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积极情感培养之策略

2017-04-26郑晓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情感历史课堂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13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下,素质教育提倡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情感教育。随着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思潮的兴起,心理学家为学校积极教育提出了很多的理论和策略。笔者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一直都在探索将积极心理学和历史学科特点相结合,深度挖掘历史情感教育的能量,创设历史情境加强积极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恩怨,创设积极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福祉(well-being)。

关键词:历史课堂 积极情感 策略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简单来说,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有四个研究新领域,其中包括了积极教育和积极健康。马丁·塞里格曼接受清华大学赵昱鲲教授采访时谈到:“当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投入沉浸、收获更多的意义和积极情绪时,我们不仅激发了教师,他们的学生也会有更少的焦虑、抑郁等症状,而有更好的行为。”[1]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潜能,培养学生爱的情感、义务感和正义感等积极情感。

一、转变教学观念,挖掘积极情感之素材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促使人

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包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消除或抑制”。历史之精彩,是时代的变幻、岁月的积淀,更是智慧的光芒、积极的情感激励着每一代人。所以,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挖掘历史积极素材和隐性教育价值,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更要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必修一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中国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主题,传统历史观称近代是“屈辱史”。但如果不反思晚清的腐败落后,只强调外来侵略,对于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激发反帝情结。和平年代的我们应以文明史观看待历史,承认被侵略的同时,更应该正视中西之差距。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也说到:“几十年来,我们满怀义愤和民族情感对帝国主义的历史罪恶已经作过无数次的谴责……它裁决了历史上的正义和非正义,但是伦理观念只能说明历史的一面。”所以,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了传统革命史观,引导学生从侵略战争中感悟中国步履艰难走向自由和民主之路。例如:在第10课《鸦片战争》中,不拘泥于对不平等条约的过份解读。可以说,对于近代史,对于不平等条约,屈辱和愤怒是学生集体记忆。学生都记住了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这些不平等条约让中国一步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落后就要挨打”狭隘的民族情绪。这样的历史课堂不仅仅无法让学生理性思考历史,更容易向学生灌输仇恨外国资本主义,这样消极的情感教育在当今社会是无益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中英军事装备的差距”中,感悟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从“中西方政治制度之比较”中,感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从“中西经济模式之差异”中,感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繁荣。所以,我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公民教育即民主教育而非民族教育。歌德在谈到学习历史时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最好的东西是它所兴发的激情。”可见在历史课堂中,用历史最好的积极素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多么的重要。积极情感教育可以产生能量催人上進,能让学生具有巨大的勇气克服困难,使学生有学习热情与持久韧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2]

二、理顺历史恩怨,激发积极情感之思维

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只预防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是从学生固有的积极潜能出发,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思维。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学习者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下,能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认知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督促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促进其情感与认知协调、全面地同步发展。[3] 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积极情感教育的导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通过“1919年,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情境创设,重返五四运动的现场,学生感受到当时全国人民的愤慨激昂,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展示“火烧赵家楼”照片时,顿时,我听到拍手叫好的声音。这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到历史课堂的责任重大。面对历史恩怨,高中的学生感性思维占据主导,不能够理性并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于是,我抛出话题:“青年学生‘火烧赵家楼的做法合适吗?”顿时,课室一片议论声,慢慢地,他们开始了沉默。而这沉默意味着他们开始理性地思考问题,消极情绪渐渐平复。接着,我说:“爱国是烧光、抢光、砸光吗?不,不是!无论是哪个年代,爱国行为都要守法,关于卖国贼这一词,是当时青年赋予的,再者,他们是否构成卖国罪也需证据认定。”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抓住课堂细节,理顺历史恩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不是悲观的、消极的、盲目的爱国情怀。

近几年中日关系紧张,钓鱼岛事件刺激国人的神经。打开电视,抗日战争的影片层出不穷,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日本的残忍卑鄙都成为我们最深刻印象,文学艺术突破了历史的界限,忽视历史真实性,在一定的程度误导和蒙蔽了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一课中,当我展示“日军暴行”的图片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的激动和愤怒。忽然间,一个男生大声地说:“灭了小日本!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打他们,它本来就是我们的”。顿时,我很惊讶。我说:“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再者,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仅靠军事武力,更靠软实力。”作为历史老师,我感到惭愧,学生的认知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幼稚,即便是个别学生的想法,都会让我觉得历史教学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反思历史,放下过往的历史恩怨,着眼于现实。而近年来的反日浪潮中,仍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损国损民,这是民族的悲哀,我们应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避免偏激的、狭隘的、消极的爱国主义。历史教学实质是教师帮助学生对于过去发生的事进行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学生积极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品质和时代精神的过程。[4]

三、营造课程氛围,增强积极情感之体验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子”,都是能够创设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想让学生持续地体验积极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很重要。

积极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愉悦的。中国传统的课堂都是“满堂灌”,教师是“权威中心”,学生必须服从,这样的课堂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认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改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高中课堂中,高中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所以,最常见的是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在课堂观摩中,很多教师还是会说:“回答我的问题”“这么简单的你不会吗?”“我不是刚刚解答过吗?”这些语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听起来指责批评的感觉,所以学生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厌学,因为老师没有认同。我认为,积极的课堂应该是:“你站起来已经很有勇气了”“我觉得你已经理解了一半,课后我可以再解析给你”“你的回答很全面,你一定很努力地准备”……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念、口号上,而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诸如提问对象的选择及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课堂教学管理等具体问题上。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5]

其次,对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被赞赏和成功的喜悦。成功的体验是兴趣的源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仅仅利用率我们身上潜在的体力和智力的很微小的一部分,人本身有许多能力未开发利用,所以我在课堂上夸奖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的同学,顾励他们激发潜在的能力。”成功感是人类最美好的心理感受之一,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成长。[6]只有积极快乐的教师,学生才会体验到积极情感,所以,在课堂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多赞扬、多期待,讓学生体验积极情感。

有人也许会说:教给学生人生意义、投入沉浸、人际关系等,会侵占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事实上,当教师们教授这些方法时,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好。焦虑、抑郁的孩子怎能把语文数学学好?开心的孩子,福祉(well-being)更高的孩子才能学得更好。[7]所以,在浮躁的社会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发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创设积极情感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更开心、更快乐、更积极!

参考文献

[1][7] 赵昱鲲.《与大师面对面——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58期.

[2] 杨云萍.《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3期.

[3][5]胡婧.《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4][6]欧阳玲慧.《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郑晓丽;出生年:1988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湛江市;学历:本科;职称:中学历史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德育教育;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积极情感历史课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英语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情感态度的因素研究
亲,我站在你这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