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体会

2017-05-27孙玉英胡晓弘邱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2期
关键词:耐药性

孙玉英 胡晓弘 邱旭

【摘要】 目的 通过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 了解其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性。方法 60例(85只眼)新生儿结膜炎患儿, 经过筛查分成A组(30例, 45只眼)和B组(30例,

40只眼)。A组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或联合用药, B组通过临床经验性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70%(21/30)。检出致病菌的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未检出细菌的9例。A组14 d治愈率为90.5%(19/21), B组为66.7%(20/30), A组14 d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不但可以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结膜炎;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正常菌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6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pathogenic bacteria types,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eonatal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through bacterial culture outcome of excre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infant patients (85 eyes) with neonatal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were divided after screening into group A (30 cases, 45 eyes) and group B (30 cases, 40 eyes). Group A received selective or combined medication after bacterial culture of conjunctival sac excretion, and group B received experiential clinical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Mean detection rate of neonatal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was 70% (21/30). Detected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ud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haemophilus influenza,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diplococcus gonorrhoeae. There were 9 cases without detected bacteria. Group A had 14 d cure rate as 90.5% (19/21), which was 66.7% (20/30) in group B. Group A had obviously higher 14 d cure rate tha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Rational implement of antibacterial drug on the basis of bacterial culture of conjunctival sac excre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can not on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shorten course of diseas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but also lower incidence of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 Neonatal conjunctivitis; Drug sensitivity test; Drug resistance; Normal flora

新生儿结膜炎多于出生后5~14 d发病, 临床癥状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结膜囊水样、粘液性及粘液脓性分泌物。淋球菌及绿脓杆菌性结膜炎发病急, 多于出生后4 d内发病, 病情发展迅速, 严重者可短期内引起角膜穿孔, 也是致盲眼病之一[1-3]。新生儿患了结膜炎, 家长会因为孩子幼小, 自己到医院就诊, 凭家长口述患儿的症状及体征, 很多医生就经验性的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有的患儿症状消失, 治愈;有的略好转;有的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病情迁延不愈。本文通过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门诊的60例新生儿结膜炎患儿进行分组, A组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或联合用药, B组通过临床经验性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得出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用药, 疗效确切, 疗程短。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近2年来经门诊诊断为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患儿60例, 经过筛查分成A组(30例, 45只眼)和B组(30例, 40只眼)。

1. 2 方法 B组通过临床经验性药物治疗。A组行结膜囊分泌物标本培养, 涂片检菌, 细菌培养 , 并对培养阳性细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患儿因就诊之前已在家中自行用药物治疗或门诊经验性治疗过, 继续给予经验性对症治疗, 疗效不佳的考虑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的滴眼频率。具体如下:①对于明确出生后1个月内眼部有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的患眼进行眼部检查, 手持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 结膜及眼前节情况。明确诊断为结膜炎, 排除角膜炎。②就诊患儿为初诊, 眼部没有用药史。③眼睑常规消毒:生理盐水清洗眼睑及表面脓性结痂, 聚维酮碘局部消毒, 范围:上至眉弓下的上睑皱襞, 下至下睑皱襞。④载玻片, 生理盐水。于载玻片反面画好圆圈标记, 并于另一面圆圈儿标记中滴生理盐水一滴, 用无菌圆头玻璃棒自下睑结膜囊蘸取分泌物, 涂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⑤无菌采样用玻璃试管, 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将无菌试管中的棉签拔出1/3, 在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口部及棉签的上1/3部, 消除局部污染。⑥用无菌棉签轻压下睑, 使下睑外翻, 露出下睑结膜囊, 以试管中的棉签蘸生理盐水后, 自下睑结膜囊一端向另一端轻轻扭转棉签擦拭取分泌物。⑦取材后将棉签放入试管, 在酒精灯外焰烧灼棉签上1/3及试管口部后, 将棉签放入试管, 棉塞塞好, 连同载玻片送检验科备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检出情况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70%(21/30)。检出致病菌的种类:①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23.3%)敏感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耐药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②肺炎链球菌4例(13.3%)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耐药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青霉素、头孢呋辛;③流感嗜血杆菌4例(13.3%)敏感药物:阿齐霉素、头孢呋辛、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耐药药物: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 ④表皮葡萄球菌4例(13.3%)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利福平、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耐药药物: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红霉素;⑤淋病双球菌2例(6.7%)敏感药物:加替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药物:青霉素、头孢唑啉钠、阿奇霉素。未检出细菌的9例。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给予药物治疗, 无菌生长的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

