关文件内容;还要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学习领导和理论专家的要求和政策建议。要从讲话精神、政策文件、理论解读中,学出自信、学出方法、学出思路,增强干事创业的底蕴和能力。

(二)加大培训,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刻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也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发展路径,北京市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文件,对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需要把中央和市委的相关精神宣传到基层,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阐释解读,形成舆论、凝聚共识、增强动力。

1.加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好中央精神和重要政策,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策把握能力。

2.加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教育力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科学指导。要邀请相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科学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政策概念任务。

3.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课堂。党校、行政学院应该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课程列入干部培训必修课程,明确每个班次学习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大纲,而不能仅仅是应景式、临时性的课程安排。

(三)明确责任,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到实处

提高基层干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落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口号和文件上,更应落实在行动上。从区委到各职能部门,应该要具体明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任务和相关要求,增强推动决策部署的外在約束力。各级领导干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应具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要善于运用协同发展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来推动工作,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认识。因此,各級领导干部对于已经形成共识、思路已经清晰、易于操作的项目要积极地推进,要在推动实践中形成工作经验和协调机制,增强地方沟通和协同发展能力;要积极研究政策,完善工作思路,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业绩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增分项目,使各级领导干部有动力去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创新性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小结

通过对某京郊部分基层领导的调查,发现了基层领导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同度较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发现了基层领导认知受工作岗位、区位因素等影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了解不清、上级精神要求把握不透、理论认知还需进一步提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认知水平,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联系工作实际,在促进工作发展过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要转变观念,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切实推动基层干部知行合一,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地方经验。

[参考文献]

[1]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5).

[3]赵弘.北京大城市病治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4,(3).

[4]柳天恩.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5,(4).

[5]连玉明.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

[6]张可云,蔡之兵.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J].河北学刊,2014,(6).

〔责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知基层干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