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2018-02-24杨婷任子欣

大观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采茶戏萍乡南昌

杨婷 任子欣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采茶戏这一中国的特色戏曲种类。采茶戏大体上是来源于采茶歌、采茶调,也有的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茶灯。其次具体到江西省并就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在语言特色、演员母语、伴奏音乐这几个方面做出对比,详细探究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戏曲;地方戏曲;采茶戏

一、采茶戏概述

(一)采茶戏的起源与形成

现如今,采茶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有关采茶戏的最早记载见于明王骥德《曲律》(1624年):“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杆》,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舍郑声,然各有其致。”采茶戏就是指在赣、鄂、湘、皖、闽、粤、桂这些产茶也较为发达的地方所流行的民间戏曲的一个类型。同时,采茶戏也被叫做采茶歌、唱采茶、茶歌、灯歌等等。在全国范围内,用茶文化为内涵发展而来的一个独立的剧种,就只有采茶戏了。总的来说,采茶戏发展经过了不同的阶段,如采茶歌、采茶调等等。采茶戏的流传范围很广,在很多的省市都有流行于当地的采茶戏,有些地区的采茶戏中,还会演唱一些与采茶无关的小调,唱的是何曲调,唱多长时间,都是根据所表演的采茶戏的内容所制定。有些地区还会在当地的采茶戏中加入当地所流传的民间故事,增强采茶戏对当地人民群众的吸引力,让采茶戏更迎合人民大众的胃口,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种类。通过时间的推移,采茶戏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变化,采茶戏这一艺术形式在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的不断碰撞下,与其它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相互吸收,逐渐变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客家音乐中,采茶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采茶戏受到客家民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采茶戏的发展与现状

如今,采茶戏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0的上海世博会上,采茶戏也向世界展现了它的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向世界展示采茶戏这一优秀的中国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也不断在发展,随着中国国门的不断打开,我们的传统艺术会受到一些外来艺术形式的冲击,戏曲这一传统的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当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受流行元素与现代娱乐的熏陶,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流行元素流行文化所冲击,采茶戏也是如此。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采茶戏实在十分陌生,采茶戏一般在剧院演出,而当代的人都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比起去剧院看一场采茶戏演出,当代人更加喜欢坐在家里上网或者看电视,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并且现如今有趣生动好玩的节目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采茶戏更加没有吸引力。其次,采茶戏所讲述的内容大多与当代脱节,讲述的都是曾经封建时期的故事,导致采茶戏的市场越来越小。最后,采茶戏的传承,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当代人不愿从事采茶戏的相关行业,也没有相关的音乐人愿意为采茶戏进行编创,因此,采茶戏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

前文中有提到,在不同地区流行不同的采茶戏,我们用当地的地名来区别流行在不同地区的采茶戏。江西是采茶戏的故乡,同时江西采茶戏是采茶戏剧种中十分重要的一支。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当地十分宝贵的采茶戏文化进行探究以及保护。采茶戏的种类繁多,各个不同的省份都有带有当地特色的采茶戏。不同的省份所流传的采茶戏差异会比较大,所以笔者希望对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区的采茶戏进行比较。

(一)南昌采茶戏

1.南昌采茶戏的起源与形成

江西采茶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昌采茶戏。江西的采茶戏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采茶戏的鼻祖。起初,南昌采茶戏是由凤岗村岗下刘家的一位叫刘红元的村民和一些其他的村民一起创作的,到如今,南昌采茶戏已经有了六代的传人,大约有170年了。经过了如此长的岁月,南昌采茶戏能够持续地发展及传承,就是因为一代代南昌采茶戏的传人对南昌采茶戏的由衷喜爱,并且为南昌采茶戏创编朗朗上口的唱词,让南昌采茶戏成为当地群众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南昌采茶戏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从灯戏到三脚班再到半班,最后到了1952年才正式改名为采茶戏。同年,在伴奏音乐中加入了二胡这个乐器,并且创立了岗下刘家采茶剧的戏团。这个戏团的创办人名字叫刘顺梅,是岗下村的一个村民,刘顺梅本人是担任小生的演员。之后这个采茶系团更名为采茶剧团,后来这个剧团的原班人马被调到了县上的剧团进行演出。岗下刘家采茶剧团为南昌的采茶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为县甚至是整个市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采茶戏演员。

