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彩调演员剧目主题意识的培养

2017-05-30黄芬

歌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彩调主题培养

黄芬

[摘 要]演员不只是为“演”而演,而是要使自己的表演服务于主题的需要。演员的使命便是运用唱、念、做、舞的功夫,赋予剧作以符合时代主题的生命与活力。彩调演员要把这样的角色创造出来,除了认真理解剧本和研究有关材料之外,还要专门去体验有关的生活。一名优秀的演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夫,不能有自己的“短板”。彩调剧的发展要进一步创新管理,完善机制,让演员学有目标、演有舞台,让演员在市场中经受考验,不断成长。

[关键词]彩调;主题;意识;培养

主题是彩调的灵魂。彩调的每个剧目都会向人们阐明一种思想和道理,它是贯穿全剧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整个戏的核心。好的彩调剧目都因其鲜明的主题而得以长演不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演员是连接剧目和观众的纽带,在彩调表演中,演员通过生动的形象塑造,推动剧情发展,引导观众在喜、怒、笑、骂中摒弃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即彩调中演员所有的唱、念、做、舞是否贴切主题十分重要。彩调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剧目主题意识,要善于通过深入民间体验生活,不断丰富表演技巧和提升综合素质,使主题意识增强,使表演能真正切合剧目主题的需要,以生动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让彩调这一“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一、彩调演员提高主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提高演员主题意识是彩调剧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

在发展之初,彩调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文化,因满足人们在节庆时希望热闹、狂欢或在祭祀时以此酬谢天地神灵的需要,使其具有了世代延续的顽强生命力。彩调传统剧目中多有一些关于忠孝节义主题的剧目,如《刘三姐》《阿三戏公爷》等等,这些剧目都反映着时代“心声”,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同时彩调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其服装、道具、音乐、舞蹈等也极具欣赏价值。演员的使命便是运用唱、念、做、舞的功夫,赋予剧作以符合时代主题的生命与活力,通过一代又一代演员的不断演绎,这些彩调剧目不但展现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更彰显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主题意识是彩调演员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在戏曲艺术表演的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戏曲演员所塑造的舞台形象,总是闪耀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彩,生动逼真,感人至深。但也常常看到有的演员,练就了各种基本功,甚至还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技巧,但一到舞台上表演,他们所塑造的人物艺术形象却往往不够感人,没有足够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表演上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对生活的认识深浅程度不同;有的是因为性格和爱好上的差异,在表达能力、审美情趣上有差异等等。但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演员本身对剧目主题理解的深浅不同,换一句话来说,演员最终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三)提高主题意识是彩调艺术传承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彩调也得到了较快的發展。2006年,彩调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艺术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绽放出勃勃生机。然而,从总体上说,广西彩调当前的发展还是很艰难的。知道和了解彩调的人越来越少,数百家彩调剧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纷纷解散,仅剩广西戏剧院彩调团等寥寥几家,业余彩调队伍的数量大幅下降,维持艰难。彩调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坚定地对彩调实施“活态保护”的策略。一方面必须强调民族戏曲的原创性、鲜活的舞台性和立体性,认真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一方面,我们必须创作出一批符合这个时代主题的新剧目,培养出一批新的能准确把握剧目主题且善于表演的“全能型”演员。例如新版彩调剧《刘三姐》就去除了旧版彩调剧《刘三姐》中的阶级斗争元素,突出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尊严而斗争”的主题,在编排上又有了很大创新,这是围绕彩调主题进行创新的成功典例。

二、彩调演员剧目主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演员不是为“演”而演的,还要使自己的表演服务于主题的需要。但在实际把握的演出过程中,一些演员却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其除了在纯表演技艺上的修炼完善外,在“戏外”的功夫下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演员缺少生活体验,对剧作主题理解不够深刻

斯坦尼说过“没有真正的创造性的体验也就没有艺术”。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因素,题材、人物、情节等,以及整个的艺术形象,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也是如此。彩调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由于深深扎根于乡村民众之间,又和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彩调演员如果缺少农村生活体验,演戏跟着“感觉”走,没有强烈的主题意识,演出的形式就不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表演就容易落入“假、大、空”的危险境地,难以深入人心。演员是角色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角色本身,创造角色除剧本外,不靠别的,主要靠演员的思想情感体验和形体的体现。因此演员要想塑造出性格鲜明、生动逼真的人物,就得从千姿百态的普通生活中去寻找角色之根,从生活体验中吸取营养,提升自己对各个作品主题的深层次理解。

