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视角下当代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研究

2017-04-26刘丹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叙事

【摘要】当今的广场大拆大建,新的视觉形象产生了,体现广场的设计文化内涵却消失了。引用语言文学当中的“叙事”这一概念,将文学叙事手法引入纪念性广场当中,融合文学和设计文化,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在“叙事”角度下,广场纪念性意义,也为纪念性广场提供了一个深化研究的途径。

【关键词】叙事;纪念性广场;八一广场

一、纪念性广场的文化概述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含义: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这个“广”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广”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场”是指空地,具备容纳空间和范围的特征。人类活动需要空间,随着人类的需求,这种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从而产生了场,也可以称之为活动的场所空间。纪念性广场的概念,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们用于怀念的一个场所。对某事或者某人起一个回忆的作用。人们有了这种“纪念”的行为,才会导致纪念性广场的产生。“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总而言之,纪念性广场是精神、情感、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的场所。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体现,更能让人记忆这个广场。为了使纪念性广场与人们情感紧密联系,必须唤起人们对广场的意识,增强参与性。首先,任何纪念性的广场都是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次,在构成纪念性广场的单体景观和建筑群体中,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建设目的和文化内涵。然而,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定位却具有红色文化的纪念性,在景观和雕塑与布景上都表达了红色文化的特色。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

1、叙事的概念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叙事?众所周知,叙事就是叙述一件事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事实上,叙述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演进。从之前的故事讲述、文字记载,到如今的网络讲述、电影表达、场景再现、景观塑造,都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次,“事”有是什么呢?我们会联想到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叙事”所涉及的“事”,并非如此,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叙事学家把“叙事”界定位至少叙述两件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其中任何一件都不可预设另一件。即叙事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所谓“叙事”,就是讲述东西。相对讲故事而言,“叙事”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每个故事都是叙事,但未必每个叙事都符合故事的理念。因为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叙事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它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方式,是过程也是结果。当然,叙事也存在于景观当中,并且贯穿于各个景点,就像历史层次一样不断的积累,并存在于景观材料当中,于是故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2、叙事与纪念性广场的关系

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是相互作用和彼此的关系。首先,广场构成了叙事的框架。周边的雕塑和纪念塔用作故事的背景,而且本身还是产生故事的过程,具有多变而重要的形象因素。其次,纪念性广场当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用作叙事的象征,可想而知,叙事在形成纪念性广场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种叙事的方法,我们在诠释过程和解读事件中,应当熟悉这个地方的文化和了解它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纪念性广场的本质。

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当代的纪念性广场,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是经过与周边环境融合、改造和创新来实现新的过程,使广场的文化与当今社会有机的结合,并让现代人所接受。普通的广场往往只注重物质形态的功能和美观性,而纪念性的广场却更加注重物质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叙事性。它们之间是“互融”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纪念性广场一般都设有反映广场纪念性的标志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雕塑。主要用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特定内容和文化背景,在处于广场的中心位置,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因此,纪念性广场中主题标志物及它背后的叙事具有互融性的作用。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标志物是纪念塔,它不仅体现了物质形式——视觉空间,而且还体现了它们的“生命形式”——独特的叙事性。这种形式加上人们的感受和历史文化的联想作用,使纪念塔能够产生丰富的形象力,从而具有象征作用。更好的反映当时的历史革命性。它不仅产生社会意义,而且还突出纪念性广场的主题作用。

3、叙事方法对纪念性广场的影响

叙事方法的构成,取决于叙事的三个重要要素:叙事者—设计者、媒介—纪念性广场、接受者—使用者,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叙事的主体。了解叙事与纪念性广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参观这些被设计者用来向人们讲述故事的广场。尽管,这个广场中的设计形式一目了然,但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解读。在八一广场当中,对于纪念塔的设计,就强烈的反映出巍峨庄严的感觉,它设计的外观和形式,也切合了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设计者是通过八一广场的革命性设计,向我们传达了南昌独有的红色文化,作为一个观赏者,应通过整个广场的“叙事”性,更加了解八一广场的革命性的特征和文化。

4、纪念性广场设计文化的表现途径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语言、叙事和景观中构建的意义和基本手段。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叙事者的表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的界定、主题的拆分和叙述—意念到形体的转换,三个部分结合广场设计的文化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在使用者接受的过程当中,它是依次递进深入的关系,从最初物质层面的解读—表层意义的解读—深层意义的解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直到了解它纪念性的设计文化和情感体验。

三、总结

现如今,纪念性广场中的设计文化内涵逐渐消失,广场进行翻新和重建,原有的纪念意义和独有的革命性也随之消亡。本论文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通过文学当中的叙事手法的运用和文化的表现途径,进一步呼吁人们的革命意识。在南昌特有的地域红色文化之下,通过“叙事”,重温历史,避免地域文化特色消亡,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等问题,这也迫使我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关注。此篇论文是对目前广场当中,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的纪念性广场存在的诸多革命性问题来进行研究的,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够对今后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有所帮助。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用叙事的手法如何在纪念性广场上体现设计文化的革命性。在研究的同时,提升纪念性广场的革命性意义和文学叙事当中的故事性,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纪念性的意义。可以起到缅怀先人,启迪后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 丹, 王丽亚.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 马修·波泰格, 杰米·普林顿. 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 冯 炜. 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 风景园林, 2008.

[4] 谭 垣, 吕典雅, 牛谋隆. 纪念新建筑[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5] 齐 康. 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 世界建筑, 1991(2):22-25.

[6] 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著. 王骏阳, 译. 建筑文化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20-317.

[7] 齐 康. 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 世界建筑, 1991(2):22-25.

[8] 任 军. 建筑纪念性读解——纪念本体及纪念性审美研究[D].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作者简介】

刘丹(1991—),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叙事
浅谈《红楼梦》叙事风格的特色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美学分析
主旋律影片《开罗宣言》叙事分析
满族说部中的英雄叙事模式
《叫我第一名》的叙事风格探析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