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泰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7-05-16沈姝涵陈奕桦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沈姝涵+陈奕桦

摘要:通过问卷分析的方式,首先对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其次检验两者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以及心理幸福感都处于良好水平;(2)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在泰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82-05

一、引言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加,留学的国家也从早期的欧美西方国家,转向为更多元化的选择,其中泰国因为较低的消费水平与迷人的异域文化,成为我国学生留学的主要考虑国家之一。在泰中国留学生的族群,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呈现更为爆炸性的增长,较2001年增长近10倍,资料显示,目前在泰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约达到了4万,占了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中国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1]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群体[2][3]。留学生这一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承受着“文化冲击”的挑战的同时,[4]他們的心理幸福感是否会受到影响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教育研究者去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将引入心理幸福感这一心理学概念,结合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以在泰的中国留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1)了解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2)调查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状况。(3)分析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程度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二、文献综述

(一)跨文化适应相关文献综述

1960年,Oberg提出一个人在初次进入异文化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会产生不适现象,即“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5]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后续学者纷纷提出相关跨文化适应相关研究。Ward与他的同事将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justment)和社会文化适应(Social-Cultural Adjustment)。[6][7]其中心理适应是指在探索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观幸福感水平(即生活满意度),它主要是以情感方面的反应为基础的;而社会文化适应则主要是指个体在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文化背景的人有效进行接触,即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获得的适应异文化环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等。[8]本文将采用该理论,将跨文化适应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对应研究。

(二)心理幸福感相关理论研究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是相对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而言的,[9]主观幸福感强调的是一种快乐的感觉,[10]但是心理幸福感不等同于快乐,它是人们与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是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是自主、能力、关系需要的满足。[11]美国心理学家Riff将心理幸福感分为六个方面:自主性(Autonomy)、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生活目标(Purpose in Life)、对环境的掌控(Environmental Mastery)和正向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eople)。[12]

综上所述,鉴于心理幸福感更重视幸福感的本质和含义,能够抓住幸福感的本质与核心问题,其结果会更有意义、有价值,并能够抓住幸福的内在意义[13],本文选取心理幸福感作为研究变量,探讨留泰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状况。

(三)跨文化领域与幸福感领域的相关研究

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幸福感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各自的领域内部研究相对较多也比较成熟。但是将这个领域结合进行研究的却不多。

首先,部分学者对文化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14-17]其次,也有学者对跨文化敏觉力与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并得出二者存在正相关的结论。贾勤和吴佳美[18]以旅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得出跨文化敏感性与心理幸福感成正相关,而王卓[19]在他的硕士论文中以旅澳中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尚没有研究者对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但是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之间确实极有可能存在相关性,故而本文提出假设:跨文化适应心理幸福感存在正向相关。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便利取样的方式,选取泰国一间高校的本科生为对象,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8份问卷,有效问卷238份。这些学生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其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

(二)问卷设计

本问卷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量表,主要有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第二部为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第三部分为心理适应量表;第四部分为心理幸福感量表。所使用到的测量工具如下表所示。

(三)资料分析

1.针对跨文化适应程度的分析,本文将分别运用单一样本T检定对跨文化适应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进行说明。

2.针对在泰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状况问题,本文将运用单一样本T检定对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状况进行分析。

3.针对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程度是否会正向影响他们的心理幸福感问题,本文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探讨心理幸福感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

(一)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程度结果分析

1.社会文化适应程度分析。本文采用的是6点Likert式量表,适应困难程度从1—6逐渐增加,即样本的得分越高说明适应程度越好,本文取中间值3.5作为检验值,并将每位学生17题的总得分取平均,利用单一样本T检定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

在T检定中,社会文化适应均值显著低于检验值(sig=.000<.05 t=-6.882,m=3.128),社会文化适应的四个维度,除去正式场合交往维度(sig=.189,t=1.318,m=3.607)外,社会生活交往维度、文化理解维度、教育适应三个维度sig值均小于.05,表明均值都显著小于检验值3.5,说明从整体上看,在泰中国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程度较好。

除去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正式场合交往维度,其他维度排序为社会生活交往维度>文化理解维度>教育适应,说明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教育适应最为轻松,社会交往与文化理解相对更难。

2.心理适应状况分析。本文采用的是4点Likert式量表对心理适应进行调查,1—4代表的是所描述行为所出现的频率,数值越大说明频率越高。1—4分别表述为“不会这样”,“偶尔这样”,“经常这样”,“一直这样”。量表中第1至第14题为消极行为描述,样本所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适应越困难;量表中第15题到第20题为积极行为描述,样本得数越高,说明心理适应越容易,因此为统计便利的需要,本文将最后五题的得分反置,即得4分记作1分,得3分记作2分,得2分记作3分,得1分记作4分,如此整体便达到了统一,得分越高,心理适应会越困难。本文取中间值2.5作为检验值,将每位学生19题的总得分取平均,利用T检定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