(二)演员表演不能紧扣主题,对人物刻画不够生动传神

演员只有紧扣剧目的主题进行表演,才能既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又能激发观众把个人生活现实与剧目紧密相联,从而在深刻的剧情主题中获得价值观的认可。而在现实中,有些演员只是一味追求布景滑稽可笑,剧情荒诞不经,表演造作肤浅,没有深度,背台词好像照书朗读一样生硬,这样怎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呢?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始终都是通过感觉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所以,要塑造好一个人物,演员必须钻到角色的灵魂中去,真切地体验和感受角色此时此刻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一些演员往往认为只要背熟了台词,记住了动作,就能很好地表演,这是十分可笑的。这样的表演不管怎么装腔作势都是虚假的,观众是不会认可的。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我地、全身心地进入情境,找到角色的感觉,真实地体现角色的思想感情,真正揭示作品的鲜明主题,这样的艺术形象才具有生命力。

(三)演员综合素质提升不快,对主题揭示缺少创新手段

对于彩调剧来说,单有好的剧目还是不行的,关键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演员。而一些演员有时候会感到自己的表演好像走到了尽头,总也提高不了,这时候演员就会感到很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演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演员要成功从表演中揭示彩调主题,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注重一些与彩调有关的文化与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学习,要在理解作品真、善、美的内涵上下功夫,这样自己在表演的时候,才有可能创新表演手段,生动传递真、善、美,在艺术表演中让人明辨是非,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过度依赖传统剧目,缺少反映新时代主题的精彩剧目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文化符号,传统剧目如果只保持在它原有的高度,就会缺少足够的社会价值和吸引力。当下,彩调大多还是在“炒旧饭”,新涌现的优秀作品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有文字记录下来的彩调剧本有四百多个,在各剧团的演出中,也大多是依赖这些传统剧目。作为文化遗产的彩调剧,诞生于民间,在市场中成长,如果不强化生产性、开发性保护,就会逐渐被弱化和边缘化。目前广西戏剧院筹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调展示厅,收集了很多彩调方面的图文资料。但新时期彩调要有新的发展、要创造更高的价值,还要不断借鉴其他剧种如“二人转”等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新作来,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广西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创造更高的民族艺术价值,让彩调艺术绽放光彩。

三、如何培养彩调演员的主题意识

彩调演员剧目主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既包括了演员自身主观上的努力,也包涵了整个机制体制上的创新创造,充分给演员一个展现表演天分的机遇和平台,让演员的表演“出彩”,使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题旋律得以光辉显现,彰显彩调这一艺术形式特有的社会价值。

(一)让演员深入体验生活,拓宽演员的情感审美视野

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一般不是来自自身体验,而是来自作者提供的剧本,角色对演员来说很可能是陌生的。彩调演员要把这样的角色创造出来,除了认真理解剧本和研究有关材料之外,还必须借着自己的体验,并且还要专门去体验有关的生活。剧团在管理上,要给演员留有一定的采风、体验时间,让演员能沉得下去,学得东西。而演员自身要特别注重自己对真、善、美内涵的把握,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实形成价值判断。演员对生活中美的理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演员自身的表演。如表演过程中语言要优美。吐字、发声,需要准确掌握字的头尾结构、发声部位、读字口法和声调变化,做到“吐字归音”;人物形象的美尽量做到正面角色的英俊、美丽、善良都表现到极点;表演动作的美,如喜剧动作的明快流畅、自由奔放、搭配灵敏、紧凑活泼等等。只有深入生活,演员才能最真切地体验真、善、美,并将真、善、美内化于心,提高情感审美视野。在排演剧目《三看亲》的过程中,笔者饰演苏满妹一角。为了演好这一角色,笔者专门到靖西县看了当地的绣球制作和抛绣球等民俗活动,深刻地理解了苏满妹开场时对手中绣球的深切喜愛——其实是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爱情的热切期盼,因而当得到经过“面试”后自己比较满意的爱情时,抛绣球就会“于害羞中暗含窃喜”。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也只有深入体验了生活之后才会理解得真真切切!彩调真的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正如苏满妹说的:“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演员深入体验生活了,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审美视野。笔者也因为饰演这一角色,荣获了广西彩调艺术节小戏比赛个人“表演奖”。

(二)抓实基本功训练,不断丰富主题表现手段

一出彩调演出的成功与否,要有优秀的剧本,好的服装、场景、道具,合适动听的配乐,最重要的是要有出色的演员。演员掌握着成败的关键,若是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再好的作品,也只能是失败品。基本功扎实是对演员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有基于这一基础上,演员才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主题。彩调剧的表演是包括唱、念、做、舞等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彩调表演中眼、手、身法、步法的基本特征大部分体现在小旦和小丑(包括小生)这两个行当身上。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富有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如“蹩脚步”“扭丝步”“蹬踢步”“试探步”“横挪步”“矮子步”等。扇子、手帕、彩带是彩调表演的三件宝。其中扇子是最主要的一件,扇花的舞姿也有数十种之多,如三打五动、圆球扇、高低扇、蝴蝶扇、遮羞扇、摆扇、摇扇、抛扇、滚扇、波浪扇、合璧扇、反接扇等。一名优秀的演员,对于这些所有的复杂的基本功夫都要精通,不能有自己的“短板”。因为彩调是综合艺术,只有通过精湛到位的艺术表演,把角色内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细微变化和全部深度艺术地表达出来,塑造人物形象,才能使观众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生体验。

