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的文献解析

2017-05-26卜振兴郭策策朱鸿

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5期

卜振兴++郭策策++朱鸿

摘 要 2008年经济危机后,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受到了各国央行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文章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一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研究;二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组成的研究;三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沟通之間关系的研究。研究一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透明度;政策沟通;概念定义;文献解析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5-0073-05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国央行普遍奉行的是隐秘性的货币政策,央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基本不与公众交流和沟通。但是这种观点逐渐在20世纪90年代被很多国家的央行抛弃。他们发现通过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可以引导公众预期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有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央行开始不断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预期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央行应对“零利率下限”的有效措施。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预期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政策趋势。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也围绕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开创性研究是由Barro-Gordon (1983)[1]提出的,在研究中他首次提出通过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确定现有的工资水平。之后Cukierman、Meltzer (1986)[2]和Goodfriend(1986)[3]等人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对于通胀和央行治理的影响。进入90年代后,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大量涌现。这其中既有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研究(IMF,1999①;Blinder,2004[4]),也有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价的研究(Bini-Smaghi和 Gros,2001[5];Eijffinger和Geraats,2006[6]等);既有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分析(Schaling和Nolan,1998[7];Fry等,2001[8]),也有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操作的分析(Poole,2003[9];Heinemann和Ullrich,2005[10])。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文献研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政策效果(Chadha和Nolan,2001[11];Faver和Rovelli,2003[12])等等。而在这所有的研究中,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研究应该是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同时也为透明度评价,及其他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那么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研究形成哪些共识?货币政策透明度由哪些因素组成?透明度与沟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货币政策不断出现新的调整和变化的背景下,回答上述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本文余下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组成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沟通关系的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

从学者开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三十余年。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广泛,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属于这些领域中开展最早、也最为基础的研究。根据透明度定义强调的重点不同,我们可以把透明度概念的研究分为以下三类。

(一)第一类是强调货币当局对于公众的信息披露

Dillén和Nilsson(1998)[13]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向公众表达货币当局意图的工具,央行通过公开的预测、各种公告等向公众解释各种复杂的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并以此增强央行的信誉度。Morris 和Shin(2002)[14]认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过多的信息也许是有害的,因为公共信息会挤出私人信息,最终将会导致福利的损失,尤其是模糊信息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他们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货币当局公布精确信息的程度。他们的定义在信息披露中提高了准确度的要求。Blinder(2008)[15]则将央行的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央行向公众提供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策略、经济展望和货币政策决定展望等相关信息的程度。

谢平和程均丽(2005)[16]认为由于货币当局政策目标偏好的不确定性和掌握信息的优势,决定了公众与货币当局之间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货币政策公开的程度,尤其是与货币政策决策相关的决议和政策解释的公开程度。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利于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狭义的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信息的数量和准确性,广义的透明度在政策披露的完整性基础上还强调政策沟通的质量,如准确、及时、易懂、真实等。赵锴(2007)[17]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就是货币当局就政策目标、经济信息、决策过程等信息向公众传达和交流的程度,主要包括决策的目标、过程和信息三部分内容。

(二)第二类是强调公众对于央行发布信息的理解

Geraats(2002)[18]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政策透明度定义为政策双方实现信息对称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就是指信息没有对称,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但是他也认为透明度不等于完全信息或完美信息,比如在货币政策中,货币当局和私人部门同时面对着不确定的经济结构,但是只要双方掌握相同的信息,并且双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对于双方而言,政策就是透明的。这个定义强调了公众对于信息的实际理解和把握,而不是信息的披露。如果公众不能从披露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内容,理解货币当局的实际意图,那么即使公众获得大量信息并不一定能实现政策透明。同样的De Haan和Amtenbrink (2003)[19]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也强调了公众对于信息的理解,他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公众接收和理解货币政策过程和决议的程度,并将货币当局促使公众理解货币政策的行为定义为信息披露。