在许多年后,采茶歌与南昌的民间舞蹈逐渐相互融合,和民间的不同的灯彩结合在农村里面表演,这就慢慢形成了采茶灯,这也是南昌采茶戏的最初的样子。在采茶灯的表演中,所演唱的就是“十二月茶歌”,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唱一首,“十二月茶歌”主要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演唱:第一种叫做“顺采茶”,从新年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唱到年尾最后一个月,第二种叫做“倒采茶”,从年末十二月一直唱到一年初始正月,第三种叫做“四季茶”,这种“四季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唱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在表演时,表演者口中演唱茶歌,手中拿着用做道具的茶篮,边唱边跳,慢慢就形成了具有南昌特点的采茶戏。

2.南昌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在1949年之前,采茶戏只是民间用来自娱自乐的一个小戏,难以登上台面,但是到了1949年以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这个民间小戏,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成长,南昌的采茶戏作为江西采茶戏中重要的一支,毫无疑问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对采茶戏抱有关心的态度,这也推进了采茶戏研究的进程,有很多學者开始对南昌的采茶戏展开了调查、研究工作,至此,南昌采茶戏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后来到了“文革”时期,各地的艺术、文化都纷纷凋零,但是南昌的采茶戏并没有就此停止步伐。在2001年的时候,江西省文化厅和南昌采茶戏剧团合作拍了记录南昌采茶戏的VCD碟片,碟片中收录了《辜家记》《磨豆腐》《秧麦》等优秀的南昌采茶戏剧目,后来到了2007 年,电视中播放了南昌采茶剧团与南昌的电视台一起拍摄的《月圆曲》《病房佚事》等多部优秀的戏曲节目,通过电视的传播,让群众认识了具有南昌特色的南昌采茶戏。直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越来越多的专家还有艺术人员都对南昌采茶戏研究的兴致高涨,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方面探索分析南昌采茶戏其中的内涵,一部部相关的论文著作、一本本相关的书籍相继问世,这些都为南昌采茶戏这一地方小戏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动力。

(二)萍乡采茶戏

1.萍乡采茶戏的起源与形成

萍乡采茶戏在整个江西采茶戏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顾名思义,萍乡采茶戏就是在萍乡地区形成的一个剧种,由于萍乡市的地理位置比较靠近湖南,所以它在萍乡市和湖南与江西的交界地区比较流行。萍乡采茶戏最早形成在明末,最初是具有萍乡特色的民间灯彩,逐渐发展到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演唱。在明末清初时期,因为战争原因,沿海地区的福建南部和广东的东部的大批逃难的群众被迫逃难到萍乡谋求生计,这些逃难民众带来了福建和广东的采茶戏。当时已经初步形成的萍乡采茶戏受到福建和广东的采茶戏的影响,吸收它们的艺术特征并快速发展。到了清末,株萍铁路的开通、安源煤矿的开发等事件,引发了大量来自湖北、湖南的农民工进入安源成为了矿工,至此,湖南的花鼓戏传到了萍乡,并且大大影响着萍乡的采茶戏。本来萍乡的采茶戏历史就很短,曲调、表演都尚未成型,吸收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得到了大大丰富,并且在各个乡间演出。

2.萍乡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曾经的中国,经济落后,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多方面压力,战争不断,虽然萍乡采茶戏吸收了许多不同地方的艺术特征,但是还是没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剧种。1950年7月1日,萍乡县成立了一个戏曲改革工作队,马上展开了对萍乡采茶戏的剧目以及音乐曲调的整理工作。整理出萍乡采茶戏的剧目20多个,萍乡采茶戏的曲调400多首,并且对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改编,同时确定了要以当地的方言萍乡话作为萍乡采茶戏的语言,在资料中整理出适合用萍乡话演唱的曲调作为常用的曲调。1952年11月5日,萍乡县地方剧团成立,这个剧团是萍乡采茶戏的第一个专业的演出团体。萍乡县地方剧团对原来保留的传统的采茶戏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创作等,抓紧时间排练,并且决定要以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为主要出发点,主要以创作现代戏的道路,让萍乡采茶戏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剧种。在物美、灯光、音乐的设计编排上,也慢慢产生了萍乡采茶戏自己的特色,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从而使一个长期停留在民间的“三脚班”式的鲜为人知的小剧种,发展成体系完整、剧目成熟的一个剧种,并且因自己强烈的艺术特色被载入了《中国戏剧大词典》。

