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2017-05-30李潇徐广才王嬴

台湾农业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启示

李潇 徐广才 王嬴

摘 要:近年来,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与良好的运营模式,对北京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此,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经验,探讨其对对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并从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强化政策设计、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区、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加大两岸休闲农业合作、加大休闲农业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促进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特点;启示;台湾;北京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2-0001-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aiwa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forming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good business models,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ti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Therefore,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aiwan were summed up to explore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design, planning scientifically 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area,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enhancing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rossstrait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the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h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s; enlightenment; Taiwan; Beijing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1-2];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3]。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随后在欧美国家发展[4]。在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休闲农业是最典型的乡村旅游,它侧重于乡村地域发展有关农业旅游的活动[5],具有一定的发展经验。近年来,大陆地区休闲农业的迅猛发展,树建了一定风格,海峡两岸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随着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休闲农业进入了发展机遇期。北京作为大陆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创收偏低,创新程度弱等。为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推进北京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本文实地调研了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总结分析台湾休闲农业特点与发展经验,并对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1 台湾休闲农业的现状

1.1 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推进,我国台湾不断吸收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发展休闲农业[6]。台湾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场农园、教育农园等。60年代末,由农民开放成熟期果园,逐渐形成观光果园。1980年台北市木栅区指南里创设“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先例,标志着台湾休闲农业的正式开始[7]。随后,茶园、菜园、花园、牧场、渔场等类型农园也相继向市场开放。这一时期,观光园区开始配备观光游客所需的简单服务设施,逐步向内容更加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

90年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台湾休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出现了包括森林游乐区、乡村旅游、休闲农场、自助农园、昆虫馆等,能提供采摘、垂钓、品茗、住宿、度假等多种休闲活动[8]。1992台湾公布施行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为休闲农业制定法令依据。1996年《休闲农业法》的修正和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的颁布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的规范性,确保了经营方向的正确性[9]。随后,台湾农业与观光旅游行政部门对休闲农业发展制订的相关的建设与评定标准,实现了台湾休闲农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台湾农业总体上进入了农游合一发展的阶段。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性产业,而是通过不断拓展功能、丰富形态、优化结构,成为聚集了食品生產、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教育交流等功能的复合型产业,使台湾农业的非农效益超越了直接销售农产品的收益。

1.2 发展现状

根据自然环境基础和地方文化属性,经“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许可制定设立的休闲农业区,共计71处(许可编号为No.78),各区之间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台湾有许可证的休闲农业园区共320家,包括台北市20家、台中市24家、台南市10家、高雄市16家、基隆市6家、新竹市14家、宜兰县45家、桃园县13家、苗栗县62家、彰化县22家、南投县35家、云林县8家、嘉义县8家、屏东县31家、台东县4家、花莲县2家,广泛分布于台湾各区县[10]。

台湾民宿的发展也日渐成熟,“观光行政咨询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台湾合法民宿总计已达到6802家,共拥有房间数27518间,经营人数7779人[11]。

2 台湾休闲农业的主要特点

2.1 有“四生三育”的发展理念

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领域的从业者普遍具有“四生三育”的发展理念。“四生”即生产、生态、生活和生命;“三育”为培育、保育和教育[12]。生产、生态、生活是传统意义上对农业的理念,而今农业关注的焦点提升到生命层次,包含了利用生命科学的技术和理念,解决农业食品安全等生命攸关的问题。培育,包括产品培育、企业培育、经营者的培育;保育,着重于生态的保育;教育,主要指重视食农、事农,对国民进行农业教育,通过不断拓展农业的教育功能,丰富农业的形态,提升农业的社会价值[13]。

2.2 有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

长期以来,台湾农业深耕地方文化,极大地推进了乡村旅游与多元乡村文化的融合,为农业休闲、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萌生出丰富的文化创意;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了形态各异、富有品味的文化体验。会讲故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台湾农业文化给人的直观体验,体现出了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台湾农业的深厚底蕴。

2.3 对农业高远的价值追求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多种多样的经营,时时处处体现了对农业高远的价值追求,表现在培育新的农民精神、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升农民福祉;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传承传统农耕文化,促进农村社会改良;提升国民的环境意识、唤起公众对乡村环境的认知与热爱、保护自然文化资源;提供田园体验机会、疏解压力促进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4]。

3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

台湾农民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用心打造一个又一个精品的节点,极大开拓了产品产业链。台湾农业在发展进程中,重视从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与扩展。对台湾休闲农业从业者而言,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产业间有机的交叉渗透。产业链延伸也不是单纯的加工,而是由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而形成的高端特色的产业链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台湾农业重视产业创新与开发,往往围绕群体生活需求或某一特点农产品,开发出多品系的关联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3.2 开展整合营销,推进区域产业发展