(三)第三类是既强调央行的信息发布,也强调公众对于信息的理解

1997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到很多国家和地区,这场危机一直持续到1999年才基本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除了亚洲国家本身经济体制、国外游资炒作投机等因素外,亚洲国家货币政策的不透明也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IMF成员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IMF在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即1998年开始着手制定《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原则宣言》(IMF Code of Good Practices on Transparency in Monetary and Financial Policies),并于1999年获得了理事会的通过,正式颁布实施②。在宣言中IMF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公众能够简单易懂、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获取货币当局关于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法律框架、货币政策制度框架、货币政策经济框架,货币政策决策、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基本模型、基本数据、基本信息以及机构责任条款等方面的信息。这一准则涉及的相关方为公众和货币当局,包含了从货币政策制定、货币政策公布到公众清晰准确及时的理解这几个流程。根据IMF的定义,实现货币政策透明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货币当局不仅应该公布货币政策目标,让公众明白政策意图,也应该公布决策过程和政策原理等相关信息。二是公众能够准确、清楚、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和时滞。这个定义强调了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Winkler (2000)[20]认为传统观点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央行向公众披露准确信息数量和程度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个定义没有涉及到央行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恰恰决定了公众是否能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央行传递的信息。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央行传递的信息越多并不代表着透明度水平就会越高。鉴于这一点,Winkler扩展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公众理解货币政策过程和货币政策决策的程度。真正的货币政策透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开、清晰、共识和可靠。其中公开既包括货币当局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数量和程度,也包括公众对于信息的理解,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点,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提炼和简化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提高信息的可识别度。清晰指的是对信息描述和解释的准确程度,这需要根据决策对象和决策内容对信息进行过滤。共识是指信息的接收方和发送方对于传递的信息具有相同的解读,共识既是实现成功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达到真正透明的最终目的。可靠是指央行内部推理和分析的框架在对外界进行交流时所做调整的程度,也即为了外部沟通的需要对内部沟通信息调整的程度。Blinder(2004)[21]认为从政治角度上来讲,透明度可以保证央行的权力能够受到立法机关的监督,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透明度可以提高政策的效率。他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央行能够及时的公布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分析方法、政策决策模型、政策决议、投票情况以及应对风险的操作等信息,另一方面是保证披露的信息清晰易懂、具有实质内容、真实可信,并且能够接受监督。

国内方面:魏永芬(2004)[22]首先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阐述。牛筱颖(2005)[23]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央行公开的能对公众预期和决策起引导作用的相关信息的程度;二是央行决策受到公众监督的程度,主要包括政策目标透明、决策过程透明和经济信息透明三部分。刁节文和贾德奎(2006)[24]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就非对称信息沟通交流的程度。它包含两层含义,即货币当局向公众披露信息的程度和公众对于货币当局已公布信息的理解程度。这个定义不但强调了货币当局的信息披露,也强调了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理解。魏永芬(2011)[25]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如下: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公布货币政策信息和公众对于披露信息的理解程度。其中货币政策信息的披露程度不但包括信息量的大小而且包括信息的准确程度,披露的信息应满足公开、清晰、诚实与共同理解等要求。而公众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要求披露的信息满足及时、充分、易于理解等要求。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助于消除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助于货币当局实现其政策意图。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二类定义体现的是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单项沟通,第三类定义充分体现了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回顾,我们认为:对公众而言,货币政策透明度就意味着他们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和理解央行关于货币政策决议、货币政策决策、经济形势与预测等信息的程度,它应当体现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三类定义更能反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本质。

三、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组成

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的分析,我们知道货币政策透明度涉及信息披露和信息理解,在信息披露中应该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就成为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和评价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围绕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组成展开了讨论。现在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一)国外的研究