(三)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对比

1.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语言特色对比分析

当今社会,政府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在很多的新时代的新青年已经不怎么说得好自己家乡的方言了,毫无疑问,这对方言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如今,普通话已经融入到了很多方言当中,方言已经不像曾经那么纯粹了,它当中出现了很多普通话的因素,有一种“洋”加“土”的感觉,甚至有些东西会用普通话代替当地的方言这种情况。这就说明了,普通话正在冲击着方言。起初,戏曲的语言和曲调是被记录在纸张之上的,因此,对地方方言来说,戏曲的语言就显得十分死板和书面化了。因此,南昌采茶戏电语言远远比不上当地口语的那么接地气,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消失了。南昌采茶戏的剧目中,大量使用南昌方言作为唱词和念白的角色是花脸和丑角,比如在剧目《南瓜記》中,就大量运用了南昌的方言词汇。正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南昌的方言词汇,才加强了人物的乡土气息,增加了戏曲的幽默感,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有亲切感。

萍乡话是萍乡采茶戏最主要的舞台语言。但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萍乡话带有江西、湖南和广东方言的特点。萍乡话的发声比较温柔,跟普通话比起来,萍乡话的发音更为平一些,没有那么多音调,所以它的发声也就更加简练。萍乡采茶戏没有那么多书面的记载,它的传承主要是靠师傅教徒弟记,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可能遇到不同的师傅教的是不一样的这个情况,而且因为萍乡采茶戏没有一个固定的规范,演员本身的语言特点也会蕴含在整个表演当中。虽然大多数的萍乡采茶戏的演员都是萍乡人,但是由于萍乡受到湖南福建等地的文化传播影响,每个人之间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的。

笔者认为,在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的语言特点方面,二者既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南昌采茶戏的曲调被记录在纸张上,相对萍乡的采茶戏来说更加书面化,也更加规范。萍乡采茶戏人为影响相对会比南昌采茶戏要大,它的传承主要还是靠师傅教徒弟学,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难免会因人为因素影响到萍乡采茶戏最终的舞台呈现。而二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作为江西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到了市级成为了一种地方小戏,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唱词也都采用二者当地的方言,加强了人物的乡土气息,增加了戏曲的幽默感,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有亲切感。

2.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演员母语对比分析

南昌采茶戏的发音上,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采茶戏演员的学习都是师傅教,徒弟学,最终的舞台效果还是取决于学员。南昌采茶戏是一种带有强烈南昌特色的地方小戏,南昌采茶戏的演员也大多以本地人为主,但由于每个演员都是不同的人,母语和舞台表现能力各不相同,会使最终的舞台效果和舞台语言有一定的差异。

萍乡采茶戏和南昌采茶戏一样,都是靠师傅教徒弟学,也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规定,演员本身的母语背景会最终体现在最终的舞台作品当中。萍乡采茶戏的演员和南昌采茶戏一样,大都会采用本地人,但是由于萍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文化受到湖南的影响,决定了萍乡方言内部是存在着分歧的,所以在不同人的不同演绎及不同的母语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成果是存在差异的。

通过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演员母语的对比分析,不难得出,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所呈现的最终的舞台语言,与各自演员的母语环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不论是南昌采茶戏也好,萍乡采茶戏也好,每个演员的母语背景不同,最终呈现出的舞台语言都是拥有一定差异的,这也是萍乡采茶戏和南昌采茶戏的共性所在。

3.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伴奏音乐对比分析

南昌采茶戏的伴奏音乐主要分为文、武场,根据文、武场的不同所和具体剧目的不同,伴奏音乐的配置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二胡、板胡、琵琶、三弦、中阮、琐呐、竹笛、堂鼓、班鼓、大小锣是南昌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不同的演出戏曲、不同的演员和不同的剧团,对伴奏音乐乐器的配置都会有一些不一样。

萍乡采茶戏自从创立一直到20世纪中期,整个伴奏乐队的乐器只有两把胡琴,而且锣鼓这个乐器一直都没出现。两把胡琴的定弦叫作“反、顺弦”,反弦 D—A 定弦,顺弦 G—D 定弦。在演奏的时候,两把胡琴一个演奏高音一个就演奏低音,一个演奏复杂,另一个就演奏简单,相互配合相互衬托,多采用即兴的演奏方式,两把胡琴配合十分默契,别有一番风味。在萍乡采茶戏形成的初期,它的音乐多以曲牌体结构为主,慢慢发展为板腔体,同时它的伴奏音乐也慢慢形成了范式。但是在一些串场、过门和描写角色内心变化的伴奏时,还是会用到曲牌体的结构,两种用的比较多的形式是单曲反复和多曲连缀。

