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师声誉研究述评

2017-05-21毛育晖张静远杨艳

会计之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审计师

毛育晖+张静远+杨艳

【摘 要】 2001年安然事件以来,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审计师声誉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契机,也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可以衡量财务报告的准确度。通过对现有审计师声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审计师声誉的界定,以及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含义,进一步讨论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运行与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审计师保持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等是审计师声誉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的综述有助于对审计师声誉的全面了解,并提出对其未来研究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 审计师; 审计师声誉; 审计师声誉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3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9-0124-03

一、引言

审计师声誉是市场对于审计师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的评价,被看作审计师一项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审计师竞争优势的体现。由于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往往依靠审计师声誉来判断审计质量,企业也根据审计师在市场中的声誉选择审计师,因此,如何评价审计师声誉?审计师声誉机制是否有效运行?其有效运行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审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一些审计失败的会计丑闻也使审计师的声誉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审计师声誉界定以及审计师声誉机制运行与影响的研究,探讨审计师声誉领域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其研究趋势。

二、审计师声誉的界定

Watts et al.[1]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而这种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声誉是正相关的,即专业性和独立性越高的审计师,相对而言声誉也比较好[2]。Edvinsson et al.[3]将声誉形容为“无形的”,也说明了声誉的难以衡量。

查道林等[4]将声誉定义为公众对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的程度,并将其分解为知名度、美誉度、客户忠诚度等。由于事务所审计的过程是封闭的,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直接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学术界也并没有出现统一的指标来衡量,从而依赖审计师的声誉作为决策标准。DeAngelo[5]认为事务所的声誉与其规模相关,规模大的事务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计能力,而他们“犯错误”的成本也会增大,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多,所以他们的审计质量也会相对较高。对于规模的划分,许多研究采用“四大”和“非四大”的标准,Pittman et al.[6]研究发现,在美国的审计市场上,“四大”的审计质量要比“非四大”高,从而“四大”也是高声誉的代表。但是在国内的审计市场中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规模大的事务所,如果受到了监管或处罚,反而因为他们广泛的政治关系,可以逃避处罚或者诉讼。所以一些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愿意选择“四大”作为躲避法律约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和声誉就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7]。刘霞等[8]研究了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审计师声誉具有信息含量,可以向投资者和管理者传递审计质量高低的信号。

三、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含义和影响

审计师的声誉在市场中会影响其业务活动,对于声誉高的事务所,可以提高自身的服务价格,获得更加优秀的员工,相反对于声誉降低的事务所,会受到巨大的损失[2]。事务所声誉的高低在市场中如何发挥作用,就是声誉机制要研究的问题。

Watts et al.[1]认为,事务所的声誉机制在于使市场追求高质量的审计师,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发挥作用。证券持有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对证券价格进行调整,当公司选择了声誉高的事务所时,理性的投资者会给出正面反应,股票价格会上涨,而当投资者对于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專业性持怀疑态度时,股票价格将会被压低。这就使得客户去选择被市场认为是“独立性高”“专业性强”的事务所,导致了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而对于审计师而言,提高自身的独立审计能力,也就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动力。但曹建新等[9]检验了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发现国际上的“四大”和国内的“六大”与其他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存在审计质量背离审计师声誉的现象。

在Diamond[10]的声誉机制模型中,良好的行为可以产生声誉,而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可以使企业获得更有利的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Edvinsson et al.[3]发现,声誉机制可以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声誉机制下,那些以次充好并且卖高价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刘霞等[8]也指出,审计师声誉可以有利约束其执业行为,督促其尽职尽责。

在公司进行IPO时,客户更愿意去选择被大家认为具有高声誉的事务所,从而获得更高的股票销售价格[11]。根据前者的研究,Titman et al.[12]运用模型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事务所声誉越高,表明被审计企业的利好信息更多,新发行的股票价格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企业提供给事务所的信息是有利的,他就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审计信息。而没有利好信息的企业就不会为了高审计质量支付更多的费用,于是事务所的选择就可以成为投资者判断的依据,从而产生审计师声誉机制效应。审计的定价也会受到审计师声誉的影响,杨雪等[13]研究发现事务所产权组织形式通过审计师声誉影响审计定价,且主要是通过对审计师声誉的约束机制来影响审计定价。王兵等[14]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在IPO定价市场化的背景下,审计师声誉与公司询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股票抑价率,说明审计师声誉已经初步影响了股票定价。

李晓慧等[15]通过研究1999—2014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事务所前后三期新增客户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毁损之后,事务所的新增客户会大幅度减少,即使通过更名来修复审计声誉,新增客户数量也并不能明显提高。

