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帮助新生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2017-05-10焦方圆

关键词:家园共育焦虑幼儿

焦方圆

摘要: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长、离开家庭,独自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老师、新朋友等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幼儿感到紧张与不安。为此,孩子们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从心理上开始排斥新环境中的所有事情,用最直接的方式发泄心中的焦虑,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哭闹、绝食、拒绝幼儿园的一切事物等多种情形。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在我工作的这些年中,每逢接到新班就会发现如果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就可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分离焦虑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焦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通过家园共育,帮助新生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在工作中,我从教师、家长两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教师方面

(一)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1.教师在接新班之前应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有效的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幼儿的相关游戏,从而借助游戏的作用,转移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所以,在接新班之前的有效培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营造温馨的氛围,准备充足的玩具,安排丰富的一日活动。童话世界般的教室、温馨的睡房、多趣的游戏室、安静的图书室和户外场地的大型玩具、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焦虑情绪。幼儿的好奇心强,注意的持久性差,老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孩子,不要一味地劝个别哭闹严重的孩子而忽视了其他的孩子,这样会让本来不哭的孩子因为受到了冷落也跟着哭起来,可以让哭得轻的孩子带动哭得严重的孩子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这样能分散情绪不好的孩子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以大带小的活动,这也是减轻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一个好方法。联系大班的老师,请哥哥姐姐来教弟弟妹妹玩玩具、做游戏等。

3.全身心面对孩子,化解入园焦虑。新入园幼儿入园时,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每天至少要拥抱孩子3次,每次10秒钟!这样做看起来很简单,但其效果会很显著甚至很神奇。这样的做法能够引起孩子愉快的情绪反应,让孩子把对家人的依恋尽快地转移到老师身上来。因为,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依恋的对象,会急于寻找替代者。教师的关心、体贴会让孩子们心理上感到安全,情绪上得到满足,能够尽快建立与幼儿良好的关系。让教师的心跟幼儿的心贴近,教师的心场跟幼儿的心场就容易链接、融通,这是解决幼儿初入园心情紧张、不安的秘方,大家要善加运用。

根据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理论,成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的早期经验,幼儿入园即是早期经验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尽快地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每位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针对家长在幼儿入园后的自身不适应期,适时给家长吃点"定心丸",消除对幼儿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幼儿入园后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同样也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为了减少家长的不适应,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家园关系

新生家访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独立能力、礼貌行为、个性,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这样有助于建立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拉近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教师在家访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反映,作好家访记录。同时,请家长填写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以便在幼儿入园后区别幼儿的不同个性,及时读懂每个幼儿发出的信息。

2.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觀,使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表现

教师要在幼儿入园前向家长发放一些有关幼儿入园后的注意事项如: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后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表现:哭闹、做恶梦、绝食等等,这些往往是家长最为担心的,教师要对家长有目的介绍一些解决办法,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反应。

例如焦虑问题一:宝宝上幼儿园会哭闹吗?一直哭闹怎么办?每个孩子上幼儿园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焦虑状况会越严重。在2-3周岁的小班约20%的宝宝会有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入园哭闹现象的时间持续较长,约在3周左右),其他的宝宝则是轻度焦虑(几天就好了或是基本没有哭闹现象)。应对策略:首先,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恐惧心理,因为焦虑是孩子正常的反应和表现。其次,无论孩子的焦虑程度多严重,家长都要树立信心,相信老师、相信宝宝,帮助和鼓励宝宝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幼儿园一定要持之以恒,送到幼儿园以后不要流连忘返、不要在门口张望,家长的不舍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有可能宝宝准备亲近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忽然间看见家长的身影,就会立刻回到非常不安的状态。

3.抓住有效时间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的一日情况,使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

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会每天在晚离园的时候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详细地汇报出幼儿一天在园的情况,同时注重语言使用的技巧,既让家长如实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

