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雄采茶戏艺术特色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2017-05-25王云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南雄采茶戏艺术特色

王云芳

摘 要:中国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分布十分广泛。其中采茶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本文从南雄采茶戏的现状出发,对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南雄;采茶戏;艺术特色;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38-02

一、南雄采茶戏的现状

粤北采茶戏是流传于粤北民间的小戏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南雄市是粤北采茶戏发源地之一。它唱腔优美、淳朴幽默,又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该市文化部门也启动了国家级“非遗”采茶戏进校园行动,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南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近距离感受南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采茶戏的独特魅力,试图改变采茶戏后继无人的窘况。

南雄采茶戏是一种的传统戏曲艺术。曲调优美,清新悦耳,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采茶戏在表演艺术上运用打扇花,即男女的右手均拿彩绸扇,作为道具,应用扇子高、低、左、右、前、后、正、反等不同位置来表演造型。舞台表演应用矮步步法。矮步是根据劳动群众在劳动中的上山、下山及摘茶动作演变应用于舞台表演。

二、采茶戏的艺术特色

(一)剧种特色

南雄采茶戏的剧种比较多,包括比较常见的半班戏、三角班戏、单台戏等,还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剧种。半班戏属于大戏,并且它的戏曲曲调和表演方式受到不同曲目的影响,包括湘剧、吉安大班等,半班戏的伴奏也使用二簧、西皮等板腔,多注重唱功的技能,很少出现打戏;三角班戏多数为旦角丑角相配合的形式,由三个人开展台戏,其表演较为欢快,以载歌载舞的方式对子戏和三小戏,应用较多的为扇子花和矮子步,常见曲目为《看相》、《秧麦》等;单台戏又称独角戏,是一种一个旦角表演的开台小戏,其特点在于单,即一个角色,所表演的好坏都决定于该旦角,因此需要旦角具备超高的表演能力,常见的剧目有《私怀胎》、《寡妇上坟》等。

(二)唱腔特点

唱腔是戏曲音乐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戏曲音乐的戏剧化特征。南雄采茶戏的唱腔特点较多,其音乐形象比较鲜明,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保证了主体上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具备自己的地方特色,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丢失传统。南雄采茶戏唱腔分为生旦净丑四角,它的唱腔受到采茶歌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唱腔。

南雄采茶戏的常见唱腔有灯腔、茶腔、路腔、杂调等,灯腔是赣南采茶戏初期形成的音乐,大部分来自传统剧目《九龙山摘茶》,该腔系曲牌较为热烈、欢快、喜庆,曲牌过门、唱句之间进行衔接的时候,都会用锣鼓、唢呐相伴,具有民间吹打乐的风味,其中小部分曲牌来自赣县东河戏,如有“二凡”和“西皮”等,具有明显的板腔体音乐特征,例如《石牌调》。

茶腔是南雄采茶戏的主腔音乐,其中大部分来自赣南本土的山歌、民歌,其旋律比较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田园山野风格,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例如《斑鸠调》。

路腔就是在路上唱的歌,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和舞蹈性,其中大部分曲牌来自湖南的民间小调,所以又被称为“湖南路调”,例如《哨妹子》。杂调的原产地不是南雄,是受外界文化影响形成的,大部分曲牌来自江南的流行小调,经由老艺人长期艺术实践中,大胆的进行吸收融合,最终成了南雄采茶戏的重要补充部分,但是一般不作主腔应用,例如《白牡丹》。

(三)表演特色

采茶戏的表演特征比较明显,它注重戏、舞、曲之间的紧密配合,同时以小丑、小旦、小生为主线开展表演。总体上被人们总结为三绝三奇,三绝包括扇子花、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动作方式比较多,也比较有特点,包括遮面扇、闻花扇、遥望扇、遮日扇、避风扇、装折扇、抛甩扇等,其种类多达数十种,小旦、小生将折扇作为辅助道具,配合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成为扇子功(也有地区成为扇子花);矮子步的步法分为矮桩、中桩、高桩,常见于小丑,通过小丑穿特定的服饰做矮桩来进行表演;常见戏曲的水袖多是成对的,表演风格比较斯文,但是在采茶戏中,只有单一的袖筒,但是却通过这单一的左袖筒创造出了大量的动作以及舞蹈术语,包括凤尾袖、遮阳袖、搭袖、抓袖等。