台湾乡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别出心裁,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求新求特,更在于乡村旅游从业者都能坚持差异化发展的理念。每一个经营业者绞尽脑汁探索异于他人的发展思路,极力避免重复的建设和无序的低效竞争。在经营中,业者坚守自身业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展整合营销,联合开展宣传,集中打造区域化的乡村旅游;园区也乐于将周边的民宿或景区介绍给其他的游客,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或多赢的局面,促进了整个地区产业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发展。

3.3 人本化旅游营销,发展生动化乡村旅游

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化、讲生态等叙事方式,将游客引导至其经营理念之下,唤起游客的认同感,进而开展成功的感动营销。桃米休闲农业区三茅屋民宿的主人廖永坤,将人与自然作为命运共同体,为了保证树木的生长和游客的最佳观赏角度,放弃建造三层木屋,改建两层木屋,使民俗与自然融合,尽管短期利益受损,但获得了游客的感动和长久的收益。宜兰县香格里拉农场董事长张清来,为游客宣讲其“兴农六论”,认为农民是最好的教育家、农村是最好的教育基地,宣传让都市人接受乡村文化的再教育。这些业者往往用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让游客对农民有所感动、对农业获得感知、对农村产生感悟。

3.4 注重创意开发设计,打造独特休闲农业产品

创意化的产品是休闲农业成功的核心载体。台湾休闲农业专家邱涌忠教授认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在创意,创意体现在休闲农业题材的发掘和塑造上[15]。台湾农业发展中重视产品的开发,大多数园区都坚持做自己的产品,守护自有的核心产品,以此来呈现独特的乡村旅游印象。香草能量花园的经营者认为,农场的魅力在于呈现独特的东西,展示自己的感悟。因此,农场最首要的是做自己的产品,而且要与市场上一般化的产品相区隔,培育自有核心品质,形成差异化产品。

3.5 建立多元完善的辅导机制,形成高效发展的协同社群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产—官—学”的协同发展。以台湾乡村旅游协会为例,该协会由“行政院”“农委会”“交通部观光局”等机构,联合台湾民宿协会、茶文化推广协会、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等23家行业协会,台湾大学、亚洲大学、辅仁大学、台东大学等46家学术单位,台一农场等86家产业单位共同组成,会员单位达到158家。协会提供了市场分析开发、产业咨询辅导、旅游政策论述、产品开发行销、旅游行程规划、专案规划策划等核心职能。产官学“三界合一”,协会围绕业界发展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辅导。桃米休闲农业区是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会员单位,协会为该休闲农业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2000年以来,每年组织专业学者开展培训,针对社区成员的差异,分类进行社区教育,培训经营者专长,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引导当地人和回乡青年在实践中学习进阶,在发展中领悟创新,一砖一瓦营造生活,一点一滴追求梦想,长期开展的社区教育,形成了“产—官—学”的协同社群,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4 對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4.1 启示

4.1.1 积极开展生态宜居社区营造 农业的发展始终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休闲农业,有利于建立宜居的社区环境[16]。在北京,经过多年的建设,乡村环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相比于都市群体的休闲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北京郊区要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友好型、负责任的土地开发与经营策略,促进乡村社区的永续发展;要坚持环境逻辑,培育乡村生态多样化,积极推进乡村社区的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与文化营造,进一步加强本土元素的融入,强化乡村的田园气息、传统风貌、乡村精神家园的地位,使乡村真正成为乡愁的归宿[17]。

4.1.2 培育高水平乡村旅游经营者 实现休闲农业产业价值,需要一大批富有能力的经营管理者。目前,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还缺乏较为专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急需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者。一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吸引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进入农场、进入农业园区,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要吸引青年返乡,着重吸引具有城市生活经验的青年人返乡,共同推动乡村休闲管理事业的建设。

4.1.3 构建全方位的发展多元化社群 多元化社群的发展对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目前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资源,但是尚未形成协力推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局面。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辅导支持群落的建设,围绕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产业一线等相关业内主体,建立公益性的辅导支持机构、设置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机构运转协同推进机制,亦可由专门的大学设置相关学院,长期持续对接休闲农场,提供发展辅导,对休闲农业区域和园区的发展规划、产品设计、创意开发等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全面的辅导,以推进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

4.1.4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应用 晁阳绿能农业园区,依托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光照资源,发展光伏发电,发电厂区下部种植喜阴的蕨类蔬菜,实现了立体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发展光伏农业的同时,开发了特种动物——蟋蟀的养殖与加工,形成了农业科普、体验、文化、休闲一体的光伏农业园区,实现了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结合北京地区,延庆县的部分乡镇也在有意借鉴绿能农业园区的经验发展光伏农业,带动农业科普与观光休闲,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北京要发展“高精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加强新技术应用,要充分考虑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手段,结合郊区农村的发展需求,强化示范带动功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4.2 建议

