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和哭泣中的坚决控诉

2017-05-13郑新然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物巴金叙事

【摘要】巴金生于1904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文学泰斗。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多数的散文以及小说作品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或是反映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反抗斗争,带有强烈的自传性,用贴近身边生活的素材来控诉社会现状,表现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是唯一一篇描写纯爱情的小说,他用一个温和哭泣的爱情故事,控诉出那个年代整整一代人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和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抵抗。

【关键词】春天里的秋天;巴金;叙事;人物

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创作于1932年,28岁的巴金正直青年才俊时期,基于当时泉州的社会现实,虽处于抗战初期,但泉州南大街的风貌依然成为东亚文化之都,繁华的街景也促使了泉州这个城市思想的开放,处于这一时期的年轻人们不愿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期待着新民主主义下的恋爱自由和浪漫。该篇小说通过男主人公林第一人称的叙述,记录了关于他与少女郑佩瑢自由恋爱的浪漫悲剧。巴金用春天和秋天作为恋爱情感的形象化表达,细腻委婉又不失生气,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独白将美好的爱情一步步毁灭给读者看,来表达这个悲剧下真正的控诉和灵魂。

《春天里的秋天》在开篇的序文中便点出了春天的环境和意象:“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本是从秋天枯萎的景色中逐渐变得富有生机的景象,而作者却又说:“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这里,“春天”不单单指的是季节,更是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和渴望,而“秋天”也不单单指的是落下的秋雨扫下的落叶,更是在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不自由的婚姻下的自由恋爱的心酸。在这里,巴金用春秋两个季节将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像他所面对的社会背景正如同季节一样变换却又不能忽略前一个季节的影子。在美丽的季节里这种环境和心情的强烈反差,让这里的爱情悲剧更加无奈。

在小说正文的开篇便用一件事奠定了文章的基础和悬念——主人公林的哥哥死了,具体的情况和死因主人公并不清楚,只知道他快要订婚却去世。这个事件看似与主人公林和女学生郑佩瑢的爱情故事无关,但在后文中却时常提起哥哥的死因和下落,几乎从头到尾贯穿的整个小说,成为主人公与郑佩瑢恋爱悲剧的暗线导向。在第二章中郑佩瑢开玩笑地和主人公林说了一句:“要是你以后再气我,我就要像你哥哥那样。”一句玩笑话放在了开头不光暗示着哥哥的死因,还暗示着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自由恋爱的悲剧命运,在那个时期自由恋爱让人向往、更让人投入和珍惜。主人公再一次想起哥哥的死便是第九章:主人公沉浸在爱情的苦涩和甜蜜中,几乎忘记了自己哥哥的死,从而对自己进行反思。这里的反思不仅是自己的懊悔,其中也包含了爱情遭遇亲情时的两难处境。主人公林和郑佩瑢一直处于对真爱的多疑和猜测中,明明是热恋中的情侣,但在主人公林的主观视角中,甜蜜的恋情里却隐藏着诸多的不安。这里的不安可能来源于女学生郑佩瑢的举手投足和她的家庭环境,也来自于主人公林的不自信和在哥哥自杀事件后的不安。直到小说的第十三章,妹妹的来信终于交代了哥哥的死因,不出所料,因为爱情。当哥哥的爱情被这个封建的社会环境所遏制,年轻的生命迫于无奈用最残忍的方式自行了断的时候,整篇小说也即将进入高潮部分。郑佩瑢骗主人公和她的闺蜜一起出去,主人公林发觉事情不对,但却不忍心打破恋爱关系去触碰谎言背后的现实,两人都用说谎和想象不断地麻痹自己,直到第十七章中哥哥遗书中的一句话点破了最现实的阻挠因素——旧的传统观念。其实,小说中所有的年轻人都处于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只不过他们不愿相信、不想就这样认输,然而在这个适者生存的世界,他们有思想但并没有一定的能力去反抗。最后,主人公林的心上人郑佩瑢,选择了和他的哥哥一样的、以自杀方式终结一切的结局。林最亲近的两个人因为社会制约下不自由的恋爱相继去世,在这一切悄然发生时,主人公林无力反抗,这种被社会和自身双重压制的情感才是主人公林在这个封建制度的春天里真正的悲哀。

在小说人物的设置上,除了主人公林和女学生郑佩瑢之外,还有个不太起眼的人物,就是主人公林的朋友——许。许身为一名新道学家,又作为主人公林和郑佩瑢共同的好友,他在中间是理性的,而他的理性,更多的是来源于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作为局外人看着他们的爱情是否定的,在他的意识中,身处封建环境的背景下,自由恋爱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质疑和阻碍,尤其是对于林和郑佩瑢他们两个处于热恋中又迫于家庭壓力的年轻人来讲,前途更是渺茫。但在如此的境况下,许虽能和两人正常的相处,但在主人公林看来,他作为一个“憎恶女性者”,对他们的恋情还是有偏见的。正如许像泼冷水一样地对主人公林说的那句话:“不对,我总觉得你们的事情有点不对。这是我的直觉。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我的看法是不会错的。”而在小说最后,直至秋天快结束时,女主人公郑佩蓉去世十多天后,许才把郑佩蓉和她的妹妹寄来的两封信交给林。面对主人公林绝望的质问,许只能笨拙的为自己的行为找托词:希望你好。许在此时即便已经意识到他的行为伤害了林,但并没有表现出懊悔之意。他的此举虽不是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但却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他的人物形象里,聚集了封建社会中社会观念、传统观念以及家庭专制的束缚和缩影。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场梦一样美丽的爱情,不论结果如何,起码不负青春光阴的年华。在适者生存的世界里,除非我们能改变社会,否则就只有去适应,就像那句人生如戏,命运就在自己手里。《春天里的秋天》没有声嘶力竭的反抗也没有过分的叛逆,他用一个如同逐渐冰冷的温水一样的故事,来唤起对整个社会的控诉。即便主人公的春天消失了,但在这温和的哭泣中,让人心生希望的,是蔚蓝的天,自由的风和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巴 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M]. // 巴 金. 巴金全集.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2] 艾晓明.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野[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3] 曲春景, 耿占春. 叙事与价值[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郑新然(1996—),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人物巴金叙事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