2. 2 治疗效果 A组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21例, 3 d复诊:3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13例仍有眼红, 分泌物, 病情无明显好转;5例结膜充血减轻, 分泌物明显减少。7 d复诊:11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消失, 基本治愈;4例患儿未复诊, 电话与家长沟通, 自诉治愈;3例结膜充血减轻, 分泌物减少; 14 d复诊:5例结膜仍有轻度充血, 结膜囊基本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2例仍有少量分泌物, 病情好转。

B组患儿3 d复诊:3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7例结膜充血减轻, 分泌物明显减少;16例仍有眼红, 分泌物, 病情无明显好转;4例病情加重。7 d复诊:9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消失, 基本治愈;12例结膜充血减轻, 分泌物减少;6例患儿, 眼红结膜囊分泌物仍较多, 无好转。14 d复诊:8例结膜仍有轻度充血, 结膜囊基本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8例病情无好转, 也无明显加重;1例患儿患眼病情无好转, 健眼患结膜炎;1例患儿结膜炎无明显好转, 同时患眼出现怕光, 泪流症状, 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患儿出现角膜炎症状。A组14 d治愈率为90.5%(19/21), B组14 d治愈率为66.7%(20/30), A组14 d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以上结果新生儿结膜炎致病细菌种类没有明显的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占较大比例, 淋球菌致病仍存在, 但没有明显增加。细菌耐药菌株在增加, 耐药性在变化。正常情况下90%的人结膜囊内可分离出细菌, 35%的人可分离出1种以上的细菌, 这些细菌被认为是正常菌群[4-8]。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厌氧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糖球菌属于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新生儿免疫力低下, 泪腺发育尚未完善, 泪液较少, 泪液中所含有的溶菌酶少, 不宜将眼部被污染的细菌冲洗干净, 眼部生理生化环境的不稳定, 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正常菌群就会成为条件致病菌而致病。新生儿出生时经过母亲产道易于感染细菌。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应从妊娠期的母亲开始, 做好妊娠期, 围生期的预防保健, 加强健康宣教, 做到防病治病。新生儿出生后, 眼部结膜囊内滴1%的硝酸银滴眼液1滴, 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并给予全身及眼部预防性用药[9-13]。加强产褥期新生儿的护理, 发现新生儿患病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接受正规的检查及治疗。

本研究中,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70%(21/30)。检出致病菌的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未检出细菌的9例。A组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21例, 3 d复诊:3例

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7 d复诊:11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消失, 基本治愈;14 d复诊:5例

结膜仍有轻度充血, 结膜囊基本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B组患儿3 d复诊:3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7 d复诊:9例结膜略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消失, 基本治愈;14 d复诊:8例结膜仍有轻度充血, 结膜囊基本无分泌物, 基本治愈;A组14 d治愈率为90.5%(19/21), B组为66.7%(20/30), A组14 d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根据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不但可以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眼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01.

[2] 王亚明, 杨红.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72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9):52-53.

[3]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妇产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94.

[4] 肖军, 皮炼红. 婴儿细菌性结膜炎的抗菌药物筛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 18(9):568-569.

[5] 黎明, 林跃生, 姚晓明, 等.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5, 13(4):

160-164.

[6] 黎明, 林跃生, 陈家祺, 等.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6):466-469.

[7] 黎明, 姚晓明, 周青, 等.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0年致病菌变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3):287-291.

[8] 王亚明, 杨红.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72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9):52-53.

[9] 陈玲.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培养结果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3(10):87.

[10] 王秀华.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药敏及菌必治滴眼液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20):130.

[11] 范红莲.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50例致病菌培养结果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2] 吉地阿依, 马健, 童闻. 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今日健康, 2015(11):430.

[13] 汪青, 刘素球. 母婴病房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调查分析与控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9):1075.

[收稿日期:2016-10-21]

猜你喜欢

耐药性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新生儿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及影响因素分析
1000例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