三奇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奇是指表演方式,采茶戏的表演都是伴随着歌舞和戏相的,但是又区别于普通的歌舞剧,使得采茶戏的风格别具一格;第二奇是指表演层面,采茶戏表现的都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爱情,并没有其他的如才子佳人舞或宫廷舞等;第三奇是指表演动作,采茶戏的动作多以模仿动物为主,而且动作的命名也是以动物为主。

(四)节奏特色

节奏也是采茶戏的重要组成,采茶戏的节奏注重流畅和动听,节奏在进行转换的时候非常平和,使得表演者的表演更加协调,让观众记忆深刻。

采茶戏的节奏丰富多彩,具有较为浓郁的乡村气息,使得戏曲的表演更加贴近生活。采茶戏茶腔的节奏比较明快,注重旋律的抒情,具有江南小调的风格;灯腔的节奏比较狂放粗狂,节奏感非常强,注重旋律的起伏性,具有浓厚的戏曲味;路腔节奏最为轻松,同时也比较活泼风趣,能使观众舒缓心情;杂调多做为穿插使用,主要作用为衬托点缀,所以节奏也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不同情节的不同需求,完善了戏曲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三、采茶戏的发展

(一)剧种的发展

采茶戏的大戏耗时长、回报比较少,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采茶戏开始偏向于小戏的表演。小戏能够在保证戏剧质量的前提下减小表演时间、降低投入,使得回报更高。

小戏多是劳动人民业余的创作,表演方式更加简便,当观众有观看需求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的搭设舞台来进行表演,区别于有专门道具和剧本的大戏;并且小戏的内容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素材取自于生活,所以其受众群体多为广大民众;剧种的形式也逐渐的发展为二小,小丑代表了劳动男子,小旦代表了劳动女子,两个角色相互配合,类似于东北的二人转,但是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多用乡音来进行表演,更加亲切,且表演内容较为灵活。

(二)表演的形式

表演形式更加全面,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精神,还融入了现代化的表演手段,注重歌舞的表演以及舞台音效等,使得采茶戏的表演更加整体化。例如在《孟管当砸缸》,剧中融合了小品式的夸张手法,调侃的艺术手法,并将现代舞和民间舞中的优秀元素结合进来,使得戏剧的表现更加具有美感和戏剧性;在《西施红》当中,演员的唱词比较具有民间风韵,并且配合地域性的舞蹈,使得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生动。

(三)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发展摒弃了传统单一、枯燥的唱法,将民歌的通俗唱法融入到戏曲当中,是整体更加偏向于板腔。采茶戏的曲调众多,但是都遵循节奏平稳、上下两韵的原则,很少有板式变化。板腔体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将人物的内心表现的更加生动,常见的板式包括清板、快板、数板、导板、散板、摇板等。并且还注重了伴奏的水平,对传统的乐器配合进行改进,对乐队的编制进行改革,使得伴奏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结语

文章对南雄采茶戏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了采茶戏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为南雄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參考文献

[1]乐趣.通山采茶戏演唱艺术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6.

[2]曾燕飞. 南雄市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调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陈志禄.南雄市景观特色现状分析与构建[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4]王群英,曹广涛.粤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生态环境与发展走向[J].戏剧文学,2012(02).

[5]郭盛蓬.粤北采茶戏艺术特色与发展[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3).

猜你喜欢

南雄采茶戏艺术特色
南雄奋力书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探寻南雄苏区40年山乡巨变
姓氏文化、乡村振兴采风活动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