从整体上看,心理适应值得分显著低于检验值(sig=0.00 t=-13.215.m=2.137<2.5),说明留泰中国学生整体心理适应能力较好。其中,在不良心理状态维度(sig=.000.t=-15.950 m=1.885<2.5)和良好心理状况维度(sig=0.00 t=-3.747 m=2.336<2.5),均值也显著低于检验值,说明中国留学生在泰国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频率较低,良好的心理状况出现的频率较高。

(二)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在泰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测量,是参照Ryff[25]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包含自主性(题1、题7、题13),环境掌控(题2、题8、题14),自我成长(题3、题9、题15),积极的人际关系(题4、题10、题16),生活目标(题5、题11、题17)和自我接纳(题6、题12、题18),共六个维度,每个维度3个题目,共18个题目。量表采用6点评分,其中第1、4、5、8、15、16、17、18题为反向题,本研究在进行统计时,进行了反向处理,即得1分将记作6分,得2分将记作4分,得3分将记作4分,得4分将记作3分,得5分将记作1分,得6分将记作1分。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本研究采用单一样本T检定对留泰国中国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进行检测,设定检测值为题项分数的中间值3.5,并用该检测值与各题项的均值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心理幸福感(m=4.040,sig=.000)以及其6个维度都显著高于检验值,这说明在泰中国留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幸福感。

(三)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根据Ward与他的同事所提出的理論,将跨文化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26]本文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方面分别与心理幸福感做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测结果如下。

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相Pearson相关关系数为-.270,sig<.05,相关性达到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数值上呈中低度负相关,解释为社会文化适应程度越好,心理幸福感越高,含义上为正相关。

心理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相Pearson相关关系数为-.602,sig<0.05,相关性达到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数值上呈中度负相关,解释为心理适应程度越好,心理幸福感越高,含义上为正相关。

五、讨论与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是以在泰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文基于Ward和他的同事所提出的理论[27],将跨文化适应划分为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两部分,对泰国某高校238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和心理适应方面,在泰中国留学生的适应状况都较好。其中在社会文化适应程度方面,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教育适应相对轻松,社会交往适应与文化理解相对较难。

其次,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泰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数据显示,在泰中国留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较好。

最后,本文首次将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相联系。经过研究得出,社会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成显著低度正相关,即在泰中国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程度越好,其心理幸福感会越高;心理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中度正相关,即在泰中国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程度越好,其心理幸福感会越高。鉴于尚没有研究者对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本文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文化适应与幸福感方向的理论结构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该研究成果给予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提升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控环境,发展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避免在国外与他人之间的摩擦,有助于学生去接纳自我,变得更加有自信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二)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架构,只是简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于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探讨。而这些也将成为作者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建立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的架构图,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探讨二者之间的调节变量。

參考文献:

[1]黎史翔.门槛不高中国工薪层泰国求学[N].法制晚报,2016-07-4(A9).

[2][14]王凯,闵庆鹏,何江川,杨放,覃利.在泰中国留学生与泰国大学生心理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08):1170-1172.

[3]Jiraporn Kingminghae,林易.中国留学生学业失败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数据[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22-26.

[4][5]Oberg,K.,Cultural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7(3):177-183.

[6][26][27]Ward,C.and A.Kennedy,Acculturation strategies,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socialcutural competence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4,18(3):329-343.

[7][20]Ward,C.and A.Kennedy,The measurement of socicultural adap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9,(23):659-667.

[8]Ward,C.and A.Kennedy,Locus of control,mood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difficulty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2,16(2):175-194.

[9]向东进,严慈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度量——基于武汉市6所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5):103-107.

[10]Diener,E.,S.Eunkook,and L.e.a.Richard,Subjective well-

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302.

[11]Ryff,C.D.,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99-104.

[12][24][25]Ryff,C.D.and C.L.M.Keyes.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4):719-727.

[13]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5]郑雪,D.Sang.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J].应用心理学,2003,(01):9-13,28.

[16]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1):48-54.

[17]付佳.文化智力对文化适应及文化认同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8]贾勤,吴佳美.跨文化敏觉力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初探——基于旅美中国留学生的调查[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1):88-92,99,131.

[19]王卓.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in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in Australia[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21]陈韵敏.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2]Zung W W K.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23]林德成.赴泰汉语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Thailand

SHEN Shu-han,CHEN Yi-Hua

(1.CHINA-ASEAN International College,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Bangkok 10210, Thailand;

2.Chinese Academy of Education Big Data,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Shandong 273165,China)

Abract:This paper is aimed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about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ailand and tries to pro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rough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analysis. This study shows that (1)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ailand keeps a good level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2)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Key words: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ailand;cross-cultural adaptation;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
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析
在华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
留德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