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2017-05-20赵婷婷

法制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开啟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生态维度,对我们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试从现代大学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个角度,探索高校建设生态文明模式。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校;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283-03

作者简介:赵婷婷(1985-),山西太原人,硕士,太原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研究方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c element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cological problems have severely affected our real life.Ecology Marxism opens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in Marxism,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and is important to us in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this paper,the author use the theory of ecology Marxisms views and e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del.

Key words : Ecology Marxis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大学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起着作用,在与社会产生积极互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超越、以独立和创新的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虽已逐步确立教学服务型、应用技术型的改革发展思路,但就整体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等有所缺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外马克思主义中较有影响的流派,我国学者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依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热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维度,它从人与自然关系、科技、消费等视角分析当代社会出现的生态问题,这为我们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大学,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才提供了新的理论路径。

一、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才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首位工作,大学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首先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以培养社会急需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人才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育,忽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敬畏自然等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我国高校生态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才开设生态学专业,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忽视对全体学生普及生态文明,导致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缓慢。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高校输出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独立的思维能力,更要具备生态文明的思想素质。

另外要指出,高校中大多数年轻教师也缺乏生态意识,很难成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另一方面也是完善教师专业素养和思想修养的过程。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首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生态科学知识及其生态责任意识,树立生态价值观。要做到这一点,可利用高等教育中现有课程体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意识形态建设作用,将生态文明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以我校教学情况看,可以在“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对比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不同,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在生态中心主义看来,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主要是世界观的改变,要求用生态中心主义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学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注重生产力的无限增长,没有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虽然不是生态中心论,但对分析生态问题有很大意义。首先,马克思始终把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特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特征相结合,强调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工业化、城市化等问题的密切关系,在物质实践中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其次,马克思主义为生态中心论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观察和解决生态问题时不仅要考虑社会物质组织变革,更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全球性扩张导致的环境问题。引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马原课程的延伸和扩展,也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也可以在“形式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中加入国内外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等;在“法律基础”中则可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我校现有专业大部分为理工科,在开设专业课和选修课时,应适当加大生态课程,如,材料专业可以开设“环保材料”,机械制造专业可以开设“绿色制造”等。

二、开展具有生态理念的科学研究

大学的第二个重要职能是科学研究,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大学承担着广泛开展科学研究的责任。1809年,时任普鲁士教育部长的洪堡提出大学教学应当与科研相结合,大学的教学过程愈加独立和自由。教师和学生兼具研究者的身份,共同致力于力于科学研究。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过程教学化互相促进发展,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职能侧重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注产出和科研成果应用,强调高校科研密切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联系。在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经费使用、实验室建设等过程中缺失生态科技伦理观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的异化使用和生态危机的产生之间有必然性。首先,科技发展加快了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直接或间接的降低生产成本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利润率和增加资本主义积累。科技进步和科技革新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开发新的消费品扩展潜在的消费市场,从而使资本周转时间缩短,提高利润率。科技的经济功能决定了它不可能按照生态原则运用,资本积累无限扩张,科技的使用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剥削和资本积累的进程。其次,科技在当代社会也充当着社会控制的角色,在“控制自然”的历史发展中,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业,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控制自然”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是问题在于,“控制自然”和它的实践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并没有给人们幸福和自由,却带来了生态危机,社会冲突等,技术被非理性的运用,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由此人们开始怀疑“控制自然”是否具有合理性。

因此,高校的科研工作要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切实改变传统现代工业的模式,开创一种生态文明新工业模式,确立生态理念的科研工作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输出科学技术,以生态观念引导科技合作,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绿色转化。以我校科研建设为例,近几年我院科研环境稳步改善提升,科研管理制度等逐步完善,但仍需加大生态理念的注入,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行体系及实验课程设计等方面都以绿色科研平台为先导,考虑废物排放处理及配套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最优化管理等;针对教师科研管理,也应加快绿色科研成果转化,及相关制度和经费鼓励支持。

三、提供有生态内涵的社会服务

目前,我国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氛围,民众虽然对生态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基本的生态道德素质,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人们更多是把经济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我国对生态环保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缺乏总体目标和详细规划,未能将生态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覆盖范围不广泛。以上这几点都直接影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形成,最终也会影响我国高校生态文化的形成。

大学三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大学在国家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集体体现。在构建生态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是生态建设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传播生态思想,打破旧的观念障碍,对公民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要担任生态环保宣传者。要实效这一切,必须回到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审视目前高校学生真实生活状况。

现代社会物质商品丰富多样,购买支付手段多种多样,大学生作为重要消费主体,很容易被物质消费迷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消费同生态危机有必然的联系。当代社会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等同于商品消费和占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模式,使人们产生一种“缺乏”的生存生态,陷入消费主义的怪圈,人们总是感到缺乏满足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指出,消费异化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们无法正确处理个人需求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社会鼓励人们从不断的商品消费中确定自身的需要,但其实人们并不能确定某种商品同自身的真实需求是否具有一致性,市场机制在这其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广告作为传播媒介把需求和商品消费联系起来。消费异化的生活方式分裂了人的欲望,人通过消费不同的商品满足各种欲望,依靠这些商品传达的信息定位自己的身份。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商品消费上,使人们真正用来休闲的时间减少,导致休闲生活质量下降,人的需求的本质和手段进一步出现了异化,人的需要相对丰富和全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单一片面的需要是消极的需要,会使人产生不健康的感觉,使人的心理萎缩。高校大学生要建立绿色的消费观念,以此影响家庭成员,带动周边社区,逐步扩大辐射范围。

利用校园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可读性强的特点,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宣传中植入生态文明的内容,以我校为例,我校微信公众号账号基本以达到覆盖全校,可举办类似“随手拍身边不环保行为”或者“我为校园环保做贡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依托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校园内外生态环保活动,改变大学生思想中一贯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要树立生态环保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以我校为例,我校现有学生社团41个,其中和生态环保相关的社团很少,举办生态环保主题活动也相对较少。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讲解,辩论讨论等活动,引发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我校周边企业以化工厂居多,可以针对这些企业有效开展生态环保互动,开展实地调查走访,这些有助于学生了解生态环保现状、环保政策法规,也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素材;也可以尝试与其他院校结成绿色高校联盟,与周边社区共建绿色社区;或者在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中发起生态环保相关创业项目。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本文成文时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首届生态文明奖揭晓,获得本次奖项的有19个集体和33个人,他们都是来自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这一奖项的设立可以充分地证明生态环保需要人人发现问題,人人解决问题,从改变生活习惯和衣食住行着手,形成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互动的良性机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过程中,高校理应成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为生态文明建设奉献才智。

[参考文献]

[1]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晓培.高校社会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研究——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J].前沿,2013(15).

[5]鲁长安出场学视域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J].云梦学刊,2016(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校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