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研究

2017-05-10王萌

关键词:家庭教育差异孩子

王萌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孩子的现在乃至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着重锻炼孩子的个性,激发孩子的潜力,鼓励孩子们去勇敢尝试,树立不怕困苦的品质,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首要的任务。中美两国家庭的教育观存在很大不同,无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同。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独立性、生存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差距。

关键词:家庭教育;差异;孩子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赫特尔认为:“家庭文化是由人们特有的有关婚姻、结婚、离婚、亲属认同和责任,儿童社会化,居住以及家庭稳定的规范和价值构成的。”

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等观念存在于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中,所以中国人更注重家庭、亲情等伦理关系。三纲五常更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则,早已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它的核心观点是孝观,并且由此发展出教育观、婚姻观等。

美国人由于受到欧洲传统的宗教尤其是新教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缺乏中国人的“孝字为先”思想,他们的家庭模式中几乎没有三四代同堂的情况,他们的家庭理念着重显示出“人生来平等而独立”和“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

(一)两国教育观念的差异

由于中美教育观的差异,两国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并不相同。中国的家长看重孩子的未来,他们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然后在顺境中度过一生。正是这种期望的驱使,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把他们的责任设定为尽最大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条件优越、衣食无忧的美好未来。父母充当孩子的手臂,为他们做所有能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只要能让孩子过得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因此,除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外,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把全部精力都侧重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在“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观念的驱使下,孩子们只能学习而不被允许做其他事情。相反地,美国的家长通常认为:孩子若想要更好地长大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所以孩子从出生开始,家长就一直关注和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性,着眼于使孩子具备适应与生存的综合能力。

综合来看,两国的教育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家庭教育不同

一方面,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是小时候严厉长大较为宽松,在孩子小时候会立下很多规矩,孩子长大后反而管得松。恰恰相反,中国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对其极度溺爱,孩子长大后却处处受限制受干涉,有些家长甚至要干涉孩子的恋爱与家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家长的过度保护与照顾,使得中国孩子从小就形成强烈的依賴性,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后很多中国孩子缺乏独立性变成啃老族。相比之下,美国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强一些,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中国孩子更强。

2、对孩子的期望值

中国家长往往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有时候因为期望值过高而忽视对孩子个性的关注。而美国的家长一般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要实际一些。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同,使得中美两国家长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中国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高于美国孩子,但他们普遍表现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依赖性过强而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缺乏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应变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懂技巧、不会变通,很难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过度要求别人的照顾,怕吃苦怕受累,不懂得乐于助人,缺少同情心;对内不尊重长辈,对外缺失责任感。而美国的孩子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很多孩子都计划零花钱的分配,这正是因为美国家长让孩子小时候就参与到家庭的财务管理当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挣钱的不容易。父母的磨练使得美国孩子从小就遇事冷静,有勇气战胜困难。乐意助人,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两国教育目的的差异

通过家庭的教育使孩子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其更能决定教育的总体效果。因此,家庭教育目的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导致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与自由。中国父母向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至于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而美国父母的期望则是“望子成人”,这两种不同的观念恰好体现出两国教育观念的差异。在中国家长看来,“望子成龙”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中家长们一生的希望,而美国的家长似乎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的人。因此,美国家长更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如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中国家长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孩子考取高分,分数就是一切。

1、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度

中国父母之间通常谈话的核心是孩子,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成了父母骄傲与炫耀的资本。美国父母则很少谈论孩子的学业,美国妈妈们谈话的主题主要围绕孩子的趣事、课外活动等展开。

2、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正是由于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度不同,导致两国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孩子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而成绩不好则会使他们面临包括家长在内的各方施加的压力。所以,中国孩子最终的学习目的往往是“考高分”。在美国,家长们不会给孩子太多压力,并且成绩单属于私人物品不会对外公布。

(三)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观的不同,致使两国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也有许多差异。在中国,受传统的家庭教育观的影响,家长往往对孩子进行全程监控和完全封闭无自由的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生活方面:包办代替

中国家长会充当孩子的手臂,替孩子包办各种事情,学习以外的事情根本不用孩子自己操心。

2、社交方面:过度保护

为了让孩子避免吃亏或者学坏,中国家长往往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臂膀中,过度干涉孩子的自由,尽量控制孩子少与外界接触。

