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动员异基因捐献者粒细胞的采集和效果分析

2017-04-26徐丽娟韩丽霞赵欣欣奚铭远张美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离机捐献者血液病

徐丽娟 韩丽霞 赵欣欣 奚铭远 张美婷 骆 群

・论著・

非动员异基因捐献者粒细胞的采集和效果分析

徐丽娟 韩丽霞 赵欣欣 奚铭远 张美婷 骆 群

目的 了解非动员情况下捐献者粒细胞采集和输注的效果,是否可以支持血液病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的情况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方法 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4例捐献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细胞计数仪计数产品中粒细胞数量;分别将捐献者粒细胞输注给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观察其输注后白细胞数是否升高和或体温是否正常。 结果 产品中粒细胞计数能够达到1×1010/L的要求,与文献中提到的经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的(10.3-14.4)×1010/L相差较大,但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输注后有效率达到85.7%。结论 非动员的捐献者粒细胞采集可以支持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缺乏 感染 化疗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也称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50%~70%[1],是最重要的防御细胞,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伤细胞,包括粘附、趋化、吞噬和杀菌四个方面。由于攻击性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有近1/1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骨髓抑制现象,导致患者粒细胞缺乏,从而引起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2]。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将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程度分为三级,轻度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0)×109/L,中度(0.5~1.0)×109/L,重度<0.5×109/L。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症[3]。现就本院移植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缺乏后,对捐献者未动员情况下粒细胞采集情况和输注后效果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 捐献者筛选 捐献者原则上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年龄18~55周岁 ;血压舒张压60~90 mmHg,收缩压90~140 mmHg,脉压差30 mmHg;体重:男≥50 kg,女≥45 kg;Hb:男≥120 g/L,女≥115 g/L;HCT≥0.36,WBC:(4.0~10.0)×109/L;ALT:男≤50 U,女≤45 U;HIV、HCV、TP、HBsAg阴性 。临床急诊需要经主治医生评估捐献者身体状况后,可适当放宽捐献者年龄要求,同时粒细胞采集要求ABO同型,并做交叉配血试验[4]。

2 粒细胞成品要求 中性粒细胞计数>1×1010/L。

3 方法

3.1 血细胞分离机:COM.TEC德国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管路耗材型号为P1YA,用于粒细胞采集。

3.2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日本Sysmex公司XS-800i型,用于粒细胞计数。

3.3 耗材:血液保存液(I)(ACD)(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输血用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16~18 G采血穿刺针(贝朗医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天津金辉药业有限公司);羟乙基淀粉(B. Braun Medical Inc.)。

4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今本院移植科14例因化疗引起粒细胞缺乏患者,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7~72岁。均为粒细胞缺乏达1周以上出现细菌或真菌感染、发烧等症状,并且其疾病本身未缓解,不能通过集落刺激因子使其粒细胞升高。

5 抗凝剂的使用 采集过程中将羟乙基淀粉和ACD进行1∶1混合作为抗凝剂使用,同时提高抗凝剂的输注比率。为使粒细胞和红细胞更好的分离以提高粒细胞的采集效果,在采集过程中加入大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沉淀红细胞。

6 外周血粒细胞的采集方法 选择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中“autoMNC”程序,输入“性别、身高、体重、采前红细胞压积及白细胞浓度,流速一般设定为50 ml/min,离心机转速:1 200 r/ min。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6。总循环血量根据抗凝剂和羟乙基淀粉的用量来决定,一般约为8 000 ml。在采集过程中手动将管路从“泵出监测器”中取出,选择手动收集,从淡粉色的细胞通过探测器开始收集,收集量定为10~12 ml。

结 果

14次采集粒细胞计数均达到了1×1010/L的每次用量,根据患者输注情况进行病案调查发现,14例患者中12例的输注是有效的。在输注后3~7 d内控制了感染,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再发热和/或白细胞升高。输注效果见表1。

表1 粒细胞输注效果

讨 论

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时,患者感染机会中度增加;<0.5×109/L时,显著易感;<0.1×109/L时,几乎都有严重感染,且感染时不能产生正常的炎症反应,感染极易扩散[5]。同时因为血液病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易发生败血症,且败血症难以控制,死亡率极高,所以对血液病患者来说,改善粒细胞缺乏必须及时有效[6]。粒细胞输注治疗粒细胞缺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提高患者粒细胞数量控制感染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粒细胞输注的时机:①粒细胞缺乏症<0.5×109/L,②伴有严重感染,③高级抗生素治疗48 h无效。以上三种情况同时存在,一般不做预防性输注[7]。