(三)积极创作新剧新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主旋律

多年来,广西的彩调工作者进行着许多有益的探索。除了20世纪60年代轰动一时的《刘三姐》外,1994年,广西彩调团创作了大型现代彩调《哪嗬咿嗬嗨》,一举拿下了“文华奖”等多项大奖,在全国戏曲界引起轰动。时至今日,传统意义上的一些彩调剧目如《刘三姐》《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探干妹》《阿三戏公爷》《二女争夫》《三看亲》《换子记》等仍常演不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传统剧目表演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彩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品新作,反映时代主旋律,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目前来说,一些彩调剧目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发展,比如在题材的拓宽上,将原剧中仅仅涉猎社会中底层百姓生活的题材进行拓宽,使其展现更为丰富的、贴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内容。如彩调《刘三姐》提升了主题表达境界,不断完善思想内容,使刘三姐在与本地地主斗争及四处漂泊过程中与各地欺压者的斗争、为百姓鸣不平,带领各地被欺压者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作品的深厚内涵也因此呈现。在新时期,更为重要的是,彩调要创作出符合新时期人民群众口味、满足不同对象的彩调剧目来。这些年,创作了一些诸如《闪光的足迹》《大山小村官》等的新作新剧,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精心编排演练,深刻表现彩调作品主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彩调也必定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出精品。在得到演出剧目后,每个演员首先要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作品要反映的是什么,要带给观众的是什么,即剧目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才能围绕作品的主题,把自己饰演角色的内容反复练习,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是很熟练的地方或者技术难度比较大的地方,练到熟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在集体排练的时候尽量少出错误。在集體合练的时候,甚至每次都可以化上戏妆,穿上戏服,一招一式认真排练,如同台下有千百名观众一样表演,动作腔调全情投入,进入忘我境界。这样全身心投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演员之间也要加强沟通相互学习,不断请专家指导,以提高表演专业化水平。作品的主题是靠剧情立体的呈现来揭示的,在支撑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员唱、念、做、舞或音乐、道具,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如果出现问题都会使作品大打折扣,无法支撑成一个完美的“金字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排练中要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相对于主角,所有配角都是为了烘托、突出主角的,为主角服务的。但是,彩调要能吸引观众,除了主角的精彩表现外,还需要称职衬托“红花”的“绿叶”。配角演好了,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认真排练,演砸了,就会使主题的展现大打折扣。

(五)创新管理完善机制,让彩调演员在市场中经受考验

彩调演员主题意识的培养与当下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体制活、市场繁荣,演员的表演欲也一定会强,体制死、市场萎缩,演员就会勉强应付,肤浅表演,也就根本不会去深究作品的深层次主题及研究揭示主题的深层次手段。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管理,完善机制,让演员学有目标、演有舞台,让演员在市场中经受考验,不断成长。

首先在基础设施的完备上,要确保彩调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将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戏剧院彩调团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完善县、村一级的公共服务中心,也要为一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业余彩调队配置灯光、音响、乐器、服装,建设一批彩调生态保护村和彩调村级传习基地,在一些有传统优势的中小学中适当开办彩调培训,多层次多渠道举办彩调展演,对彩调传承人在生活上予以一定的照顾等。二是在彩调的传承研习上下大功夫。广西彩调艺术是广西文化基因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理论研究上,要适当增加一定的专项研究经费,让广大彩调爱好者乐于“耕耘”,百花齐放,充分调动民间彩调编演的积极性,创作出一批体现鲜明时代精神,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具有地方特色的彩调作品。三是要加强策划,走市场化道路,让广西彩调艺术走出广西,走向世界。效益是剧团生存的根本。没有效益,任何推陈出新,人才储备,发展壮大都无从谈起。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东北三省的二人转剧场能给二人转提供肥沃的土壤,并相互受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广西南宁在东盟的作用下不断提升影响力,桂林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桂西北各地的长寿生态旅游市场正在兴起,如果我们能把彩调当作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来打造,其影响力及效益不可低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彩调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认识和喜爱。四是创新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目前彩调剧在人才培养方面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广西只有广西艺术学校设有彩调专业,许多队伍的彩调演员主要靠文化部门举办的短期培训班输送,因此“科班”出身的人才少之又少。彩调需要形成“造血功能”,通过制定彩调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彩调创作、编导方面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猜你喜欢

彩调主题培养
经典彩调进校园
期待山花更烂漫
娃娃彩调扬名声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