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操作规程下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2017-04-26毋明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2期
关键词:血站生理盐水红细胞

毋明蕊

新操作规程下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毋明蕊

目的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洗涤红细胞制备环节,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方法 参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过程,结合本站质控科每月的检测结果,对制备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收集改进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法改进后,上清蛋白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制备方法更符合本站实际工作的需要。

洗涤红细胞 操作规程 改进 体会

为进一步加强血站管理,提高血液质量安全,原卫生部2011年12月印发《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鉴于其中对洗涤红细胞制备过程有了明确的要求,结合本站实际工作,现对成分科工作人员于2012年8月~2015年5月制备洗涤红细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探讨,并对相应步骤进行适当改进,使质控抽检结果完全符合GB18469-2012《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以下简称《质量要求》),临床输注更加安全可靠。现将制备洗涤红细胞过程中的方法改进和体会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样本收集 2012年8月~2013年12月共制备洗涤红74袋,严格按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方法进行制备,质控每月抽检4袋,全月制备总数不足4袋的按实际制备袋数抽检,共抽检30袋。2014年1月对方法进行改进,2014年1月~2015年5月共制备洗涤红184袋,按同样抽检原则共抽检59袋。

2 设备与试剂 CR7大容量离心机 (日立),TSCD-Ⅱ无菌接管机(日本泰尔茂),三联盐水袋(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XD81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迅达医疗有限公司),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游离血红蛋白试剂盒(北京瑞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脑脊液总蛋白试剂(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 方法

3.1 改进前方法:严格遵守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3.10.3方法制备。选用去白悬浮红细胞为原料血。离心条件为3 490 g,8 min,洗涤红成品采用生理盐水悬浮,保存24 h。

3.2 改进后的方法

3.2.1 取经检验合格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四联盐水袋(3个250 ml的0.9%生理盐水的袋子连一个空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联接好。待用洗涤溶液联袋提前放置冷藏保存,无破损渗漏,溶液外观正常,在有效期内。

3.2.2 离心:配平离心3 490 g,8 min、温度设为4℃(整个过程皆用此离心条件)。将上清液完全分出至白膜层下2 mm。

3.2.3 注入盐水:打开第一个生理盐水袋(250 ml,共3个生理盐水袋),向红细胞袋内加入150 ml左右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剩余生理盐水用夹子夹好供成品洗涤红细胞添加使用)。

3.2.4 分离:离心后的三联盐水袋置分浆夹上,观察上清液与红细胞是否分界清晰,打开转移袋导管将上清液完全分出即可,向红细胞袋内加入250 ml生理盐水,用夹子夹住导管,手工充分混匀。

3.2.5 成品判断:重复3.2.4步骤2次,共洗涤3次,最后一次观察上清液外观,如果符合《质量要求》对洗涤红的外观要求,加入50 ml/U盐水,完成制备。如果上清呈现轻度红染或其他色泽异常现象,则分析原因,按步骤3.2.4中离心参数设置适当增加洗涤次数,直至目视符合《质量要求》中洗涤红外观的要求后再制备成品。

3.2.6 热合,贴签,入库。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结 果

1 改进后上清蛋白含量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较改进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储存末期溶血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制备洗涤红细胞方法改进前后的结果比较

2 检测标准 本次质控抽检样本均来自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即标准为:上清蛋白含量<1 g/L,血红蛋白含量≥36 g/L,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

讨 论

因为我站的洗涤红制备是全手工制备,细节的把控对制备结果有重要影响。GB18469-2012《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由原来的上清蛋白清除率≥98%变为上清蛋白含量<1 g/L,从相对值变为绝对值,对上清蛋白的清除有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作中,用来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原料血是去白悬浮红细胞,是相对于悬浮红细胞更适合制备洗涤红的血液成分[1]。但根据改进前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上清蛋白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甚至出现2例检测结果超出《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质量标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红细胞没有被充分洗涤干净。据文献[2]报道,洗涤红细胞使用生理盐水的多少决定血浆蛋白清除率的高低,血浆蛋白清除率高低与生理盐水用量成正比。同理可得结论,适当减少预洗涤红细胞中血浆蛋白的含量和适当增加生理盐水的用量,均可减少成品洗涤红细胞中血浆蛋白的含量。在此我们做了两方面改进:①洗涤前通过离心分离将血浆最大限度分出,减少预洗涤红细胞中血浆蛋白的含量。根据文献[3]报道高速结合离心和纯高速离心制备的洗涤红对红细胞脆性无明显影响(P>0.05)。本文的数据分析也表明储存末期溶血率在增加离心次数前后并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洗涤过程中生理盐水用量由每次100 ml/U更改为每次250 ml/U,这个步骤的变化,一方面使红细胞被充分洗涤;另一方面,我们使用的四联盐水袋单袋容量为250 ml,直接加完即可,便于操作。此项改进保证了血浆蛋白含量检测全部合格,且均值明显低于改进前数值。

对于2例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质量要求,分析原因是改进前对挤上清液的程度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工作人员在制备过程中不易把握,造成离心后分离上清时红细胞被过度分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是GB18469-2012《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新增加的项目,目的是保证洗涤红细胞的临床输注效果。而在如何既能保证上清蛋白最大限度的清除,又要使血红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第一步离心分离后直接将分界层下2 mm红细胞直接分出,其余步骤离心后只最大限度分出上清,不得有红细胞损失,改进后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全部合格,而且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我站采用生理盐水保存洗涤红细胞有效期为24 h,为保证质控留样能准确反映产品质量,要求质控检测在洗涤红细胞有效期内进行,保证结果准确性和说服力。

我站属年供血量约十吨的中小型血站,洗涤红的年用量约110 U,采用24 h预约制,属随时预约随时制备,完全手工制备,因此对制备过程的严谨性和制备环节的精确性都有较高的要求。鉴于有文献[4]已论证用MAP做为洗涤红保存液能延长保存期、更适合存放的观点,我们会配合改进后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以期总结出一套更适合具体工作的制备方法,最大限度保证临床输注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1 刘颖,康炜,周世航. 两种原料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效果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267-268.

2 沈莉,李建民,梁晓虎,等. 提高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的探讨[J].河北医药,2006,28(8):710-711.

3 吴威艳.确保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探讨[J].广东医学,1996,17(7):456-457.

4 王惟,谭菲,柴婷婷. 洗涤红保存期延长效果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70-71,

R331.1+41

A

1671-2587(2017)02-0113-03

2016-11-15)

(本文编辑:王敏)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04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血站

毋明蕊(1985– ),女,河南三门峡人,主管技师,学士,主要从事血液检测、质量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等工作,(Tel)13663083840(E-mail) mingrui-2003@163. com。

猜你喜欢

血站生理盐水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自制生理盐水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