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域教学知识视野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构成及培养

2017-04-26刘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学前教育培养

刘畅

(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 北京 100101)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长期阅读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幼儿文学的综合素养。文学素养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文学素养,教师才能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带领幼儿更好地去感受、理解文学作品,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目的,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知识 文学素养 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意义

幼儿文学是幼儿语言领域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桥梁。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多种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结构简单但应用广泛的句式、优美动人的韵律、充满意义的主题思想,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另外,幼儿文学还是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面,幼儿可以通过倾听、感受、理解、表演、创编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等方式,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情境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很多初学者由于没有较高水平的文学素养,往往就会很容易忽略掉这些内容,使教学失去原本应产有的教育价值,让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语言教育的张力。

因此,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引导幼儿更全面地感受文学作品,在丰富语言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1]

二、领域教学知识视野下文学素养的构成

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由舒尔曼为了打破领域知识与教学知识的分离状态而提出的。领域教学知识是一种与教师教学相关的重要知识,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新标尺。领域教学知识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在各种领域教学知识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线教师最为缺乏的一个要素是关于学科的知识,即“教什么”。而文学素养恰恰与教师确定在幼儿作品中“教什么”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在领域教学知识的视野下,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文学素养知识:

1.对文学作品类型进行分析的素养知识

幼儿作品常见的类型有:故事、知识类文学作品、诗歌、儿歌、散文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对这些常见的文学作品类型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快速地判断出每一篇幼儿文学作品所属的文学作品类型,并且能够了解到每一种文学作品类型的教育价值。

(1)故事类文学作品

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比较容易辨认。其主要特点是有富有矛盾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特点、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故事主题。在故事类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把握好故事的结构,找准故事的高潮,明确故事背后隐藏的教育意义。[2]

(2)知识类文学作品

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一般描述一种事物、一种客观现象,或者一种自然关系特征,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所使用的语言本身具有比较冷静的客观性,同时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通常使用比较专业的词汇和句式。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类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明白带领幼儿接触知识类文学作品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去死记硬背其中的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阅读知识类的文学作品,习惯这样的文学表述风格,理解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关系。

(3)诗歌

幼儿经常接触到的诗歌类型一般包括儿童诗和古诗。诗歌中富含的优美已经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陶冶幼儿的情感,提升幼儿对诗歌类文学作品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感受和分析诗歌的意境,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重量而不重质。例如,在带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受《蜜蜂吹笛》的时候,会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作者把“嗡嗡嗡嗡”的声音比喻成“蜜蜂吹笛”而不是其他的乐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笛子跟蜜蜂飞行的声音很像,并且跟蜜蜂的样貌”也很像的结论。有了这样的结论,学生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了,因此也会在教学设计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在朗读、表演、仿编等环节都能从诗歌的意境出发,将教学设计与诗歌意境做优质的连接。

(4)儿歌

儿歌又称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 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儿歌的类型有摇篮曲、游戏歌、字头歌、数数歌、趣味歌、知识歌、教育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谜语歌等等。儿歌与儿童诗有着很大的不同。儿歌更注重的趣味性和韵律感,而诗歌更注重的是意境。学生在学习这些儿歌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每种类型儿歌的特点,不能混淆。例如,有学生在分析《小露珠》这一诗歌的时候,因为诗歌中不断出现扩句,如“红花上的小露珠,白墙边的红花上的小露珠,蚱蜢跳过白墙边的红花上的小露珠”这样的语句,便认为这首儿童诗是绕口令,导致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都出现了偏差。[3]

(5)散文

幼兒散文是一种介于故事和抒情体诗歌之间的文学体裁。幼儿散文能让幼儿在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体味出优美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幼儿散文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把握,一是散文阐述的内容,即期间的事物或者事情的发生发展状况,另一种是散文的文学性意境。很多一线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会把忽略散文的意境美,只把散文当做故事来进行讲解。读本原本的教育价值无法发挥出来。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教师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形式掌握不足,文学素养不够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带领学生去学习和感受散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于散文“文学性”的把握。尤其是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4]