3、学习方面:封闭监视

从古至今,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深深牵动着中国家长们的心。这导致大多数家长们把孩子成才的标准设定为取得高分,考取好大学。这使得孩子们不得不运用“题海战术”,除此之外,课外练习,各种练习题也必不可少。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四)两国教育内容的差异

教育观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育内容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家长在对待同一件事的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差异。例如:

1、家务活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会打理自己的事情,不仅会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而且还会“打工”,比如卖报纸、帮别人看孩子等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的劳动以及所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在中国呢,父母会照顾孩子的一切,这让中国孩子很少参与家务活,更别说社会劳动。父母的过度照顾让很多孩子缺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甚至长大以后饭要父母喂,内衣要父母洗。 在电视节目《变形记》 中,一些从小衣食无忧爱、缺乏自理能力的纨绔子弟就是典型例子。

2、零花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美国孩子通常靠自己打工或是做兼职赚零花钱,而中国孩子的则是由父母给。

3、财富观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中国孩子问爸爸:“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是的,我们家有的是钱,等我去世了,这些钱就都是你的了。”于是,中国富人家的小孩,从小就有优越感。同样的,有一个美国孩子问爸爸:“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我很有钱,但是你没有。”所以,美国孩子从小就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继承祖业以后,也会像这样传承下去。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美两国父母给孩子树立的财富观的差异。

二、不同家庭教育观产生的不同结果

正是由于以上教育目的等几方面的差异,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导致的结果也有着很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社会能力

美国孩子的适应性强于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的依赖性更大一些。因此大多数美国孩子更能适应各种环境,对于挫折困难能更好的迎刃而解。

(二)独立生活能力

中国孩子从小就有强烈的依赖性,相比于独立性强的美国孩子,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关心问候和照料。

(三)人际关系

正是因为父母过多的照顾和保护,中国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像美国孩子一样强。遇到事情,中国孩子往往过于被动,缺乏勇气。在这方面,美国孩子在相处时似乎更加放松自在。

(四)赡养老人的责任

正如前文所說,美国基础设施很完善,美国家长并不指望孩子赡养自己。而在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以“孝”为先。因此,中国孩子拥有更加强烈的赡养父母的责任感。

(五)家庭成员的关系

由于教育观念的种种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家庭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家庭关系更加的紧密。美国的家庭成员则是更独立,像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对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比较。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其中必然还会有特殊性的存在。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的的差异,不难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观仍有着很多弊端。所以,我们既不要对中国家庭教育观念全部批判,更不要对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全盘接纳。对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希望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进行合理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水平进行一次质的飞跃。

作为文化价值研究体系的核心,家庭教育观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鉴于我国特殊的形势,改变传统家庭教育观,改革发展家庭教育观已刻不容缓,结合学校和社会教育来进行家庭教育已是必然。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中国应大力提倡并贯彻素质教育;

(二)中国家长应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团结协作和乐于助人的能力与精神;

(三)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其生存本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培养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中美两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善家庭教育观。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发现,导致教育结果不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这样看来孰优孰劣就很明显了。为了提高未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定要切实提高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数量,这就要求从家庭教育抓起。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由于受到几千年来封建礼教的影响,不管是家长的教育观方面,还是家庭的教育的目的、方式等方面,儒家思想文化都对其有着深远影响。时代在进步,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结构也发生变迁,优化存在于传统家庭教育观中某些落后陈旧的观念、方法、手段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明的基础上,也要吸收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开放、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同时在以后的教育中,应该把中美两国教育观中的优势结合起来,发展出更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以培养更多可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地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中落后的方面,积极拓展家庭教育的领域,改善家庭教育的落后因素,充实家庭教育的内涵,贯通古今,连贯中西,这样我们定会更好地培养出卓越的下一代和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卡尔·维特,卡尔维特的教育[M]北京出版社,2001

[3]约翰高特曼,培养高EQ的小孩[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4]李明岩.《中美家庭教育观比较》[J].《学园》,2011,<9>,22

[5]徐瑞华,刘丰,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现代企业教育,2006

[6]柯云路,情商启蒙[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7]魏建立.《中坦文化差异比较分析》[J].《安徽文学》,2014

[8]高维亮.《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科学时代》,2006,11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差异孩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