Kuttner和Posen(1999)[26]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个可量化的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政策目标透明);描述经济模式的通货膨胀报告或者类似的报告,描述货币政策变更和更新的可能影响的评估报告(政策决策透明);对于目标变量的预测,包括预测采用的假定和模型等的详细说明(经济信息透明);对于货币政策措施的事后评估(政策操作透明)。Hughes Hallett和Viegi(2001)[27]認为之所以对政策透明度的内容进行区分和归类,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政策透明度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和不同的经济行为。他们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政治透明度和经济透明度。政治透明度要求货币当局不仅要能清晰的区分政策目标之间的优先顺序,同时能权衡出主要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经济透明度要求货币当局能够清晰的解释他们的外部信息、目标制和误差控制。Geraats(2002)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政治透明、经济透明、程序透明、政策透明和操作透明等五个部分。其中政治透明是指货币当局公开能够阐明货币政策制定者动机的政策目标和机构安排等信息,包括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机构独立性和政策目标承诺;经济透明是指公开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相关信息,包括经济数据、经济模型和对经济形势的预测以及政策工具对于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序透明是指公开货币政策的决策方式,包括公开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决策的详细清单,尤其是公开会议记录和投票记录等信息;政策透明是指对货币政策的公告、解释以及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势的提示;操作透明是指央行公开与货币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工具的误差以及宏观经济传导的冲击(非预期的经济冲击)等。Hahn(2002)[28]在Geraats的研究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了合并,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三类: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其中目标透明度为公开货币政策目标信息;知识透明度为公开货币政策相关的经济信息;操作透明度为公开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和中间目标。Ferguson(2002)[29] 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决策及其决策原理的公开声明,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议、经济分析(包括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预测)和货币决策过程。Demertzis和Hallet(2007)[30]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政治透明度和经济透明度,其中政治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披露有关政策目标和政策目标偏好的信息,而经济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披露有关经济环境和条件、经济冲击和目标制等的信息。Carpenter(2004)[31]认为Geraats (2002)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分类方法区分了不同领域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但是对于类别的区分过细,应该减少分类。考虑到不同领域透明度分类的可替代性,Carpenter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工具透明(侧重于货币当局经济调控中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信息)、目标透明(侧重于货币当局发布的政策目标信息)和操作透明(侧重于货币当局政策决策的相关信息)。

(二)国内的研究

国内研究方面,程均丽(2008)[32]根据信息经济学和已有的研究,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决策透明度。其中目标透明度包括:通胀目标透明、产出目标透明、政策偏好透明和工资变动透明;知识透明度包括经济模型透明、经济数据透明、经济预测透明和货币流通速度透明;决策透明度包括公开投票记录、会议纪要、外汇市场信息、短期利率目标和货币控制误差等。魏永芬(2011)[33]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应该包括目标透明(政策目标、目标偏好),经济信息透明(经济金融数据、经济模型、经济预测),决策透明(投票记录、会议纪要),操作透明(公告操作目标利率、外汇市场干预、控制误差)。其中目标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向公众明确其政策目标和目标偏好的程度;经济信息透明度主要是指央行向公众披露有关经济运行信息的程度;决策透明度指货币当局向公众公开货币决策过程及结果的程度;操作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向公众披露中间目标、操作工具、误差控制等相关信息的程度。

(三)研究小结

本文将用图表把国内外学者对于透明度的分类总结如下,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分析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货币当局向公众披露的有关政策目标、目标偏好、政策工具、经济信息、经济预测等信息的及时准确程度。广义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则在货币政策当局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强调公众对于已披露货币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综合已有研究,在货币政策的分类上,我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应该主要包括政策目标透明、经济信息透明、政策操作透明和决策过程透明。

四、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沟通

除了以上的定义和分类,我们还需要对一组概念进行界定,即沟通与透明度。按照字典的意思,沟通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信息和感情传递、交流和反馈的过程。在货币政策概念里,沟通指的是央行与公众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以求消除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而透明度最早是一个物理学领域的概念,用于定义光学。透明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物质透过光线的情况,透明度指的是透光的程度。后来又逐渐引申到其他方面,如大气透明度(光线在大气传播中透过光的程度,也即穿透大气媒介的光线量占发出光线量的比率)、水体透明度(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从物理学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透明度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即发出光线的量和透过光线的量。在经济学上透明度指的是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所以信息透明度也由两部分决定,即央行的信息披露和公众对于信息的反应和理解。

从沟通与透明度的定义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首先,央行沟通不等于政策透明度,中央银行沟通体现的是行为,而透明度体现的是结果。其次,两者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公众具有理性预期、沟通策略简单易懂等条件下,中央银行沟通可以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沟通可以视为提高政策透明度的一种手段,而透明度是央行进行沟通的结果。