4.2.1 着力丰富休闲农业内涵 依据北京各区县休闲农业园区特点,挖掘其深度内涵,延伸产品的发展维度。结合与主题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研究机构横向融合。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形成科技含量、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休闲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渗透交互,实现业务创新,形成与农村民俗文化、节庆习俗、文艺表演和会展服务等结合,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的休闲农业非物质生产领域[18]。达到纵向延伸,进行产品项目内容的合作,开发出关联产品,进而拓宽产品横纵面,提高产品内容的丰富性,延长产品产业链,打造出系列化的农产品品类。

4.2.2 强化休闲农业发展政策设计 进一步明确休闲农业的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搭建与行业相对应的多元辅助机构,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做好区域计划,落实发展模式与相应政策扶助工作。对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定的税息减免;对由粗放型产业升级转型为精细型、环保友好型、高新技术型、文化内涵型等休闲农业微小型企业进行对应功能机构人才服务[19]。

4.2.3 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区 休闲农业的发展依赖于特色的培育和个性化的凸显。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有区域的意识。结合各区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资源特征,划分出若干休闲农业地理区,进行差异性与互补性相协同发展。每个区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规划,因地制宜,明确域内开发的线路节点,合理利用原有资源,把当地的元素有机地融入当中,每个节点和景区都要有自身核心功能和特色产品,不过度开发和建设,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引进高层次专家、研究学者为规划出谋划策,同时设标征集产业设计,产品开发,营销项目等方案,完善规划内容。

4.2.4 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升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北京市休闲农业要通过培育特色、打造品牌以促进轉型升级。根据北京不同区县不同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农业休闲区,据此进行产品定位,以避免产品内容的趋同性。同时,监测各区县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状况,对打着简单“回归自然”口号[20]、层次较低的休闲农业项目,如田圃果园的观光与采摘、池塘垂钓等,要进行产业辅助,帮助小型休闲园与初级农家乐建立自有的项目内容,并结合周边资源,帮助其升级企业竞争力。

4.2.5 加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 台湾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北京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北京郊区具有优美的生态、丰富的资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且郊区许多村镇也纷纷表示要探索途径吸引台湾农业园区到北京拓展业务,发展休闲农业。在两岸交流合作的趋势推动下,房山区长阳镇已经引进了台商资本,用台湾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兴建现代农业园区。未来,北京市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两岸农业合作,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北京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实现互惠双赢。

4.2.6 加大休闲农业宣传推介 科技的不断升级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获取讯息的方式更是花样繁出。为此,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者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产业的运作,应广开大门利用各类信息传递平台如网站、平面广告、视频、微信运营号、APP等把产品推出去,挖掘各种各样的文化,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开展积极主动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营销。

参考文献:

[1]史亚军,秦远好. 休闲农业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范水生,朱朝枝.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 东南学术,2011(2):74-80.

[3]陈红武,邹志荣. 休闲农业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张建华. 试论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76-80.

[5]杜函函,于蕾,孟柱.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及其借鉴意义启示[J]. 绿色科技,2013(4):284-286.

[6]邱涌忠. 农金岁月三十八[M]. 台北:东莹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08.

[7]詹玲,冯献.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J]. 台湾农业探索,2009(3):48-50.

[8]张健.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 中国农学通报,2011(11):288-291.

[9]邱涌忠. 休闲农业经营学:第三版[M]. 台北:茂昌图书有限公司,2005.

[10]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EB/OL]. https://www.taiwanfarm.com.tw/?page_id=24868.

[11]台湾观光行政咨询系统[EB/OL]. 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statistic/20160906/85984a38-39d4-42d8-8e15-ba03aa2bdef8.xls.

[12]段兆麟. 休闲农业体验的观点[M]. 台北:华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3.

[13]段兆麟. 休闲农场经营管理——农企业观点[M]. 台北:华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

[14]林诗音. 台湾的休闲农业[M]. 台北:远足文化出版,2005.

[15]吴人韦,凌诗佳. 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启示[J]. 臺湾农业探索,2006(3):32-35.

[16]DAVIS CARLTON GEORG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Glob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1995,27(1):21-34.

[17]RACY BERNO. Tourism and agriculture:New geographies of consumption,production and rural restructuring[M]. Routledge,2011.

[18]何忠伟,曹暕.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 北京农业,2015(19):18-21.

[19]BAOHUA SUN. O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echnology Needs and Policy[J]. Science &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14,21(7):572-573.

[20]文学艳,史亚军. 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25):10-11.

猜你喜欢

台湾休闲农业启示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