目前我国能够进行外周血粒细胞采集的血细胞分离机有多种,血细胞分离机收集袋在离心机外,能随时观察收集效果,调整采集参数手动收集,因此操作者可观察细胞浓缩情况,缩短或延长每个循环的循环血容量、增加收集次数,以达到在相同循环总血容量的情况下收集更多产品。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在白膜泵出阶段是利用细胞探测器来控制白膜收集控制夹的打开与关闭。根据血细胞比重,开始探测到的细胞是血小板,然后是白细胞,白细胞中粒细胞比重最大,是和部分年轻红细胞混杂在一起的。因此采用人工方法将探测器中的采血管路取出,当白膜部分的血小板和淡粉色的细胞通过探测器,从刚见到红色的细胞后开始收集,每循环收集10~12 ml。

文献里提到一些采供血机构在单采粒细胞过程中应用G-CSF动员献血者骨髓储存池和外周血边缘池的粒细胞,促使其释放,以便提高粒细胞的单采数量。使用G-CSF动员献血者,其产量能达到(10.3~14.4)×1010/L[8]。并且输注浓缩粒细胞时,每天最小剂量应为(2.0~3.0)×1010/L,不能<1×1010/L[9]。

我院采集的这14例粒细胞都未做动员,主要原因:一是粒细胞在机体内约10 h就会代谢掉;二是一些捐献者不愿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同时考虑到捐献者白细胞的突然升高有毛细血管堵塞的危险;三是捐献者产生的干细胞对患者来说影响其疗效;四是通过集落刺激因子产生的粒细胞,其功能是否与正常外周血中的粒细胞相同是不可知因素;五是过多的粒细胞输入易产生同种抗体、肺浸润和呼吸衰竭。

总之通过本院移植科采集、输注的14例粒细胞来看,在不动员情况下采集的粒细胞完全可以支持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抗感染作用。同时非动员的粒细胞采集对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一次采集的粒细胞数量能够满足最小输注剂量,离心机最佳的离心速度应在1 200 r/ min,通过手工操作在粉红色细胞通过探测器后立即收集,每1个循环收集10~12 ml,虽然这样可能会收集更多的红细胞,但确保了粒细胞的收集效率,缩短了总循环量和采集时间,使捐献者能够耐受。

1 许文荣,王建中,主编.临床血液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2.

2 Thomas H. Price. Granulocyte Transfusion Therapy[J]. Journal of Clinical Apheresis,2006,21(1):65-71.

3 张觅,程虹,刘巍,等.非化疗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及其干预[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4):24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计术操作规程[S].卫医发(2015)95号.

5 宁小毅,李桥川.血液病患者142例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杂志,2014,36(4):442.

6 戴自英,主编. 实用内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00-1701.

7 张之南,郝玉书,主编.血液病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51.

8 Caspar CB,Reinhard AS,Burger J,et al. Effective stimulation of donors for granulocyte transfusions with recombinant methionine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J]. Blood,1993,81(11):2866.

9 陈会友,田兆嵩.单采浓缩粒细胞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37-441.

The Effect of Allo-donor Granulocyte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Case of Non Mobilization

XU Li-juan,HAN Li-xia,ZHAO Xin-xin,et al.
The 307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100071

Granulocyte Agranulocytosis Infection Chemotherapy Arrest of bone marrow

R331.1+42 R457.1

A

1671-2587(2017)02-0110-04

2016-11-30)

(本文编辑:王虹)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03

100071 北京,解放军第307医院输血科

徐丽娟(1972–),女,天津人,主管技师,硕士,主要从事单采治疗工作,(E-mail)xuziwen047com@sina.com。

骆群,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Tel)010-669472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onor granulocyte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case of non mobilization,whether it is able to support the anti infection treatment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peripheral blood by using COM.TEC blood cell separator was used to collect neutral granulocyte of 14 donors from peripheral blood.,Donor granulocytes were infused to hematologic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fter chemotherapy.Thenblood cell counts and body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infusion. The blood cell counter was used to count number of cells in product. Results The granulocyte count can reach 1×1010/L in the product, but it is much lower than (10.3~14.4)×1010/L after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which is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efficient rate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agranulocytosis reached 85.7% after infusion.Conclusion Non mobilization of donor granulocyte acquisition can support the patient's anti infection treatment.

猜你喜欢

分离机捐献者血液病
专利名称:造纸固废洗料系统
碟式分离机传动结构发展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岳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PA1~17,HLA-A和B基因多态性研究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措施探讨
燃机发电厂燃油分离机故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