五、结 语

2016年1月18日第九届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举办,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在论坛中表示:“保持较高的透明度对于央行而言至关重要,透明度越高就越能赢得市场的信任,而一旦央行得到市场的信任,市场将会帮助央行实现政策目标”。伯南克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巨大意义,他的讲话引发了政府和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热烈讨论。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趋势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研究大量涌现,这些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风格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看到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则较为缺乏,尤其是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基础研究——概念与定义研究更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因此,在货币政策透明度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升透明度逐渐成为各国央行操作实践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观点。一是货币政策透明度反映的是货币当局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应当包括央行的信息披露和公众对于央行的信息理解两个方面。二是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但是基本上应当包括政策目标透明、经济信息透明、政策操作透明和决策过程透明等四个方面。三是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沟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货币政策透明度不等于政策沟通,具体而言,沟通可以视为提高政策透明度的一种手段,而透明度是央行进行沟通的结果。

[注 释]

① IMF Code of Good Practices on Transparency in Monetary and Financial Policies。

② 数据来源:货币基金组织网站http://www.imf.org/external/np/mae/mft/code/index.htm。

[參考文献]

[1] Barro R J,Gordon D B. Rules, 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3, 12(1):101-121.

[2] Cukierman A, Meltzer A H. A theory of ambiguity, credibility, and inflation under discre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86:1099-1128.

[3] Goodfriend M. Monetary mystique: Secrecy and central banking[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6,17(1):63-92.

[4] Blinder A S. The Quiet Revolution: Central Banking Goes Modern [J]. Foreign Affairs, 2004, 32(3):7-9.

[5] Bini-Smaghi L, Gros D. Is the ECB Sufficiently Accountable and Transparent? [R]. European Network of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s, 2001.

[6] Eijffinger S, Geraats P. How Transparent are Central Banks?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6,22(1):1-21.

[7] Schaling E, Nolan C.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and Central Bank Accountability[J]. De Economist, 1998,146(4):5-42.

[8] Fry M, Julius D, Mahadeva L, et al. Key issues in the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J].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in a global context, 2000,1:1-216.

[9] Poole W. Fed transparency: how, not whether[J]. Review, 2003(Nov):1-8.

[10] Heinemann F, Ullrich K. Does it pay to watch central bankers' lip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CB wording[J].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CB Wording, 2005:5-70.

[11] Chadha J S, Nolan C. Inflation targeting,transparency and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Ditching "monetary mystique"in the U.K.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01,23(3):349-366.

[12] Favero C A,Rovelli R.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the preferences of the Fed: A formal analysis,1961-98[J].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003,35(4):545-556.

[13] Dillén H, Nilsson J. Transparency,uncertainty and monetary policy[C].Workshop held at the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1998: 29-30.

[14] Morris S, Shin H S. Social value of public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92(5):1521-1534.

[15] Blinder A S, Ehrmann M, Fratzscher M,et al. Central Bank Com-munic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A Survey of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8,46(4):910-945.

[16] 謝平,程均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础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5(1):24-31.

[17] 赵锴.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结构与体系的非完整性[J].财经科学,2007(2):15-21.

[18] Geraats P M. Central Bank Transparency [J].The Economic Journ-

al,2002,112:533-565.

[19] De Haan J, Amtenbrink F. A Non-Transparent European Central Bank? Who is to Blame? [Z]. 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3:1-38.

[20] Winkler B. Which kind of transparency? On the need for clarity in monetary policy-making, ECB Working paper 26[R]. European Central Bank,2000.

[21] Blinder A S. The Quiet Revolution: Central Banking Goes Modern [J]. Foreign Affairs,2004,32(3):7-9.

[22] 魏永芬.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4(10):33-39.

[23] 牛筱颖.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59-67.

[24] 刁节文,贾德奎.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当代财经,2006(10):40-43.

[25] 魏永芬.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8-43.

[26] Kuttner K N,Posen A S. Does talk matter after all? Inflation tar-geting and central bank behavior[Z]. CFS Working Paper,1999.

[27] Hughes Hallett A,Viegi N. Credibility,transparency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monetary policy[R]. 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1.

[28] Hahn V. Transparency in Monetary Policy: A Survey[J]. 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2,48(3):429.

[29] Ferguson R W. Why central banks should talk[J]. Remarks a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Geneva,Switzerland,January,2002,8:6-7.

[30] Demertzis M,Hallett A H. Central bank transparen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7,29(4):760-789.

[31] Carpenter S B. Transparency and monetary policy: what does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tell policymakers? [R].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US),2004.

[32] 程均麗.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52.

[33] 魏永芬.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