四、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影响因素

在资本市场中,维护一个好的声誉需要成本,而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声誉的变化。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诸多条件[16],其中关键是能够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即声誉损害必须有代价。可以通过证监会的处罚信息来衡量审计师的声誉,声誉受损的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和收费是否会产生变化,以检验市场对于声誉受损是否做出了恰当的反应[17]。Paul et al.[18]发现,当审计师的声誉受损时,市场也会出现相应的负面反应,同时,声誉受损的审计师的市场份额也会萎缩[19],与此同时收费也会降低[20]。

李常青等[21]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和股票抑价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王兵等[14]采用了“四大”和国内排名前十的审计师来研究审计师声誉,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影响了股票定价,声誉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张然等[22]通过检验PCAOB 审查与审计师声誉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反向并购的公司,PCAOB审查可以显著降低被低声誉审计师审查的问题公司的出现概率,但是对于聘请“四大”事务所的IPO公司则没有太多作用。同样在A股市场上,国有股权会影响对审计师的选择,王成方等[23]研究发现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提高了IPO的融资成本。

事务所可以通过合并来提高声誉,Banker et al.[24]研究发现,审计师合并之后,可以获得规模效应。如果两个“八大”事务所合并之后,在竞争大客户方面会得到很大优势。王兵等[25]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通过提高审计师声誉在公司股价上得到了正面反应,但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显著提高审计收费。同时,国内学者吴溪[26]研究了深圳中天和天勤的合并案例,发现合并后的双方因为没有做出有效的整合,导致预期的优势被抵消,合并前双方的风险并不匹配也导致了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五、研究评述

基于对过往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已有的研究对审计师声誉的界定进行了探索,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审计师声誉的提高和损毁将会在市场中产生怎样的影响,极大丰富了事务所声誉的研究体系。但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对于审计师声誉的界定一直缺少确切的描述和定义,对于审计师声誉的衡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有碍于声誉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审计师的声誉机制对维持高质量的审计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多是立足于股价和审计师声誉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但是这中间很难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视角还相对单一。在探究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价格等的关系时,内生性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说明,而如何评价这种影响机制也尚未得到检验,因此,需要从一些独特的视角来检验审计师的声誉机制。

【参考文献】

[1] WATTS R L,et al. Agency Problems, 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ome Evidenc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613-633.

[2] KLEIN B, LEFFLER K.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84(4):615-643.

[3] EDVINSSON L,et al.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hidden brainpower[M]. NY: Harper Business,1997.

[4] 查道林,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4(5):68-72.

[5] DEANGELO L E. 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183-199.

[6] PITTMAN J,FORTIN S.Auditor Choice and the Cost of Debt Capital For newly Public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1):113-136.

[7] LIN I J, et al. Market Implications of the Audit Quality and Auditor Switches: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09,20(1):35-79.

[8] 劉霞,戚务君. 注册会计师姓名披露有助于审计质量提升吗?——来自客户报表重述的证据[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3):56-64.

[9] 曹建新,颜利胜. 高声誉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32):64-67.

[10] DIAMOND D. 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 The Choice betweenBank Loans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689-721.

[11] CARPENTER C G, STRAWSER R. Displacement of Auditor When Clients Go Public[J].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71,131(6):55-58.

[12] TITMAN S,TRUEMAN B.Information quality and valuation of new issu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6,8(2):159-172.

[13] 杨雪,张俊民. 会计师事务所产权组织形式、审计师声誉和审计定价[J]. 财经问题研究,2016(5):83-88.

[14] 王兵,辛清泉,杨德明.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09(11):73-81.

[15] 李晓慧,曹强,孙龙渊. 审计声誉毁损与客户组合变动——基于1999—2014年证监会行政处罚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6(4):85-91.

[16]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3-13.

[17] 方军雄.注册会计师声誉损害的代价[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8):89-96.

[18] PAUL K G,et al. Shredded reputation: The cost of audit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4):1221-1245.

[19] WILSON T, GRIMLUND R.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n auditors reputation[J]. Auditing: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0,9(2):43-59.

[20] FIRTH M. Auditor reputation:The impact of critical reports issued by government inspectors[J]. The Rand Journal of Rconomics.1990,21(3):374-387.

[21] 李常青,林文榮.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折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8-85.

[22] 张然,陈思,汪剑锋. PCAOB审计检查、审计师声誉与中概股危机[J].会计研究,2014(2):71-78.

[23] 王成方,刘慧龙.国有股权与公司IPO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J]. 会计研究,2014(6):89-95.

[24] BANKER R D, et al. The public accounting industry productionfunc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5(2):255-281.

[25] 王兵,尤广辉,宋戈. 审计师声誉机制研究: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视角[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6):29-37.

[26] 吴溪.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J].会计研究,2006(10):79-85.

猜你喜欢

审计师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审计师特征对审计绩效影响的研究述评及展望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审计师能提前感知债务违约风险吗?*——基于债务诉讼的经验证据
事务所转型、审计师关注度与审计质量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空中飞人”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