2.对文学作品中的图画进行分析的素养知识

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以图画书作为载体呈现出来的。可以说,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图画的内容远优于文字本身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例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当中,图画中的内容远远要多于文字的内容。如果光看文字,这本书毫无意思,但是配合上图片之后,尤其对狐狸的形象进行深入阅读之后,就会发现这本书的精彩所在。研究表明,幼儿喜欢阅读图画书,但是幼儿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如果没有专门的引导和训练,他们可能完全不知应该如何去阅读图画,而且,他们即使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尝试阅读了图画内容,可能也会花掉更长的时间又或者很容易,就遗失掉图画中重要的细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去阅读图画内容,作为施教者就应该更好地观察分析图画。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可能早就已经习惯了阅读文字,想要让成年人再重新阅读图画,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职前阶段,我们有必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图画的重要作用,学习看图画,感受图画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找寻图画中与故事情节、故事主题等密切相关的关键点,锻炼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5]

3.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分析的素养知识

(1)文学语汇

文学语汇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全部的语词总和,包括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词汇、语言句式、不同的修辞方式等。文学素养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能够敏锐地挖掘出精妙的词汇、经典的句式以及适合幼儿感知和模仿的修辞方式。例如儿童诗《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甜糕,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施教者要首先能够明确这首诗所表达意境以及连续运用的“绿色的……”的语汇,才能让孩子们明白这种象征方式的运用,进而理解作者所要描绘的绿色图景。为了让幼儿接受更好的文学语汇的熏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在课堂中就对各种文学语汇进行深入地学习,在词汇、句型、创意表达、语言风格的分析上面下功夫,只有自己先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美,才能引导孩子们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学会用文学语汇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2)学业性语言

学业语言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所学习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但是具有书面语言特征的语言。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在课堂或各种专业教育情境中使用这类语言,因而学业语言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学习十分重要。学业语言在传递信息时往往是“简洁”和”准确“的。我们要锻炼学生分清读本中哪些哪些语言结构或者词汇属于学业语言,然后再利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学业语言设计活动内容。[6]

知识类的文学作品富含着大量的学业语言,例如:连词,如“因为……所以……”“先……后” ;准确的指代关系词;特定的说明词汇;专业名词;分类、对比或比较结构的语言表述方式等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加学习和练习,对学业性语言产生较高的敏感度,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地分析出读本中的学业型语言,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4.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编的素养知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限制,他们可能会对文学作品很难有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编的能力。教师需要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编。这种二次创编包括表现及表演上的再次演绎,也包括将储备的生活的经验迁移到文学作品当中,形成新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园教师师资储备力量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表现文学作品、创作和改变文学作品的能力,要让学生们知道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编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学创作,而是使文学作品更加的贴近儿童,将知识教学转变为职业性需求,把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发挥出来。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对策

1.重视儿童文学的地位,改进学前课程设置

陈伯吹先生认为: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和教育系开设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是理所应当的。它应当作为系内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儿童文学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中也收到了普遍性的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学素养不是学习完之后能够马上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吸收和消化。另外,文学素养一经在职前教育中打好了基础,就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当中,理论转变为经验的过度时间较短。因此,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添加儿童文学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重视起儿童文学的地位,并且要让学生也注意到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从源头上培养高素质的准幼儿教师。

2.帮助学生建立先进的儿童文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当中,学习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成长也首先是个人的内在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先进的儿童文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从内心觉得儿童文学的学习是有用的、有趣的,换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而,这种动机的调动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建立起来的。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如下两点:首先,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阅读材料;其次,通过方式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感受儿童文学的美;第三,搜集一线材料,为学生展现高水平文学素养下的语言领域教育为幼儿们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3.理论讲解与多样的文学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内化儿童文学理论知识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向学生们传授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时,应该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打破“一言堂”,将理论讲解与课堂演练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设计活动,模拟幼儿园的教学情境,将理论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绘画、演讲、朗诵、改编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作品表现能力和创作改编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一切的文学活动都必须要建立在对理论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也同样离不开理论。离开了理论的实践只能是外表热闹,对学生文学素養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路明.儿歌与学龄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5)

[3]潘洋.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文学素养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温碧珠.关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阅读指导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7).

[5].辛宏伟.幼儿文学语汇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4(4).

[6].马晓琴.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学前教育培养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