三、结语

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同作为江西采茶戏的分支,流传至各个市级,被称为地方小戏,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都是运用各自当地的方言作为唱词,使得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成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大量运用了两地当地的方言词汇,正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当地的方言,加强了人物的乡土气息,增加了戏曲的幽默感,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更有亲切感。其次,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的演员母语方面存在着共性。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的传承方式都是靠师傅教授徒弟学习,最终的舞台语言是取决于演员的,每个演员的母语环境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舞台语言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而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的差异就在于,南昌采茶戏的起源相对于萍乡采茶戏要早一些,南昌采茶戏的曲调和唱词被记录在书面上,而萍乡采茶戏的曲谱唱词的书面纪录很少,所以,南昌采茶戏的唱词曲调相对于萍乡采茶戏更加稳定。其次,南昌采茶戏是一种地方小戏,它所采用的语言能够代表当地的十分有特色的方言。不管是哪种地方的戏曲,它都必须带有当地强烈的地方特色,这方方面面渗透在它的语言、舞台表现、文化内涵甚至舞美艺术上,所以,南昌采茶戏是一种南昌方言艺术。虽然萍乡采茶戏的唱词也同样是萍乡方言,但萍乡地区受到湖南等地的文化交流文化渗透,在萍乡方言的内部也是存在着一些分歧的,所以萍乡采茶戏不能叫做纯粹的萍乡方言艺术。从伴奏音乐方面来看,由于演出剧目和剧团的不同,乐队的编配都是存在差异的,而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在伴奏音乐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南昌采茶戏采用锣鼓这个乐器作为伴奏音乐,而在萍乡采茶戏中,直到如今也没有加入锣鼓这个乐器。可以说,有无锣鼓这个色彩伴奏乐器,是同为江西采茶戏分支的南昌采茶戏和萍乡采茶戏的最大的一个区别。

通过这次对笔者家乡戏的探究,让笔者对自己的家乡戏有了一个更加深层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当代的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戏曲的了解越来越少,戏曲这个优秀的中国艺术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戏曲这个传统艺术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并且遇到了向大众推广难的问题。在科技与现代文化有巨大进步和巨大变化的今天,人民大众对于戏曲的欣赏更加与时俱进,传统的戏曲剧目已经满足不了现如今的人民群众需求,科技在进步,时代在进步,戏曲艺术也得跟上时代的潮流。一方面,采茶戏应该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让采茶戏变为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采茶戏也可以吸收借鉴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身,使采茶戏在如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传承。笔者衷心希望,自己的家乡戏江西采茶戏可以越来越好,更加多元化,更加综合化,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关注到采茶戏,喜爱采茶戏。

参考文献:

[1]衣萍.采茶戏的名与实——采茶戏若干问题辨析[J].农业考古,2003(2):183-187.

[2]黄静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桂南客家采茶戏为例[J].成功(教育), 2013(2):298-299.

[3]李媛,姜昊.浅谈南昌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J].才智,2012(29):179.

[4]万丽媛.南昌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0.

[5]范晓君.广东怀集“采茶”述略[J].四川戏剧,2009(2):71-73.

[6]黄桂凤.论保护和发展博白桂南采茶戏的策略分析[J].玉林師范学院学报,2010(3):30-33.

[7]薛俊敬.客家茶叶文化对“采茶戏”发展的影响[J].歌海,2009(4):102-103.

[8]李寿麟.客家采茶戏源流考[J].嘉应大学学报,2003(1):118-119.

[9]赖丹.舞中三绝——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4):96-100.

[10]詹纯.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2.

[11]梅子.风情万种皆是美——采茶戏《榨油坊风情》观感[J].戏曲艺术,1996(2):13-15.

[12]廖军.无茶不成戏——略谈茶与赣南采茶戏及其艺术特点[J].农业考古,1996(2):143-145.

[13]肖宁.赣南采茶戏多声思维的特色[J].艺海,2014(9):107-108.

[14]廖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5]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

[16]龚国光.江西采茶戏的当代品格与演剧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2(1):87-93.

[17]熊琨.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

[18]刘廷新,刘璐.桂南采茶戏形成小议——兼对“明末说”与“清中叶说”的质疑[J].音乐时空, 2015(9):51-52.

[19]李媛.探究南昌采茶戏的音乐文化形态[D].厦门大学,2009.

[20]谭钰婷.赣南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1]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7-16.

作者简介:

杨婷,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表演。

任子欣,华东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采茶戏萍乡南昌
萍乡开放大学:为推进“五区”建设贡献开大力量
“2021萍乡十大品牌企业2021萍乡十大品牌人物”“2021萍乡名牌产品认定”终评会顺利召开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服饰款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