例如:"您的孩子今天比昨天好多了,就在早上的时候哭了一小会"等等。充分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幼儿每日在园情况报告表,将幼儿在园的情绪状况、进餐情况、入厕情况(包括大、小便的次数)、午睡情况、游戏情况,饮水情况(具体到多少毫升)等等家长最关心的内容全部体现在了表中,使家长根据我们的报告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日情况,同时在每天发放的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幼儿初次入园,面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心理忐忑不安;如果家长离开,他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同时,幼儿教师要照顾许多的小朋友,不可能只关注唯一的人,于是幼儿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不安全感与焦虑感。那么家长跟幼儿园老师应该怎么做?首先,家长是帮助宝宝克服入园焦虑的第一人。因为家长是孩子最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出现了问题。治标更要治本,解决了孩子焦虑问题的根本,家长才能够帮助孩子一同克服焦虑。

4.在幼儿入园后,我们随时为幼儿拍摄在园活动的录像、照片,并及时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以便家长能够随时看到孩子的情况

5.做好幼儿离园前的"整理"工作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陌生的老师照顾,刚开始会不放心。孩子吃饱了吗?尿湿裤子了吗?露肚皮了吗?这些担心会伴着他们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好不容易盼到晚上可以接孩子了,孩子的仪表是他们疑虑最直观的答案。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离园前的整理工作。我们会在每日晚饭后帮助每个宝宝擦干净手、脸,抹上润肤霜,梳理好头发,提好裤子、掖好衣服,拿好外衣等等,使家长一进门,见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浑身香喷喷的孩子,这样家长的疑虑就会消除,会放心的坚持送孩子来园过集体生活了。

这些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是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消除家长的不适应,使孩子避免受到家长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三)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首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访,因为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孩子的智力发展状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还可以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而进行适合孩子的引导;家访还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情感交流的好方式,因为教师深入幼儿家庭是关心幼儿,认真对待工作的具体表现。在交谈中,教师诚恳的态度、亲切的整个家访过程充满友好,拉近了家园之间的关系,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给予信任,从而帮助教师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缩短幼儿入园后不适应期的时间。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发现家长们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都希望给孩子能够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当老师在向其了解幼儿的情况时,家长总是含糊其辞,生怕自己那句话说错了,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在每次家访的时候,都会先向家长介绍我来的目的--为了更多的了解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帮助幼儿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请家长打消顾虑,能够将幼儿的真实情况向我做出介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明白了教师的来访目的,更使家长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其次,电话也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手段。有的幼儿经常自己拨通电话要父母和我讲话,尤其在双休和长假里,一谈就是半个小时。难怪有的家長说,电话成了他们了解孩子成长情况,咨询家庭教育方法的热线。

第三,有效利用班级微信群,上传幼儿在园照片,可以使家长在自己方便的时候直接在手机上看到孩子活动的照片,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最后,向家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的方式很多,如: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发放家长问卷、个别谈话等形式有目的地、多方面地,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爱好、个性特点、饮食起居的各种习惯等。通过多渠道的沟通,拉近了家园之间的关系,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给予信任,家长帮助教师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二、家长方面:用教师专业的理论知识,引导家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首先,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在刚开始时上幼儿园时,哭闹不愿去都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害怕这个陌生的环境、思念父母而不愿意去幼儿园。家长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千万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以为很不正常,怀疑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否老师对孩子不好等等。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闹得厉害,他也更难适应幼儿园了。当然,如果孩子入园已很长一段时间,情绪出现反复,那就需要找老师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找找孩子哭闹的原因。

其次,不要对孩子撒谎。为了设法把哭闹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去,一些家长会采用哄骗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种方法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对你的信任,另一方面,你是在教孩子撒谎。

最后,家人的意见、立场要一致。"要坚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这应该是一家人的一致意见,并一起努力去做。如果家人意见有分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起来。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立场不坚定,聪明的孩子就知道了要向谁去求助。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如果说每一位幼儿都生活在一个小家庭里,那么幼儿园就是孩子的大家庭。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幼儿生活在一个宽松的氛围里,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幼儿入园后能否迅速、顺利的渡过分离焦虑期关系到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关系;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家园共育是一条帮助新生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实施细则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焦虑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